淮剧传承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淮剧,被称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盐阜小花”,具有别样的艺术魅力。淮剧艺术承载着历史的源流,彰显了江淮地区的特有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固化进程,也成长发展为江淮地区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支撑。本文从淮剧发展的历史渊源出发,梳理了淮剧的艺术特色和代表人物,探讨了传承和发展淮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淮剧传承和发展的内外因途径,希望淮剧能在新的时代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淮剧概述 2
(一)淮剧的历史起源和代表人物 2
(二)淮剧的发展历史——淮剧发展史中的“两次春天” 3
(三)淮剧的历史贡献 4
二、 淮剧艺术传承的现实状况和困境 4
(一)当代淮剧发展的现实状况 4
(二)淮剧艺术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 4
淮剧艺术传承的必要性分析 5
三、淮剧艺术传承的对策分析 6
依据淮剧的艺术特征进行对策分析 6
依据淮剧传承的主观要因进行对策分析 6
(三)依据淮剧传承的客观手段进行对策分析 6
四、淮剧艺术传承的构想展望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淮剧传承的困境及对策
引言
盐阜地区的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的过程中创作出了专属于他们的艺术形式——淮剧。淮剧的内容和形式,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更是这一代地区文化的突出象征。如今,淮剧的源头产地,在整个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一环,担负着南北方协调发展、共创未来的重任,而其中的文化引领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当今,淮剧这种艺术形态和其他的戏曲形态一样,需要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表达内容、更需要形成形成新的观赏群体和受众,以不断彰显新的时代特征和精神,使得其成长成为承载盐阜地区乃至更大地理范围内的文化标志。
一、 淮剧概述
(一)淮剧的历史起源和代表人物
1.淮剧的历史起源
从淮剧的诞生到发展至今,已逾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截至目前,淮剧仍然活跃在江苏省及一些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边地区。
从地理起源的角度来看,盐城建湖是淮剧最主要的起源地。最早期的淮剧,是苏北的劳动人民在劳作时的田歌、劳动号子,即所谓的栽秧小调,而后慢慢发展为门叹词、香火戏。再后来,受到徽班演出的影响,慢慢催生了一人单唱 或者二人对唱的戏曲形式。
淮剧诞生后,直到20世纪初才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覆盖领域的扩大上,不断向外拓展,并融合凝练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特征,形成了独属于淮剧的特色唱腔。
至于淮剧形成独立剧种的过程,则是在吸收了徽班和京剧的表演艺术精华之后。淮剧带有独特的苏北文化地域特色,并且随着苏北人的进上海而慢慢地进入到上海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接受而成为了当地的重要地方剧种。
解放之前,淮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许多文艺工作者依据淮剧曲调改编成现代戏,并创新出一些新的曲调,使得淮剧艺术渐趋成熟、日臻完善。
2.淮剧的代表人物
淮剧发展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才艺卓绝的艺术表演家,从籍贯来看,这些艺术家主要以苏北地区盐城人、淮安人为主,例如盐城人谢长鈺、何叫天,淮安人筱文艳等。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淮剧获得了更多的表演机会,使得淮剧的优秀演员们也有了更多的曝光频率。其中,上海淮剧团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演员,其中,筱文艳传奇性地获得了周恩来总理24 次亲切接见。梁伟平等优秀的淮剧表演者斩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江苏省淮剧团,紧跟时事发展,创作编演了多部现代戏,当年的《打碗记》创下了演出600多场的记录。优秀的淮剧作品不断涌现,如淮剧《诺言》、《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均曾经获得了省舞台精品工程。淮剧作品《太阳花》还入围了全国精品工程。 [1]
淮剧,不仅仅是盐阜地区人民的精神象征,更是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载体,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展淮剧艺术,国务院在2008年将淮剧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二)淮剧的发展历史——淮剧发展史中的“两次春天”
1.第一次春天
历史进程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全国范围内的戏曲艺术在表现内容上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反映新时代、歌党和祖国的现代戏。这个发展阶段的淮剧,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也紧跟着历史发展潮流,创作了不少反映时代的现代戏,如歌颂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解放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的《虎穴斗争》等剧目。除了战争戏之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曲目也不断涌现时代的变化也给淮剧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一时期的淮剧在盐城地区家喻户晓,无论是从曲目还是形式、内容上都获得飞跃式的发展。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淮剧,完全受制于政治形势的发展需求,根据统治话语权威来进行创作和演出,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
2.第二次春天
进入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精神勃发,文艺发展迎来了全新的阶段,无论是戏曲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改革开发释放了人们的活力,使得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这段时期内的文艺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淮剧亦如是。尤其是淮剧艺术在剧本的创作上达到了新的高峰,突出表现在,有多部淮剧作品荣获国家剧本家、江苏省的喜剧百花奖。在传统剧目得以保留和传扬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以1985年为例,荣获江苏省文化厅现代戏“百场奖”的淮剧就有《第七个新娘》、《儿女债》等多部作品。
淮剧在这个时期活得了较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淮剧演出团体也在此时壮大起来。例如,在淮剧起源的故乡盐城,淮剧团异常活跃。一方面,剧团中的 创作们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造出大量反映现实实际生活的剧目,获得了群众好评。另一方面,淮剧表演团体本身也成为了很多观众心目中的艺术圣殿,会淮剧和“户口”等硬性的生活条件直接挂钩,成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团体,喜爱淮剧的群众人数非常众多。[3]除了现代戏外,这个时期的淮剧,在传统题材外也加入了爱情元素,明显不同于以前的艺术形式,也体现了这个时空中的人民对民族之路和未来发展的向往。
(三)淮剧的历史贡献
在我国漫长的文学艺术发展进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300多个剧种。淮剧就其地位而言,可以说获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并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