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袖”与汉唐乐舞的不解之缘

探析袖”与汉唐乐舞的不解之缘[20200505144121]
摘要:在“袖”开始出现的时候,与舞蹈并无直接联系。当人们出现求美、爱美意识时,对服装进行了装饰与美化。在衣裳中出现了衣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各种形制的服装。不同的服装表现了不同时期的舞蹈风格,不同时期的舞蹈风格在舞蹈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美,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汉代袖舞和唐代袖舞。“袖”的舞蹈是一种重要的汉唐舞蹈类型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风格的舞蹈。以袖与袖舞的历史溯源为研究基础,从“袖”对袖舞的影响为切入点,依据袖制的差异来分析舞蹈作品的不同风格,探讨汉唐乐舞中袖舞的发展与继承。研究“袖”与汉唐乐舞的不解之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袖;汉唐乐舞;袖舞;艺术价值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袖”与袖舞的历史溯源1
(一)袖的诞生1
(二)从“袖”到“袖舞”的嬗变2
1.原始社会早期袖舞的萌芽2
2.原始社会晚期袖舞的产生2
3.奴隶制时期袖舞的初步发展2
4.封建社会早期袖舞艺术的风靡2
二、汉唐乐舞中“袖”的影响3
(一)“袖”对汉唐乐舞的影响3
1.“袖”的形制对汉唐乐舞的影响3
2.“袖”作为舞蹈道具对汉唐乐舞的影响4
(二)袖对“汉唐乐舞”的影响4
1.翘袖折腰舞汉风 4
2.袖舞惊鸿满唐韵4
三、汉唐乐舞中“袖舞”的继承与发展5
(一)中国古典舞中的水袖舞5
1.对汉唐乐舞中袖舞的继承5
2.中国古典舞中的水袖舞的发展5
(二)戏曲舞蹈中的水袖表演5
1.对汉唐乐舞中袖舞的继承5
2.戏曲舞蹈中水袖表演的发展5
(三)其他民族舞蹈中袖的运用6
1.韩国僧舞6
2.藏族弦子乐舞6
结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8
附录9
探析“袖”与汉唐乐舞的不解之缘
引言
汉唐时期的乐舞文化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巅峰,而汉唐乐舞中“以袖为容”的舞蹈以它独特的风韵与文化内涵传承下来,是中国传统舞蹈中的重要舞蹈样式。袖舞综合了观赏、技艺、表现性,蕴含了中国古代舞蹈表演的思想内涵以及审美倾向,从画像石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量描写袖舞的诗词中可见当时那袅袅长袖的绝代风华。笔者以袖与袖舞的历史溯源为研究基础,从“袖”对袖舞的影响为切入点,依据袖制的差异来分析舞蹈作品的不同风格,最后提出汉唐乐舞中“袖舞”的发展与继承方向。
一、“袖”与袖舞的历史溯源
(一)“袖”的诞生
衣袖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岩石壁画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的生产生活、文化生活。考古学家发现,在山顶洞人时代,人们已经具有“美”的意识,学会用骨针来制作衣服,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用来装饰的物品。
在人类开始拥有纺织技术的时候,人工织造的布帛使得服装的功能得到了改善。贯头衣等服装成为了当时较为典型的穿着,用于装饰的物品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手,衣袖不仅是手的服饰,同时也能使手的线条看起来更加修长,具有美饰作用。衣裙、帽子等服饰的产生,证明人类已经开始有了审美意识,服饰作为美饰的作用渐渐突出。
(二)从“袖”到“袖舞”的嬗变
1.原始社会早期袖舞的萌芽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有了审美意识,衣服的穿着也不再只是用于遮蔽身体和抵御寒冷,同时也能用于装饰。[1]而当人们出现对美的追求时,衣裳的形制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先民们在跳舞的时候开始试着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跳舞,舞蹈中对于手臂运用开始重视起来。原始社会早期为袖舞的萌芽奠定了基础,舞蹈开始走上艺术化的道路。
2.原始社会晚期袖舞的产生
