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结果本篇文章目录导航:[]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点击返回查看其余5篇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第二章]VP患者和PD患者资" />
血管性帕金森和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比较结果
第3章结果本篇文章目录导航:[]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点击返回查看其余5篇临床医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第二章]VP患者和PD患者资料及研究方法[第三章]血管性帕金森和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比较结果[第四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关因素讨论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参考文献]血管性帕金森患者临床表现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3.1.一般人口学资料由表1可见VP组患者46例,PD组患者28例,VP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80±7.95岁,PD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75±9.00岁,两组间年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职业.民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VP组患者与PD组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可能偏低.表1两组间人口学特征的比较分析3.2.VP组和PD组之间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VP组患者和PD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出现运动迟缓的比例均为100%,说明运动迟缓是VP和PD共同的症状.VP组患者出现肌强直.认知功能障碍.锥体束征的例数分别为44例(95.7%).27例(58.7%).24例(52.2%),而PD患者出现上述三组症状的例数分别为17例(60.7%).4例(14.3%).0例(0%),并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D组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嗅觉减退的例数分别为22例(78.6%).16例(57.1%),而VP组患者上述两种症状的例数分别为9例(19.6%).2例(4.4%),并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姿势步态异常和睡眠障碍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表2两组间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3.3.VP组和PD组之间既往病史的比较分析VP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29例(63.0%).25例(54.3%).31例(76.4%)和30例(65.2%),而PD组患者合并上述四种疾病的例数分别为4例(14.3%).3例(10.7%).5例(17.9%)和3例(10.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例数显着高于PD组.在合并冠心病.脑出血.房颤.一氧化碳中毒病史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3.表3两组间既往病史的比较分析3.4.VP组和PD组之间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VP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64±0.72mg/L.15.07±2.60umol/L.2.65±0.35mmol/L,而PD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2±0.56mg/L.11.81±3.31umol/L.2.32±0.37mmol/L,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酸五个指标在VP组和P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4.表4两组间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3.5.导致VP的多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的有意义的因素(年龄.教育.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认知功能障碍.锥体束征.嗅觉减退.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自变量,以VP患病情况(0为未患VP,1为患有VP)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P=0.009,OR=1.159,95%CI=1.037~1.296).高血压(P=0.040,OR=6.097,95%CI=1.096~43.547).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P=0.002,OR=33.052,95%CI=3.515~310.802).同型半胱氨酸(P=0.005,OR=1.829,95%CI=1.200~2.788)是导致VP产生的危险因素,其余指标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与VP的相关性.具体结果见表5.表5VP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2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