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品格以唐代惊鸿舞为例

目 录
学院 - 2 -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 2 -
ABSTRACT - 2 -
引言 - 2 -
一、唐代惊鸿舞的起源 2
(一)唐代惊鸿舞的起源 2
(二)惊鸿舞的美化加工 2
二、唐代惊鸿舞的发展现状 2
(一)惊鸿舞表演方式的演变 2
(二)惊鸿舞的艺术特色 2
三、失传舞蹈形式发掘与保护 2
(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失传原因 2
(二)对失传舞蹈形式的保护 2
四、结论 2
参考文献 2
引言
唐朝的惊鸿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如今又多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包括电视剧电影中,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共同努力。本篇论文以惊鸿舞为例,品味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品格,对中国古典舞深入研究,又对已经失传的惊鸿舞进行探究,惊鸿舞注重写意手法,富有优美韵味的舞蹈艺术,舞姿轻盈优美,唐代古典舞是一门文化,不是单调的,希望通过深层次的研究来学习体会其中的美,其中的艺术境界。 一、唐代惊鸿舞的起源
(一)唐代惊鸿舞的起源
作为中国古典舞蹈的一种艺术形式,惊鸿舞相传于唐朝的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但是现在已经失传了。《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来表现鸿雁在空中的优雅身姿,鸿雁本就是向往自由之鸟,天空为飞鸟的翱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梅妃正是模仿鸿雁在天空飞翔的身影而编织此舞蹈。
1、由诗歌文献方面出发
惊鸿舞原本只是来自于宫廷舞蹈,却因为其绝世舞姿被广为流传,唐代诗人李群玉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赞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李群玉的这首诗充分写出了惊鸿舞的出色之处,整个舞蹈都是飘逸之姿,看起来柔若无骨,但是却刚柔并济,步伐柔美、稳健,尤其是《甄嬛传》中由菀贵人表演出来之后更加娇媚动人。李群玉赞美惊鸿舞的诗歌只是其中一首,还有很多的诗歌对惊鸿舞做出赞美,现代歌手姚贝娜也作歌曲《甄嬛传》传唱舞蹈。
2、惊鸿舞的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代诗人李群玉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赞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李群玉的这首诗充分写出了惊鸿舞的出色之处,整个舞蹈都是飘逸之姿,看起来柔若无骨,但是却刚柔并济,步伐柔美、稳健,尤其是《甄嬛传》中由菀贵人表演出来之后更加娇媚动人。李群玉赞美惊鸿舞的诗歌只是其中一首,还有很多的诗歌对惊鸿舞做出赞美,现代歌手姚贝娜也作歌曲《甄嬛传》传唱舞蹈。
2、惊鸿舞的风格特色
惊鸿舞的编制源头来自于鸿雁,唐玄宗开元中,得到一个丰神楚楚、秀骨姗姗的江采苹,因为此女子清淡出尘,酷爱梅花,在自己的宫殿也就种满梅花,梅花盛开之时,常常留恋在梅花丛中,唐玄宗因为喜爱梅花而赐名为梅妃,更因为表演《惊鸿舞》而得到唐玄宗的专宠,赞其“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惊鸿舞的风格特色在于舞姿轻盈,充满飘逸绝尘之姿,在柔美中展现一种洒脱之意,一如鸿雁自由自在的翱翔于天地间,因为把鸿雁作为原型来编制舞蹈,所以惊鸿舞的舞蹈特色也是飘逸、洒脱,这与唐朝国泰民安的社会大环境相一致。
(二)惊鸿舞的美化加工
1.惊鸿舞对传统武舞的加工发展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品格大多以飘逸、优美为主,惊鸿舞在传统武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发展。胡尔岩先生曾经说过“舞蹈创作是一个由客观生活到主观感受再到形象外化的多次反复过程。中国古典舞一直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部分,惊鸿舞对传统武舞进行加工,并且突出古典舞中的形象,美化和升华舞蹈作品。惊鸿舞对生活中拟兽动作的美化加工,也是来自于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具有浓厚的文化品格,惊鸿舞借助鸿雁而作,也是基于对生活中拟兽动作的加工,传统武舞来自于对动物最原始的模仿,惊鸿舞在模拟鸿雁的基础上,对于进行加工,让舞蹈更加具有文化内涵,以及神韵。
2.以惊鸿舞为代表的唐代表演性舞蹈的艺术特点
在《甄嬛传》中,惊鸿舞翩若惊鸿,宛如游龙,以惊鸿舞为代表的唐代舞蹈具有鲜明的舞蹈特色,惊鸿舞在糅合前代舞蹈的基础上,对现有舞蹈进行改造,创作出独属于唐朝的独特舞蹈,以“跳”这个舞姿为例,“跳”为舞蹈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艺术修养等方面锦上添花般的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借助于“动”与“变”的结合,注重身体上下的主从关系,需要“拧、倾、俯、仰、开、合”等躯干元素的配合,讲究内在的平衡与协调,以此来展现古典舞的文化品格,舞蹈是文化的产物,尤其以惊鸿舞为例,更是把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和意境变化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唐代惊鸿舞的发展现状
(一)惊鸿舞表演方式的演变
1.从电视剧《甄嬛传》中观察研究
提到惊鸿舞,必然会想到《甄嬛传》,唐代惊鸿舞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宫廷舞蹈,而是从宫廷舞蹈走向了荧屏影视,中国古典舞蹈通过影视而走进大众视野,在《甄嬛传》中,惊鸿舞借助于莞贵人而登上荧屏,也由此让人想到唐代的另外一支舞蹈“霓裳羽衣舞曲”。在《甄嬛传》中的“惊鸿舞”,并无大的美感,眉庄、陵容与果郡王这些强大的配角反而喧宾夺主,反而让惊鸿舞的舞姿显得僵硬,那种“翩若游龙,宛若惊鸿”的美感反而大打折扣了。
2.惊鸿舞从宫廷向影视的移植
电视剧中引入了舞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惊鸿舞”在《甄嬛传》中的评论是“并无新意”,由此可见,惊鸿舞要从宫廷走向影视,甚至是大众的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礼乐治国的中国,舞蹈也是其中重要元素,惊鸿舞只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一个开端,今后只会越来越好,舞蹈从发生,到成熟,达昌盛,至衰微,一步步走来,这其中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却也看出舞蹈开始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从宫廷到荧屏的移植也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尝试,对于这样的移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加以引导,让中国古典舞更加繁荣昌盛。
(二)惊鸿舞的艺术特色
1.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欧阳修早在《国学试策三道》中亦说:“盖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更多是通过舞蹈来展现文化、表达情感,这与诗词歌赋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就是以柔美、含蓄为主,这与古代女子情感含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2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