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以歌曲玫瑰三愿为例
黄自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以歌曲玫瑰三愿为例[20200505144103]
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一名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以黄自先生的《玫瑰三愿》为例来具体分析他的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玫瑰三愿》是中国声乐歌曲中永恒的经典,歌曲通过创新,打破了曾经墨守陈规的创作手法,作者利用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特色民族性相结合,为中国近代的音乐发展的道理上抹上绚丽的一笔彩色音符。首先是对黄自先生的生平进行概诉,对他的音乐作品风格做出简要的分析。然后以黄自的艺术作品风格对此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演唱的美学思想做出具体的研究,最后则是对《玫瑰三愿》在近代音乐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做出探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黄自历史及其作品1
(一)黄自的生平概述1
(二)黄自的声乐作品的分类2
二、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2
(一)《玫瑰三愿》的创作特征3
(二)《玫瑰三愿》的情感表现4
(三)《玫瑰三愿》的审美特征4
三、《玫瑰三愿》的意义和影响5
(一)《玫瑰三愿》的意义5
(二)《玫瑰三愿》的影响6
结论6
致谢6
参考文献7
黄自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
——以歌曲《玫瑰三愿》为例
引言
一、黄自历史及其作品
(一)黄自的生平概述
黄自(1904~1938),字今吾,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今上海浦东)。他堂叔黄炎培是中国民族同盟主要的发起人之一,父亲黄洪培是当时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参议官,母亲陆梅先是一位出色的才女,是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黄自的家庭可谓是世代的书香门第。
(二)黄自的声乐作品的分类
黄自先生一生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很多,都可说是中国的艺术创作歌曲的领导者,在当代中国可以说在歌曲创作的领域,他是优秀的佼佼者。他一生为后人留下了 94 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乃至学校校歌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 80首为回国之后所作,已发表和演出的有 66 首)。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包括《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歌,都是他抒情歌曲的力作。黄自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他用唐诗宋词谱写了《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非花》、《点绛唇赋登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艺术歌曲,根据诗词的内容,写了不同的意境。例如:黄自的作品《花非花》就是中西结合的典型,此首音乐作品的歌词是中国的传统古诗词,蕴含韵味,体现中国鲜明的民族特色,曲调借鉴西方舒伯特浪漫注意的创作风格巧妙的运用到一起,让人听到有不一样的新鲜感,又不失中国的委婉含蓄。而当时黄自正处于中国的动荡年代,他有许多作品的创作风格灵感都包含于国家的当时背景下,如《九一八》,《热血》,都能体现出黄自的爱国主义情怀[2]。
二、 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
《玫瑰三愿》是黄自声乐作品的典型之作之一,同时也是黄自先生最具有知名度的一首抒情作品。在当今的音乐领域,依然被很多有名的歌唱家传唱;在大学音乐的教材中,也作为重点的学习对象 ,在我国声乐的历史上也起着重要地位。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词作者为龙七,是当代著名的作词家,和黄自先生在生活中,也是好友。歌词用玫瑰花作为象征手法,进行谱写,婉转含蓄,真挚感人。此曲赞美玫瑰的花朵美丽盛开,但却又描绘花朵凋落的痛楚。而玫瑰花其实指的是在当时中国动荡的社会下,所被逼迫不自由的女子。唱出玫瑰花女子三个愿望,表达出被当时社会欺压的女人,却又不想逆来顺受的去接受的不甘心,强烈体现了当时社会女子对自由的向往,对和平和美好爱情的憧憬。
