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表演中的信念与真实感排演屋外有花园有感

起讫日期 摘 要 在这个传媒影视发达的现代,比较庞大的表演产业依旧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流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这支队伍的作用和规模范围也在日益壮大。 作为演员的我,由此引发了思考。作为一名演员,想要观众感受到演员内心的真实,就必须培养和建立自身的信念感,真实的相信在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有真实的信念感才能体验到真实的情感和所进行着的真实的动作。这也是我选此课题的主要原因。本文我将论述信念感的定义、信念感在表演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培养信念感。摘 要
目 录
第一章 信念与真实感的关系 1
1.1 我们要始终相信你的对象和所处的环境是真实的,用信念掌控自己对人和事的态度来创造真实感 1
1.2 只有自己真正感觉到真实,观众才会感到真实,自己真相信了观众才会相信 1
1.3 没有信念,真实感就不能进行创造,形体动作就不能做到真实可信,就不能生活在舞台上 1
1.4 真实和信念彼此不能单独存在,但是没有他们两者,演员也就不会有创作,更不会有体验 1
第二章 表演创作中信念感的重要性 2
第三章 如何培养信念感 3
3.1 用信念来战胜杂念 3
3.2 体会儿童的信念 3
3.3 运用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 4
3.4 动作引起信念 4
结束语 6
致 谢 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 信念与真实感的关系
信念与真实感在表演创作中是共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清楚这两者的关系。
1.1 我们要始终相信你的对象和所处的环境是真实的,用信念掌控自己对人和事的态度来创造真实感
1.2 只有自己真正感觉到真实,观众才会感到真实,自己真相信了观众才会相信
1.3 没有信念,真实感就不能进行创造,形体动作就不能做到真实可信,就不能生活在舞台上
1.4 真实和信念彼此不能单独存在,但是没有他们两者,演员也就不会有创作,更不会有体验
第二章 表演创作中信念感的重要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信念感是演员创作作品必备的条件,有着不能被取代的特性。它不仅是表演的根本和核心,更是演员创作的起步。 因为没有信念的表演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一个意念强的演员能够很简单的调动自己,会认定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能够比较快的进入角色情境;而对于信念弱的演员来说,就会比较困难的将自己的内心放入剧本规定情景当中,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投入,时常处于虚构制造中,因此经常因失误而“笑场”。大一时做过一个幽默的音乐小品练习《公园长椅》,我需要扮演一个女人由少女到老太婆的几个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当时我的内心极度缺乏信念感而经常失误笑场,现在想想当初的那些表现实在是太过业余。信念感较弱的演员总是会把自己和剧本中的人物剥离开来,甚至无法进行角色表演。这样演员在表演舞台上就是一个没有理念没有情感没有灵魂的表演者,塑造的人物毫无生气。由此我认为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演员的信念感不能只是瞬间性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冲击性去促使演员在创作开始后,仍能继续刺激表演者的内心,只有信念感达到一定高度,才能使表演者的表演看起来更加生动形象。 这也进一步的提示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必须着重培养信念感,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创作中呼醒创作灵魂,使人物更加真实逼真。因此,培养一名表演者的内心信念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 如何培养信念感
? 在舞台或者镜头前,演员若能自然而然生成真实和信念感,这当然最好,但假如做不到这一点,那该如何去寻找和创造信念与真实呢?  
3.1用信念来战胜杂念
不能否认演员在表演创作时杂念是时时都有的,所以要用成熟的信念感打击表演时的杂念。例如,在培养角色时想通过角色来表现自己,过分的卖力也会出现杂念。报告演出时,要是哪个同学在表演时嗓门多了八度,你十有八九可在观众席里发现父母的身影。杂念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演员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太急于求成。检查自身,改变信念,才能够去除杂念。所以也可以说,排除杂念的过程就是树立信念的过程。信念强硬,表演者就会变得更加自信,你会发现舞台不再是你的敌人甚至成为了朋友。像意大利的著名演员托马佐.萨尔维尼说的那样:“当我在表演的时候,我过着双重生活,我一面哭和笑,同时又在分析自己的笑声和眼泪,好让它们能够更强烈的影响我想要触动的人们的心。”
只有利用信念在不断的变化中去改变内心的不足才能够成熟起来,才能去除杂念,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创作作品上,用信念控制杂念,并且去除它。有了信念的稳定,三位一体化的实现也会来的较为容易,指的是表演制作者,创作的作品,素材及其创作的最终结果形象都是演员本身。
3.2? 体会儿童的信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成人的演员应该向儿童学习表演!”  是啊,在这几年的表演学习生活中,我也领悟到演员应该要回归童真,要像小孩子一样踢走杂念,去相信舞台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真的。所以在表演学习之初的素质练习中,很多老师会用好多小朋友玩的游戏作为基础练习,像大哭,大笑,争吵等等。成人演戏常会有强制性和紧张感,但孩子演戏就是由衷的自然流露,所以很多小演员的戏最能打动观众。作为一名成功演员要想塑造一个角色,最主要的是把握剧本提供的人物特性,利用好儿童信念的纯真去理解剧本里的角色,运用表演的艺术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演员们在表演创作中,如若能做到像孩子在玩耍时的信念与真实,这何尝不是获得信念与真实感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呢?
3.3运用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
作为一名演员在创作角色中应运用情感借鉴和记忆,了解角色的同时融入环节发展,情感的借鉴,演出过程的记忆,确确实实的把角色当作自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复杂的各种不同的情感,但是人一辈子的经历再丰富,也只能经历其中一小部分。于是对于演员来说,情感的借鉴和记忆是演员内心创作的最有效最快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像我当时排演剧本《屋外有花园》的片段,这部剧主要讲的是:一对很普通的外国夫妇理查和简妮,他们有一幢价值不菲的房子,房子外有很大的花园,可是理查夫妇不是大款,他们没有钱,甚至他们的生活拮据,力不能及。一天,理查意外地收到一个装满钱的邮包,并发现家里各个角落里都藏着更多的钱,原来简妮成了图丝太太手下的一员妓女,夫妻俩为此大吵大打起来我在这个片段中饰演的是简妮这个角色,但是刚开始我很难相信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外国的家庭主妇,所以根本没有直接生活的积累去借鉴。塑造自己不曾接触的人物,运用“间接生活积累”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间接生活积累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阅读第一手资料,二是亲历人物访谈。我当时先去找了一些国外专职家庭主妇的文字和影剧片段作为参考。接着真的就去做一些家庭主妇会做的事情,例如做家务、交水电费等,我会发现原来家庭主妇是那么的辛苦,每天那么多的琐事,如果我没有亲身体验的话,绝对感受不到这些情感。剧本里理查夫妇还有一个上贵族学校的儿子,那我就去接触一些子女上贵族学校的家长们,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为人父母的感觉,供养孩子上贵族学校的艰辛,遇到矛盾夫妻俩怎么沟通等等。在一部作品创作中得经历各类挫败的过程,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对与错。所以,在创作角色的时候,需要我们努力积累生活经验,有了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积累和借鉴,自然就相信了规定情境,也就有了信念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