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浅薄,对神灵的崇拜使得巫术活动盛行,而巫术活动的主持者巫师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权威,能够与神灵沟通。巫师们在进行巫术活动时运用的是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原始社会时期,舞蹈的主要功能是娱神,而娱神活动在科技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变得非常重要,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舞蹈最早出现于巫术活动中,对于人们来说具有不寻常意义。巫师在进行祭祀活动时,为了制造一种神秘的氛围,展示自己的权威,所以他们的服装衣袖宽大,样式有异于常人,于是以袖作舞的表演形式应运而生。
宽大的衣袖能满足人们对于遨游天际的想象,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当时,能够遨游天际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并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在当时最具权威的巫师让袖舞在原始社会晚期诞生了。
3.奴隶制时期袖舞的初步发展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奴隶主阶级的资本积累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许多人成为乐舞奴隶,这是我国最早的艺人。
乐舞奴隶是在奴隶制时期统治阶级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这种禁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思想。舞蹈慢慢地朝着娱人和娱神发展,神职表演人员专门负责祭祀活动中的巫舞表演,这些中国早期的艺人提高了表演性舞蹈中的技巧性。乐舞奴隶与神职人员的职业化使得舞蹈技艺得到了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时期袖舞艺术发展的基础。自奴隶制社会起,祭祀活动与部落的文化生活紧密结合,祭祀活动中的巫舞对袖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封建社会早期袖舞艺术的风靡
在建立了雅乐舞体系的西周时期,古人已经开始注重道具的使用,并能将道具灵活使用,人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道具能巧妙的结合,并能利用道具提高舞蹈作品的技艺技巧性。周代《六小舞》中的《皇舞》、《帗舞》、《羽舞》,舞者均持道具作舞。[2]祭祀舞蹈中道具的运用,为舞蹈增添了神秘感,有助于统治阶级对政权的巩固,对天赋人权思想的宣扬。
以袖为容的袖舞,在封建社会早期的西周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在袖舞中,用袖代替道具,起到了延伸肢体、解放肢体的作用,丰富了手的语言,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之情,并赋予了袖舞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在动荡的东周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与没落,使得女乐取代雅乐舞,成为东周社会为人们所喜爱的舞蹈。并开始在东周时期兴起,女乐舞蹈表演抢占了舞台的中心,女乐文化的兴起使得乐舞艺人的袖舞技术技巧不断提高,使得舞蹈越来越向娱人的方向发展,乐舞奴隶与神职人员的职业化使得舞蹈技艺得到了发展。
女乐的兴起标志着自娱性舞蹈表演的诞生,为后世翘袖折腰舞蹈风格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舞蹈渐渐向俗乐舞方向发展。舞蹈也逐渐显示出风格的多样化,在服饰和道具上也有了创新。
二、汉唐乐舞中“袖”的影响
(一)“袖”对汉唐乐舞的影响
1.“袖”的形制对汉唐乐舞的影响
舞蹈作品的风格不同,袖的形制也会有所差异。笔者参考彭洁波的《秦、汉、魏、晋时期的袖舞》一文,可知以汉唐袖舞服饰袖的形制约分为三类:
(1)长袖
长袖的形制有以下几种:从西汉晚期玉舞人(见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种为窄长袖,从袖中部到袖口处是逐渐变大的。从西汉晚期长袖舞图(见图1-2 )中可见,第二种是套袖,套袖就是从袖口接处一段长袖。从西汉晚期盘鼓舞画像砖拓本中(见图1-3)可见,第三种是接袖,这种接袖在窄长袖的袖口上接飘带,与巾舞的形态有些相似。在这个舞蹈中不仅具有舞袖的风格特点,也具有舞巾的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舞蹈的语言。舞人技术的高低,可以体现在舞袖的长度上。舞蹈是魔术,舞蹈能鬼使神差的将数不胜数的少男少女搞得神魂颠倒,并使他们为艺术献身。[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6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