(一)《玫瑰三愿》的创作特征
1、以主调性音乐为形式的伴奏织体
我国在艺术歌曲中的表现,通常以伴随曲调来配合整体的歌曲节奏。而主调性织体则却与以往的创作手法,大不相同。它又为和声性织体,主要用一个特定的旋律为主,用和声,功能强度与色彩等手法来丰富整首歌曲的主旋律,并不是附加部分,在与中国民族历史附有深意蕴意的古诗词相衬,使歌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那么,黄自先生在对音乐主调形式与伴奏织体的合理运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采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玫瑰三愿》的伴奏部分大多采用了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全曲共二十九个小节,短小精悍。除第1、第3、第25小节是9/8拍,其他二十六个小节都是6/8拍。其中有二十八个小节右手部分都用柱式和弦平稳进行,左手在第 1、2、4、5、6、9、10 小节也运用了柱式和弦伴奏[3]。这种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艺术手法使旋律声部更加凸显、明丽,给旋律声部稳定的支持,使旋律自然推动发展。柱式和弦沉重地推动,深刻地反映当时的女性深受封建礼教的桎梏,受压迫的社会现实。
(2)采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全曲大部分左手是设计为这种交替有置地演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在第 3、7、8 小节分解和弦与右手共同组成分解式和弦,在第 12 小节后左手全部采用分解和弦,双手和单手演奏穿叉起来,使旋律节奏交错进行,层次分明。左手在声乐旋律空拍处加入过渡音,流畅地引出后面的乐句,给予演唱者提示,避免了声乐旋律空拍处的停顿感,丰富了歌曲旋律的发展,起到烘托歌曲气氛的生动效果。后面三个乐句与前面三个乐句形成鲜明对比,发展和推动音乐的同时使音乐张力充分体现。疏松的节奏与紧凑的节奏同时进行,对比鲜明,一组接一组波浪式的音符进行,致使词曲结合默契自然,形象地刻画出一位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心灵的感情 [4]。
(3)主旋律置于内声部的织体——《玫瑰三愿》的伴奏乐句以主调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体形式重复主旋律时,将主旋律放在右手柱式和弦的高声部陈述。第 13 小节以后,主旋律在右手沉重的柱式和弦覆盖下忽隐忽现,体现了女主人公在动荡时期的中国受压迫,被欺辱的历史地位。
2、以复调性音乐形式为伴奏的织体
复调伴奏织体是与主调伴奏织体相对的一种伴奏手法,以若干独立旋律同时结合为特征,钢琴伴奏自身形成复调织体或者伴奏旋律与声乐演唱间形成复调式进行。这首作品对复调性伴奏织体手法运用丰富,主要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小提琴与钢琴结合的伴奏形式——开始引子部分由小提琴与钢琴齐奏四个小节,小提琴演奏单音旋律,发音近似人声,扣人心弦地预示声乐旋律因素,钢琴多声部的柱式和弦提前让人们感受了歌曲的速度、力度、表情、色彩,领略到歌曲的心境。演唱旋律进入后,小提琴时而模进声乐旋律素材,时而游离其外,形象地刻画出女性的温柔与含蓄,内心的苦涩与追求自由理想的矛盾心境。钢琴时而严格模仿声乐旋律,时而穿插新的材料,与小提琴形成对比的二声部,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第 12、13 小节处是前后两部分的衔接处,钢琴起到不可替代的连接作用,恰当地给演唱者以休息及调整的空间,欣赏者的乐思也不会因演唱者的停顿被打断
(二)《玫瑰三愿》的情感表现
《玫瑰三愿》是黄自表达对当时封建中国社会无声的抵抗,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下具体分析了此歌曲的情感表现,来更深层的体会这种自由之情。
1、音乐的模进对情感的表现
第一段是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采用模进手法。第一句的旋律语调较为平稳,第二句增加了一点起伏小节文字上的出现在第一段到达了一个高点,随即旋律波浪下行,以叹息似的语调结束在主音上第二段由四乐句构成,表情术语注明为不安地激动地三个愿望在以一愿为主题之下,用变化模进的旋律手法,迂回递进的情绪发展抒发了玫瑰急于控诉的心声,在歌曲《玫瑰三愿中》中,钢琴,人声与小提琴三者形成衬托对比和追随的交织效果在玫瑰的陈述段落里,钢琴伴奏在柱式和弦的音型上节奏平稳,起到了衬托旋律的作用,体现出这一段较强的叙述特点,小提琴奏出的辅助旋律轻灵飘逸,与钢琴的沉稳厚重恰又形成鲜明对比在第二段里,弦乐音色紧紧追随着歌声的模仿,钢琴左手为分解和弦,自下而上的大跨度琶音使音乐流动向前,使得愿望的表达更为迫切另外,作曲家在钢琴织体中刻意地使用了以二度代替三度的具有民族风格特点的和声,强调了民族旋律色彩,增添了玫瑰的含蓄婉约之情[5]。
