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经超声诊断的效果观察
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发生在胆囊壁的慢性良性增生性病变,病因机制不明.既非炎性病变,也非恶性病变,容易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相混淆,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消化不良.发热,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特征,通过CT或超声检查可以检出[1].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胆囊病变,具有转移速度快.对化疗不敏感.早期检出率低.死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亡率高的特点.主要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癌变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嗳气.右上腹肿块.黄疸.消瘦.食欲不振.发热等[2].超声检查.CT.PET-CT.MRI.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胆囊癌的常用方法,超声检查的重复性好,简单经济,通过超声现象和血液信号的检测可以判定病变程度,是胆囊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癌.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和80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明确确诊.120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中男45例,女75例,年龄为23-78岁,平均年龄(46.8±2.4)岁.80例胆囊癌患者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46.1±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1.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3.5-12.0MHz,先后采用凸阵探头.线阵探头进行探测.两组患者的检查方法相同,患者取平卧位,检查前禁食禁水6h.对胆囊进行全面探测,观察胆囊.周围组织情况,明确癌细胞有无转移现象,观察记录病灶范围.大小.形态.性质.血流信号.图像特征.对异常的部位部位进行横切面.纵切面.斜面等全面探查,旋转.滑动探头,使成像效果更清晰.主要观测胆囊壁厚度.病变部位.浸润程度等情况.对怀疑有胆囊癌的患者要对超声探头进行体外按压,明确病灶范围,浸润范围及深度.病变组织形态.并引导患者深呼吸,观察病灶与胃部.肠道周围组织的关系.由2名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致结论.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0处理所有数据,以%表示,x2计算器进行检测;±s用t计算器进行检测,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癌检测情况.以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准确诊断74例,对胆囊癌准确诊断72例,与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超声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癌检测结果对比(n,%)2.2.RI.最大血流速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胆囊癌患者的RI.最大血流速明显大于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RI.最大血流速对比(x±s,%)3.讨论胆囊腺肌增生症在是临床常见的胆囊疾病,因早期无明显症状.且受增生程度的影响,容易漏诊.胆囊癌常伴随胆囊结石存在,容易被结石症状掩盖癌变的本质,导致延误治疗时机.所以,早期有效的诊治方案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超声诊断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诊断胆囊疾病筛选的诊断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穿透性强.操作简单.重复性高.价格合理,无电离辐射的优点,探头频率的分辨率高[3].且成像迅速.清晰,可以直接观测患者的胆囊病灶情况.血流信号,对胆囊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胆囊壁有罗阿氏窦,阿罗间隙,胆囊内有结石,呈彗星尾征”.肌层.粘膜持续增生后罗阿氏窦增多.变大为囊状,并向浆膜层扩展,将成为粘膜内憩室[4].胆囊内胆汁淤积容易引导壁内结石,结石直径可达到10mm.超声显示胆囊壁厚度常规正常的4-5倍,隆起的形状有局限型.节段型.弥漫型,无血路信号,可见胆固醇沉积.无回声暗区.合并有胆囊结石时用阵线探头进行放大观察可以明确病变性质,避免与慢性胆囊炎混淆.胆囊癌患者的癌细胞逐渐增殖导致新生血管增多,增强了血流信号,超声检测患者的最大血流速远远高于正常人群,且血流阻力指数较高[5].超声检查图像显示胆囊边缘模糊,胆囊壁有增厚现象.同时,超声探头可以直接观察患者是否有淋巴转移现象,了解癌细胞位于胆囊的肌层.粘膜还是壁层,从而判定患者病变程度.本文观察结果中,超声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检出率为75.00%,对胆囊癌检出率达到90.00%,说明超声诊断对胆囊癌.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检出率高.但是由于胆囊腺肌增生症病变程度较低时增生表现不明显,且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漏诊.结合脂餐试验.胆囊造影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总体来讲,超声检测对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癌的检出率高,操作简单.经济实惠.无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解丽梅,广旸,董颖慧等.1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二维灰阶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7):49-50.2李朝晖.胆囊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超声鉴别[J].中外医疗,2012,31(12):171-171.3陈瑛,王淑勤,万颖等.19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78-79.4刘学,姚延峰,杜瑛等.超声造影对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3):167-170.
亡率高的特点.主要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癌变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嗳气.右上腹肿块.黄疸.消瘦.食欲不振.发热等[2].超声检查.CT.PET-CT.MRI.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胆囊癌的常用方法,超声检查的重复性好,简单经济,通过超声现象和血液信号的检测可以判定病变程度,是胆囊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癌.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和80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明确确诊.120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中男45例,女75例,年龄为23-78岁,平均年龄(46.8±2.4)岁.80例胆囊癌患者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46.1±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1.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3.5-12.0MHz,先后采用凸阵探头.线阵探头进行探测.两组患者的检查方法相同,患者取平卧位,检查前禁食禁水6h.对胆囊进行全面探测,观察胆囊.周围组织情况,明确癌细胞有无转移现象,观察记录病灶范围.大小.形态.性质.血流信号.图像特征.对异常的部位部位进行横切面.纵切面.斜面等全面探查,旋转.滑动探头,使成像效果更清晰.主要观测胆囊壁厚度.病变部位.浸润程度等情况.对怀疑有胆囊癌的患者要对超声探头进行体外按压,明确病灶范围,浸润范围及深度.病变组织形态.并引导患者深呼吸,观察病灶与胃部.肠道周围组织的关系.由2名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致结论.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0处理所有数据,以%表示,x2计算器进行检测;±s用t计算器进行检测,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癌检测情况.以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准确诊断74例,对胆囊癌准确诊断72例,与手术病理学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