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表演中的速度和节奏排演雷雨有感演

摘 要节奏贯穿于整个表演始终,无论是基础的表演训练还是最后的剧目排演,节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次成功的表演,缺少不了舞台节奏和速度的精准把控。笔者借助大学四年的所学知识及排演舞台剧《雷雨》的舞台节奏和速度的处理,来浅谈表演中的速度和节奏。
目 录
第一章 何为速度与节奏
第二章 速度与节奏的关系
第三章 排演《雷雨》时舞台节奏和气氛的相互影响
3.1节奏与速度在舞台表演话语中的体现
3.2节奏与速度在舞台气氛中的呈现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第一章 何为速度与节奏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老师最常说的两个词就是速度与节奏,它们是两个概念,可是他们又是互相联系的,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有这样的经典描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来,速度和节奏是表演必不可少的元素。“节奏”一词最早来源于音乐,指的是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在表演创作过程中,节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创作技巧,它能够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展现的是作品情势流动的紧张程度。正常情况下节奏和速度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但是它们又并不相同。笔者之所以研究表演中的速度与节奏,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个方面是因为速度与节奏在表演领域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速度与节奏的关系
速度和节奏,是一种简单的默契而又莫名的概念,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是息息相关的,假若没有速度便没有节奏,速度与节奏中的变化分为“顺境”和“逆境”两种;“顺境”是指速度与节奏往一个方向发展,速度快,则节奏快,;“逆境”则说的是速度与节奏是相反方向的发展,当速度快的时候,节奏是松懈的,而当速度慢下来的时候节奏却包含着紧张感,因此强烈的“反效果”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万物一直在无限的的运动中,而生命亦然,也在运动中持续,速度和节奏作为运动的规律随同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继而也在随时的改变每一个人人生的轨迹。
表演的速度与节奏不光是掌握着表演的活动规律,与此同时更是戏剧电影和艺术总体体现的枢纽,若是把表演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做一个有机的无尽运动的整体,那么速度与节奏便是给予其动力和能源的核心,人们始终生活在一定的速度,节奏当中,不一样的本性,不一样的身份和不一样阅历的人,有着不一样的速度节奏,而每一个人行动的速度和节奏转变又是由于他的心理状态,行动目的和职责限制的,也就是说人们不一样的速度,是他心理活动与形体运动速度有机结合的产物。反过来,身体动作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呈现着人们不一样的精神状态,动作目的和性质不同的,有什么样的内在活动,它会产生相应的速度,节奏。
第三章 排演《雷雨》时舞台节奏和气氛的相互影响
3.1、节奏与速度在舞台表演话语中的体现
在大学期间《雷雨》排演中, 在速度和节奏的配合上显得尤为突出,《雷雨》 的经典在于矛盾的集中化体现。把几十年来的阶级矛盾、情感矛盾、伦理道德矛盾,封建家庭矛盾等在仅仅的四幕场景中进行了集中的体现。但是矛盾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地集中化并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只有张弛有度才有可能更好地体现出矛盾,营造出一个又一个高潮。例如在周朴园接见鲁大海时,场面是极其丰富的,有内心戏极其复杂的周老爷,有对父亲唯唯诺诺却对工人凶恶异常的大少爷周萍,有天真正直的鲁大海,有懦弱悲凉的鲁侍萍,这样复杂的场面是极其需要彼此间的配合,笔者在排练时总是掌握不好角色的人物性格,最后发现对于自己的行动做过于积极的处理则会让整个场面造成失衡的感觉,而如果较为消极地处理自己的行为节奏则无法表现当时众多人物丰富的内心戏。因此在处理时,应由周朴园作为整个场面的主导,在其把握节奏的过程中把自己内心的极度复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鲁大海的激动鲁莽,周萍的帮衬凶狠,都在节奏配合上让场面极其丰满,最经典的就是同学饰演鲁侍萍的那句:“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对这句的节奏把握很难,在排练时,这句话总是把握不好,不仅总是让旁观者感到搞笑,而且没能把鲁侍萍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完全破坏了整个剧的氛围和节奏,后来的排练中才发现是速度与节奏运用不当,这里的语调应该是速度快,节奏慢,就如在逼(笔者饰演)繁漪喝药这个矛盾之前就是安排了母子谈心的温馨场面,当然,随着周萍的入场气氛开始紧张,笔者排练时这一段时总是不紧不慢,节奏把握不好,后来发现是节奏没掌握好,总是觉得节奏越慢气氛会越紧张,恰恰相反,这里应节奏开始加快,这种铺垫才让繁漪喝药时显得尤为悲凉这样就使整个剧作在被观众观看的时候有了张弛有度的感觉。也能在后面表演中一个接一个的高潮得到真正的震撼。
3.2节奏与速度在舞台气氛中的呈现
舞台气氛的营造是舞台剧中必不可少的,他与舞台剧的速度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因此,谈到了舞台的节奏就不能不简单赘述下舞台气氛。舞台就是生活的缩影,因此,舞台气氛就像生活气氛一样,必然要符合当时的大的时代背景,符合每出剧目特定的氛围要求。就如 《雷雨》 一样,特定的时代和时期要求需要营造特定的氛围,现在排演《雷雨》,因较之前的技术和道具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对于舞台气氛的渲染也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整部剧通过灯光的明暗程度来营造或是闷热,或是昏暗,或是雷电交加的外部环境。通过追光、明暗度以及音效来营造或是惊慌,或是惊悚,或是温馨的剧情氛围。也是这样,通过灯光,音效,舞美营造出的舞台气氛配合着剧情的发展节奏,带领观众一步步地走进剧的最深层的含义,体会剧中的一切内涵。作为导演,是要对话剧进行整体把握,对于 《雷雨》这种经典的话剧而言,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在整体把握,还要尽量根据原著,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发掘更深层次的内涵。从对整部剧的矛盾的把握和处理上,不仅仅是注重阶级矛盾,也直面了伦理道德矛盾,两者皆为重点,又不偏废一方,让整个故事在矛盾冲突上尤为突出,情节跌宕起伏。在人物行动的把握上,通过演员对不同台词的停顿,重音的强调,语速的快慢上加以变化来突出情节和矛盾,是故事情节节节推进,好比浪花般,一浪高过一浪,让我们不觉突兀的同时也时时感觉就处在风口浪尖上。而本剧完全抓住了故事极为丰富的情感纠葛,把每个人内心的情感纠缠表现的淋漓尽致,周朴园的冷酷无情中仅带的温存也没有像之前的版本那样被完全掩埋,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更趋于真实化,现实化,才让整部剧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饱满。不得不承认由于时代的发展,灯光音效等的舞台效果的营造在密切配合着剧情节奏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整部舞台剧不再是远远地观赏而是设身处地去感受,才会带给人们完全与众不同的体验。
结束语
每部完整的剧目,剧情的发展都会有跌宕起伏的节奏转变,每一次出色的剧目表演务必要很好的掌握处理剧目整体的节奏。而剧目整体的节奏只能由演员饰演的人物创造出来。瑞典著名两栖导演英格玛.伯格曼说过:“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应当努力创造出与剧本的基调相吻合,在行动中有变化有层次的节奏和速度。
致 谢
历时将近5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余颂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一次又一次的帮我修改论文以求达到最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