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一名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以黄自先生的《玫瑰三愿》为例来具体分析他的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玫瑰三愿》是中国声乐歌曲中永恒的经典,歌曲通过创新,打破了曾经墨守陈规的创作手法,作者利用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特色民族性相结合,为中国近代的音乐发展的道理上抹上绚丽的一笔彩色音符。首先是对黄自先生的生平进行概诉,对他的音乐作品风格做出简要的分析。然后以黄自的艺术作品风格对此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演唱的美学思想做出具体的研究,最后则是对《玫瑰三愿》在近代音乐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做出探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黄自历史及其作品1
(一)黄自的生平概述1
(二)黄自的声乐作品的分类2
二、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2
(一)《玫瑰三愿》的创作特征3
(二)《玫瑰三愿》的情感表现4
(三)《玫瑰三愿》的审美特征4
三、《玫瑰三愿》的意义和影响5
(一)《玫瑰三愿》的意义5
(二)《玫瑰三愿》的影响6
结论6
致谢6
参考文献7
黄自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
——以歌曲《玫瑰三愿》为例
引言
一、黄自历史及其作品
(一)黄自的生平概述
黄自(1904~1938),字今吾,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今上海浦东)。他堂叔黄炎培是中国民族同盟主要的发起人之一,父亲黄洪培是当时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参议官,母亲陆梅先是一位出色的才女,是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黄自的家庭可谓是世代的书香门第。
(二)黄自的声乐作品的分类
黄自先生一生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很多,都可说是中国的艺术创作歌曲的领导者,在当代中国可以说在歌曲创作的领域,他是优秀的佼佼者。他一生为后人留下了 94 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乃至学校校歌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 80首为回国之后所作,已发表和演出的有 66 首)。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包括《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歌,都是他抒情歌曲的力作。黄自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他用唐诗宋词谱写了《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非花》、《点绛唇赋登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艺术歌曲,根据诗词的内容,写了不同的意境。例如:黄自的作品《花非花》就是中西结合的典型,此首音乐作品的歌词是中国的传统古诗词,蕴含韵味,体现中国鲜明的民族特色,曲调借鉴西方舒伯特浪漫注意的创作风格巧妙的运用到一起,让人听到有不一样的新鲜感,又不失中国的委婉含蓄。而当时黄自正处于中国的动荡年代,他有许多作品的创作风格灵感都包含于国家的当时背景下,如《九一八》,《热血》,都能体现出黄自的爱国主义情怀[2]。
二、 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
《玫瑰三愿》是黄自声乐作品的典型之作之一,同时也是黄自先生最具有知名度的一首抒情作品。在当今的音乐领域,依然被很多有名的歌唱家传唱;在大学音乐的教材中,也作为重点的学习对象 ,在我国声乐的历史上也起着重要地位。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词作者为龙七,是当代著名的作词家,和黄自先生在生活中,也是好友。歌词用玫瑰花作为象征手法,进行谱写,婉转含蓄,真挚感人。此曲赞美玫瑰的花朵美丽盛开,但却又描绘花朵凋落的痛楚。而玫瑰花其实指的是在当时中国动荡的社会下,所被逼迫不自由的女子。唱出玫瑰花女子三个愿望,表达出被当时社会欺压的女人,却又不想逆来顺受的去接受的不甘心,强烈体现了当时社会女子对自由的向往,对和平和美好爱情的憧憬。
(一)《玫瑰三愿》的创作特征
1、以主调性音乐为形式的伴奏织体
