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市区为中心(附件)

文章主要以“淮海戏”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淮海戏作为“非物质物化遗产”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人才流失,观众流失这一系列问题仍然成为淮海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江苏省淮海剧团作为国营剧团抢救老艺术家们珍贵的影像资料,普及淮海戏,并且不断进行创新。王营镇舞蹈协会和秀英剧社作为民营剧团则是不断扩大淮海戏的服务范围,为了让淮海戏在当代都市中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淮海戏简介2
(一)淮海戏的历史发展2
1.淮海戏的起源2
2.淮海戏名称的由来2
(二)淮海戏的现状2
1.淮海戏的发展 2
2.淮海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2
二、国营剧团对于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2
(一)江苏省淮海剧团简介3
(二)江苏省淮海剧团现状 3
1.剧团构成现状3
2.剧团演员现状3
3.剧团演出现状3
4.观众现状4
(三)江苏省淮海剧团对淮海戏的传承保护4
1.淮海戏的保护 4
2.淮海戏的普及4
3.淮海戏的创新4
三、民营剧团对于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5
(一)王营镇舞蹈协会5
1.协会简介 5
2.演出状况5
3.收入状况5
(二)淮安市秀英剧社5
1.剧团简介5
2.演出状况6
3.收入状况6
4.发展情况 6
四、淮海戏在当代都市发展的可能性6
(一)国营剧团的发展前景6
(二)民营剧团的发展前景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表1 南博11.711.13演出情况 4
表2 秀英剧社春节演出情况 6
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淮安市区为中心
引言
淮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戏是江苏省地方民间戏曲之一,属于中国地方戏曲,2008年6月,淮海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本文着重研究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这一方向,并且以淮安市区为中心进行调研。本文通过走访国营剧团江苏省淮海剧团和民营剧团淮安市秀英剧社、王营镇舞蹈协会以及众多淮海戏票友,听询了多方的声音,寻找到一定的资料,经过整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淮海戏。目前很多地方戏曲都在逐渐的没落与衰败,如何复兴这些地方戏曲并且对此进行传承和保护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便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淮海戏简介
(一)淮海戏的历史发展
1.淮海戏的起源
淮海戏的起源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在民间有两个说法,一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17361750),山东历城的唐大牛和唐二牛两个兄弟,因灾年饥荒,背上大鼓,三弦来到海州、沭阳一带卖艺乞讨,后有杨(也有说张)、葛、邱三人跟其学艺。这三人又根据海州民间盛行的“太平歌”和“猎户腔”,进过润色加工为“怡心调”和“拉魂腔”,并用此两腔去演唱乡村生活和民间故事,后三人都已卖艺为生,邱去安徽淮北,葛去山东鲁南,杨仍留在海州,逐渐形成后来的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2]另一说是:源于明清的俗曲,因其早年唱腔的词格,唱法均与明清俗曲中鲁南俚曲以及常用于柳子戏中的曲牌基本相同。
2.淮海戏名称的由来
淮海戏的名称几经变更,在约乾隆15年(1750)年前后淮海戏出现了沿门说唱“打门头词”的演唱形式,因用三弦伴奏(民间称三刮子)伴奏,故称“三刮调”。因其尾音往往拉的又长又高,又被成为“拉魂腔”,形成戏曲后称之为“小戏”,[3]抗日战争时期,被新文艺工作者称为“淮海戏小戏”。[4]建国后,于1945年参加华东地区戏曲汇演,由江苏省文化局定名“淮海戏”。
(二)淮海戏的现状
1.淮海戏的发展
2008 年,淮海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淮海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保护,政府拨款,出台政策,对淮海戏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支持。2009年4月中国文化部发布《关于公示第三批国家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江苏省淮海剧团的表演艺术家杨秀英入选,淮海戏的传承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7年,江苏省淮海剧团魏佳宁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奖。2011年该团演员吴玲荣获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11年该团演员许亚玲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奖[5]。淮海戏的表演艺术家在中国戏曲的最高领域不断获奖,代表了淮海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步登上主流的舞台。同时在民间也十分的活跃,现在民间淮海戏小团体多达3000多个,连云港市就不少于100个,仅泗阳就有20多家由淮海戏迷所创建的淮海戏团。
2.淮海戏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二、国营剧团对于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
淮海戏在近现代几十年的发展中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江苏省淮海剧团作为淮海戏的代表剧团在政府的帮助下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也不断的进行淮海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并且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苏省淮海剧团简介
江苏省淮海剧团现状
1.剧团构成现状
江苏省淮海剧团作为事业单位,60%到90%的支出来源于国家给予补贴,剧团内有编制100多,目前在岗编制仅有94。剧团的部门构成是办公室、档案室、后勤加上艺术研究科、演艺科、对外联络部。并且拥有很多外聘的人员,乐队人才薄弱,音乐唱腔设计人才欠缺。导演非常急缺,大部分情况是演员兼职导演,新创剧目都是外请编剧,演员是剧团自我培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