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选段的艺术特点

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是旧社会受难的典型形象。在杨白劳选段中,通过剧情、唱段刻画出来的,唱段对“杨白劳”这一人物悲惨人生的描述,使人物形象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本文通过对杨白劳选段的详细分析,总结出演唱的特色及技巧把握,同时就《白毛女》中杨白劳选段的艺术特点进行描叙,从音乐、配器和歌剧表演等方面作了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民族歌剧爱好者理解这部作品,以及为今后的文艺理论建设和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一些借鉴的价值。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杨白劳选段的剧情以及杨白劳人物性格介绍 2
(一)杨白劳选段的剧情介绍 2
1.十里风雪 2
2.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2
3.人家的闺女有花带 2
4.廊檐下红灯照花了眼 2
5.老天杀人不眨眼 2
6.怀揣文书杀人刀 2
(二)杨白劳的性格刻画 3
二、杨白劳选段的艺术特点 3
(一)杨白劳选段在音乐上的特点 3
(二)杨白劳选段在配器上的特点 4
(三)杨白劳选段在歌剧表演中的特点 4
三、《十里风雪》选段的演唱特点分析 5
(一)杨白劳选段的分析 5
1.唱腔特色的把握 5
2.感情特色的把握 6
(二)《十里风雪》不同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6
1.《十里风雪》吕继宏演唱分析 6
(1)灵活的气息运用 6
(2)丰富的音色变换 7
(3)完美的字腔结合 7
(4)突出的风格表现 7
(5)动人的情感表达 7
2.选段《十里风雪》刘和刚演唱分析 7
(1)力度与速度的恰当处理 7
(2)高音的巧妙运用 7
(3)说白与唱腔的过度自然 7
结 语 8
致 谢 8
参考文献: 8
附件A: 9
论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选段的艺术特点
指 导 教 师 王 菲
引言
20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创作并演出了一部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它成为我国歌剧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歌剧故事取材自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经过编剧的加工,成为深刻反映中国农村和人民的现实生活。歌剧通过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等几个典型人物形象的关系和深刻揭示了当时的中国农村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和斗争农民与地主这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歌剧的内容即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现实,又给被压迫的农民群众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2]
一、杨白劳选段的剧情以及杨白劳人物性格介绍
(一)杨白劳选段的剧情介绍
《十里风雪》中杨白劳选段共有六个唱段,每各选段的剧情具体如下:
1.十里风雪
第一幕第一场讲述的是:佃农杨白劳因拖欠地主黄世仁的债款外出躲账七天后回家的情景。在除夕之夜,外面大雪纷飞,衣衫褴褛的杨白劳迎着北风顶着风雪正艰难的往家里的方向行走,仅仅一句“十里风雪一片白,躲帐七天回家来。”就道出了其生活艰难的困境。杨白劳内心想到要与女儿相遇时,心里感觉到的一丝希望与慰藉。
2.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
杨白劳用自己卖豆腐的钱换来了二斤白面,计划着过年回家包饺子吃。想到这一情景,他内心感到高兴不已,可是转念想到还欠着地主黄世仁家的债,不免又开始担忧起来,此时的杨白劳的心情是喜悦之中略带一丝担忧的。
3.人家的闺女有花带
想给喜儿买花戴,但现实生活中,身上没钱。这句唱段表现出了杨白劳心里的辛酸与无奈,更是表明了对女儿的亏欠。然而,虽然没钱,却还是为女儿扯下二尺红头绳,足以看出他对女儿的疼爱。
4.廊檐下红灯照花了眼
杨白劳回到家,正准备与女儿团聚过大年时,黄世仁的管家穆仁智突然来到他家,说要带他去主人家商量事情。来到地主黄世仁家中,到处张灯结彩,找得杨白劳眼花缭乱的,使他心里感到十分的惶恐不安。因为他心里想着,大年三十来到这里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情。
5.老天杀人不眨眼
地主黄世仁要求杨白劳连本带息还清他所有的欠债,否则就要拿他女儿喜儿来抵债。杨白劳被逼无奈在女儿的卖身文书上按下手印,之后就被黄家人赶了出来。这时的杨白劳愤恨地喊出“老天杀人不眨眼”,这时虽表现出了他对旧社会的极度不满,然而文书上已经按下了手印,已无法改变他将女儿卖掉的事实。此时的他是极度自责的,感觉对不住女儿而万般痛苦。
6.怀揣文书杀人刀
杨白劳在被迫在文书上按下手印后,心里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路上跌跌撞撞的往家里行走,像丢了魂似得,身上揣着女儿的卖身文书,感觉就像一把刀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回到家后,在万般自责与无奈中喝下了卤水结束了生命,此时的他已经彻底绝望了。
杨白劳选段中,整个戏剧发展的速度是较快的,仅仅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讲述了杨白劳从躲帐回家到饮卤水自尽的全过程,这些事情发展是十分具有戏剧性的,值得仔细的分析研究。
(二)杨白劳的性格刻画
“歌剧的艺术中的人是经过艺术概括和典型化的人,通常称之为人物,是歌剧内容诸元素,是歌剧内容构成的中心环节。”[3]杨白劳是地主黄世仁家的佃农,黄家的六亩地被他租着,一年的租子还没还完又欠上一年。借了地主黄世仁的钱,这驴打滚(指高利贷)的债是永远无法还清的。因为定期交不上租子、还不了黄世仁的债,到过年的时候,杨白劳不得不离家出去躲帐。除夕的深夜里他才偷偷地回家来,为女儿过年带回来三样东西:两斤白面(过年回家和女儿一起包饺子)、一根红头绳(给女儿的礼物)和两张门神(如图2和图3)。那门神,表明杨白劳内心渴望摆脱当时贫苦的被压迫受剥削的生活,希望和女儿过上平安、美好的生活的愿望。大年三十的深夜,杨白劳躲帐刚回到家就发现,在当时那黑暗腐朽的社会里,地主黄世仁就管家来逼讨租债,逼着杨白劳在写卖女儿的身契并按了手印。杨白劳把县长财主比喻成豺狼虎豹,杨白劳性格中是有懦弱的一面。他忍辱负重,对地不敢有反抗的表示,最后在内心里万分愤懑与对带有女儿的愧疚中,对生活彻底失去了绝望,喝卤水自尽了。
图2.来源于百度图片:红头绳 图3.来源于百度图片:门神
杨白劳被当时农民阶层的社会环境给打败了,他内心在长期受到地主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压迫。他对地主、对社会他不敢表露自己的愤懑之情,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内心软弱、显得很无助。[4]作为一位父亲,对家、对女儿内心很惭愧。总体来说:杨白劳的性格是处在“矛盾”的状态,有着太多不愿意又不得不做的事,有着太多内心性表达而又不得不压抑的感情。杨白劳是在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之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