我国在艺术歌曲中的表现,通常以伴随曲调来配合整体的歌曲节奏。而主调性织体则却与以往的创作手法,大不相同。它又为和声性织体,主要用一个特定的旋律为主,用和声,功能强度与色彩等手法来丰富整首歌曲的主旋律,并不是附加部分,在与中国民族历史附有深意蕴意的古诗词相衬,使歌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那么,黄自先生在对音乐主调形式与伴奏织体的合理运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采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玫瑰三愿》的伴奏部分大多采用了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全曲共二十九个小节,短小精悍。除第1、第3、第25小节是9/8拍,其他二十六个小节都是6/8拍。其中有二十八个小节右手部分都用柱式和弦平稳进行,左手在第 1、2、4、5、6、9、10 小节也运用了柱式和弦伴奏[3]。这种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艺术手法使旋律声部更加凸显、明丽,给旋律声部稳定的支持,使旋律自然推动发展。柱式和弦沉重地推动,深刻地反映当时的女性深受封建礼教的桎梏,受压迫的社会现实。
(2)采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全曲大部分左手是设计为这种交替有置地演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在第 3、7、8 小节分解和弦与右手共同组成分解式和弦,在第 12 小节后左手全部采用分解和弦,双手和单手演奏穿叉起来,使旋律节奏交错进行,层次分明。左手在声乐旋律空拍处加入过渡音,流畅地引出后面的乐句,给予演唱者提示,避免了声乐旋律空拍处的停顿感,丰富了歌曲旋律的发展,起到烘托歌曲气氛的生动效果。后面三个乐句与前面三个乐句形成鲜明对比,发展和推动音乐的同时使音乐张力充分体现。疏松的节奏与紧凑的节奏同时进行,对比鲜明,一组接一组波浪式的音符进行,致使词曲结合默契自然,形象地刻画出一位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心灵的感情 [4]。
(3)主旋律置于内声部的织体——《玫瑰三愿》的伴奏乐句以主调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体形式重复主旋律时,将主旋律放在右手柱式和弦的高声部陈述。第 13 小节以后,主旋律在右手沉重的柱式和弦覆盖下忽隐忽现,体现了女主人公在动荡时期的中国受压迫,被欺辱的历史地位。
2、以复调性音乐形式为伴奏的织体
复调伴奏织体是与主调伴奏织体相对的一种伴奏手法,以若干独立旋律同时结合为特征,钢琴伴奏自身形成复调织体或者伴奏旋律与声乐演唱间形成复调式进行。这首作品对复调性伴奏织体手法运用丰富,主要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小提琴与钢琴结合的伴奏形式——开始引子部分由小提琴与钢琴齐奏四个小节,小提琴演奏单音旋律,发音近似人声,扣人心弦地预示声乐旋律因素,钢琴多声部的柱式和弦提前让人们感受了歌曲的速度、力度、表情、色彩,领略到歌曲的心境。演唱旋律进入后,小提琴时而模进声乐旋律素材,时而游离其外,形象地刻画出女性的温柔与含蓄,内心的苦涩与追求自由理想的矛盾心境。钢琴时而严格模仿声乐旋律,时而穿插新的材料,与小提琴形成对比的二声部,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第 12、13 小节处是前后两部分的衔接处,钢琴起到不可替代的连接作用,恰当地给演唱者以休息及调整的空间,欣赏者的乐思也不会因演唱者的停顿被打断
(二)《玫瑰三愿》的情感表现
《玫瑰三愿》是黄自表达对当时封建中国社会无声的抵抗,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下具体分析了此歌曲的情感表现,来更深层的体会这种自由之情。
1、音乐的模进对情感的表现
第一段是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采用模进手法。第一句的旋律语调较为平稳,第二句增加了一点起伏小节文字上的出现在第一段到达了一个高点,随即旋律波浪下行,以叹息似的语调结束在主音上第二段由四乐句构成,表情术语注明为不安地激动地三个愿望在以一愿为主题之下,用变化模进的旋律手法,迂回递进的情绪发展抒发了玫瑰急于控诉的心声,在歌曲《玫瑰三愿中》中,钢琴,人声与小提琴三者形成衬托对比和追随的交织效果在玫瑰的陈述段落里,钢琴伴奏在柱式和弦的音型上节奏平稳,起到了衬托旋律的作用,体现出这一段较强的叙述特点,小提琴奏出的辅助旋律轻灵飘逸,与钢琴的沉稳厚重恰又形成鲜明对比在第二段里,弦乐音色紧紧追随着歌声的模仿,钢琴左手为分解和弦,自下而上的大跨度琶音使音乐流动向前,使得愿望的表达更为迫切另外,作曲家在钢琴织体中刻意地使用了以二度代替三度的具有民族风格特点的和声,强调了民族旋律色彩,增添了玫瑰的含蓄婉约之情[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