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角色塑造的方法论演员如何塑造好一个角色(附件)【字数:4036】

摘 要角色的塑造渗透着对剧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对生活的感知,所以说没有演员,就没有角色,没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就没有角色的诞生。演员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世界里,用角色的思维,用角色的行为方式,去行动,去做角色的事。演员只有达到这一步以后,才能与角色融合,在舞台上才会有更好的展现。结合《驴得水》讲述如何正确的塑造一个角色。
目 录
第一章 关于角色 1
1.1 什么是角色 1
1.2 我与角色 1
第二章 塑造角色的目的 2
2.1 塑造角色的内容 2
2.2 塑造角色的意义 2
第三章 塑造角色的方法 3
3.1 借鉴 3
3.2 模仿 3
3.3 融合 4
结束语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第一章 关于角色
1.1什么是角色
角色产生于作者对于剧本的一度创作所产生的,剧本中的角色,是指漫画、小说、戏剧或电影等著作中虚构的人物、动物或者其他生物,乃至于机器人。
一个演员拿到剧本,刚接触到的是角色在剧本中的描述即书面形象。但书面形象离舞台形象尚有很大距离,这就需要演员进行大量的创作,要去揣摩剧本,体验角色,然后体现角色,最终塑造角色。所以大家所看到的舞台上看到的角色是演员进行二次创作的角色,演员为角色注入了灵魂。
1.2我与角色
“演员作为一个人的个体,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性格语言形体等等,然而演员并不单单需要本色出演,诠释自己,更多的时候是演绎角色,这个是演员所必须经历的一过程,所以需要演员掌握这最基本的技能”。[1]
同时,舞台需要演员去学会塑造一个角色,可能大多数朋友看话剧或者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会评论这个演员演得不像,这个不像是笼统的,具体的来说就是演员塑造出来的角色张力不够,不够生动,不够立体,这个时候会让观众觉得角色是50岁,但是演员演出来的却只有20岁,大相径庭。
“所以演员塑造好角色是对自己的肯定,是对观众的负责”。[2]
影片中,我所饰演的是剧中的校长,他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角色。他认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真真的教学,希望传授知识,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坏境。为了这个目标,当学校遇到费用困难,他想到的是伪造一个假老师来骗取工资,因为“成大事不拘小节”。也正因为这句话时时挂在嘴边的格言,让他一步步走进了泥潭里,直到自己被绑了起来,看见女儿要被强迫嫁给铁匠。我在读剧本时,我深深刻刻的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他的悲凉,其实他是可悲的,他想改变中国人的命运,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任何事情走捷径,动了不该动的企图,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纵使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程已经扭曲了结果。要想揣摩透这个人物,首先得融入到这个剧本当中来,把他所有的优缺点都展现出来,并让观众觉得无违和,看完也会陷入对角色的沉思。通过我的塑造,创作了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去感染观众。
第二章 塑造角色的目的
2.1 塑造角色的内容
“演员塑造人物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3]。就比如生活中,有些人看完了电影就忘了,而有些就印象深刻,甚至对某一角色的印象十分深刻,这就是演员通过塑造角色所产生的作用,例如我参与的一部话剧《驴得水》。它主要讲述的是几个知识分子,立志改变中国贫农的“贫、愚、弱、私”,在中国某偏远缺水山区,自建一所小学,在穷山沟里支教。影片虽以“驴”为名,讲的确实折磨人的事儿,用“完美”老师的完美来反映其他人的“不完美”。在本剧中潇洒,独立的一曼,其实也是很多现代女性想要成为的,又是避而为之的,说到底还是社会的道德、舆论、底线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烫发卷发,旗袍开着很高的衩的时髦女教师,她不过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她给人感觉浪荡风骚,内心却单纯善良。她高兴跟谁就跟谁,不需要谁负责,也不需要对谁负责。她的原则是不伤害人,也不受人拘束,最后为了保住学校,成了牺牲品。(自杀了)这也许也是她想要的结果。一个演员最能体现水平的地方也就是把这个人物演到极致,演员塑造角色所达到的最终结果,就是能让观众感觉好。演员在塑造角色时,首先要获得角色的自我感觉,而演员在自身建立起角色的自我感觉时的同时,必定会感受到自己就是那个人物。从而达到和角色合二为一。
2.1 塑造角色的意义
演员塑造角色是演员的最基本技能,剧本上的描述是一度创作,包含了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说话方式的描写、一举一动的描写,甚至于心里活动,心里的想法都有描述,但是这些都是纸上谈兵,这个时候就需要演员来根据剧本来塑造角色,通过我们之前谈到的借鉴、模仿、融合三个步骤来稳步前行,最终目的是能够在舞台上自然、生动的演绎角色。表演的张力是表演特有的魅力,如果只是在舞台上演绎自己,或者演绎自己臆想中的角色,这是绝对和剧本背道而驰的,无法正确的诠释角色,更别提和观众产生共鸣了。
塑造角色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演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塑造出来的角色在舞台上神采奕奕、充满生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章 塑造角色的方法
3.1 借鉴
角色和演员是两个主体,很少会有演员本色出演这样的情况,所以演员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之间或多或少总是有差距的,不论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思想风貌、言谈举止及生活习惯,包括气质,心态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构成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那演员远远没有角色的经历,这该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塑造角色的方法其一借鉴了,为了让演员在理解剧本亦或是舞台演出的过程中能够淋漓尽致的体现角色,可以考虑借鉴身边的与之性格相似,或者形态相似,年龄相似的人,借鉴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比如单独的一个走路来说,走很简单,但是如何走好就是个问题了,十岁小朋友的走路方式,二十岁青年的走路的方式,以至于到六十岁的走路方式不同,由于年纪的增加,可能从当初的学走路,到跑起来,最后到颤颤巍巍的每走一步都要注意,以防跌倒,同样身份的不同,走路方式也不同,身价过亿的富豪,路口乞讨的乞丐,这两种也是鲜明的对比,纵然没有角色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关系,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从生活中去找寻相似的人物,进行借鉴他,无论是说话,肢体形态,以至于性格,从而对角色产生辅助性的理解,方便对之后对角色的塑造。
3.2 模仿
细节在辞海里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的描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生活中的细节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起床时会很自然的揉揉眼,人哭泣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吮吸鼻子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但是却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4]同样,表演中的细节也能使人物更加真实。通过我在细读《驴得水》剧本中,校长的这一角色,在借鉴的身边的其他相似的人物,去根据剧本中的要求,寻找一位40岁到50岁的这样一个年龄的形象、形态去模仿,同时也要去寻找一位有梦想、有理想的、有执着精神的人物来模仿,针对的剧中校长最后为了初衷而不断调整自己所谓的“方式方法”,我要模仿一个挑战底线,并不断跨过底线的这么一个角色,从而丰富我的语言的方式、肢体的行为、处事的风格、自我的心态而达到对于一个人物的模仿到淋漓尽致,演员对于人物的模仿就基本达到标准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