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发病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攀钢集团总医院子宫肌瘤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子宫肌瘤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攀钢集团总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女性纳入病例组,同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正常女性纳入对照组,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体检资料.生活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习惯.生育情况和不良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423例,对照组451人,两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民族和学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089,95%CI:1.030~1.151).腰围≥80cm(OR=4.423,95%CI:1.503~13.015).腹壁脂肪厚度>20mm(OR=3.602,95%CI:1.902~6.823).流产1~4次(OR:5.380~35.874,95%CI:3.466~63.496).食用豆制品频率≥3次/周(OR:2.020~3.727,95%CI:1.367~5.897).SAS评分(OR=2.308,95%CI:1.341~3.972)和SDS评分(OR=2.119,95%CI:1.457~3.081)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流产.食用豆制品频率高.抑郁和焦虑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关键字:子宫肌瘤;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子宫肌瘤是妇科最为常见的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是一种典型的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可导致白带增多.子宫出血.不孕等症状,严重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1,2,3].据不完全统计,成年女性的子宫肌瘤平均患病率约为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30~50岁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高达60%~80%[4],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子宫肌瘤发病受生活习惯.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6].本研究对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子宫肌瘤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子宫肌瘤的防治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女性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正常女性纳入对照组.病例组纳入标准:(1)经腹部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2)具有正常的理解.读写能力.病例组排除标准为:(1)有精神类疾病史;(2)近1年连续服用激素类药物;(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对照组纳入标准:(1)经医院诊断未患子宫肌瘤;(2)与病例组无血缘关系.本研究经攀钢集团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1.2.方法1.2.1.样本量参考文献[7],本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α表示检验水准,取0.05;1-β表示检验效能,取0.9;r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例数之比,取1.07;p0表示对照组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取18%;p1表示病例组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取36%;表示p0与p1的平均值.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最小样本量分别为237例和254人,考虑问卷调查70%的应答率及80%的有效率,最终确定病例组样本423例,对照组样本451人.1.2.2.问卷调查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民族.学历).运动频率.食用豆制品频率.分娩次数.流产次数.是否服用避孕药以及既往不良心理状态,追溯导致子宫肌瘤发病的暴露因素.收集研究对象的体检资料,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和腹壁脂肪厚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8]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9]评估焦虑和抑郁情况.SAS和SDS均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症状出现的频率采用Likert4级评分(1~4分),SAS中15条目为正向评分,5个条目为反向评分;SDS中10个条目为正向评分,10个条目为反向评分.SAS和SDS总分乘以1.25为标准分.SAS和SDS的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1.2.3.质量控制对研究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调查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及审核等方面的统一培训.患者填写问卷中不理解的部分由研究人员采用标准语句讲解.患者匿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检查问卷的完整性.真实性.若问卷中超过10%的问题遗漏,则该问卷作废.1.3.统计分析采用PASS11.0和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最终纳入病例组423例,对照组451例.病例组年龄最大67岁,最小24岁,20岁~组9例,占2.13%;30岁~组54例,占12.76%;40岁~组184例,占43.50%;50岁~组142例,占33.57%;60~67岁34例,占8.04%.汉族294例,占69.50%;彝族79例,占18.68%;其他民族50例,占11.82%.初中及以下学历229例,占54.14%;高中或中专124例,占29.31%;大专及以上学历70例,占16.55%.对照组年龄最大69岁,最小23岁,20岁~组15例,占3.33%;30岁~组61例,占13.52%;40岁~组200例,占44.35%;50岁~组147例,占32.59%;60~67岁28例,占6.21%.汉族289例,占64.08%;彝族94例,占20.84%;其他民族68例,占15.08%.初中及以下学历232例,占51.44%;高中或中专130例,占28.82%;大专及以上学历89例,占19.73%.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t=1.638,P=0.102).民族(χ2=3.195,P=0.202)和学历(χ2=1.536,P=0.464)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病例组BMI为(26.91±3.82)kg/m2;332例腰围≥80cm,占78.49%;348例腹壁脂肪厚度>20mm,占82.27%;220例运动频率<30min/周,占52.01%;247例流产次数为3~4次,占58.39%;133例食用豆制品频率≥6次/周,占31.44%;294例服用避孕药,占69.50%;SAS评分为(59.27±10.15)分,SDS评分为(58.75±7.46)分;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06例既往已生育,占72.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子宫肌瘤患病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注:a表示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其他采用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2.3.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是否患子宫肌瘤作为应变量(0=否,1=是),将BMI.腰围.腹壁脂肪厚度.流产次数.食用豆制品频率.服用避孕药.运动频率.SAS评分.SDS评分和是否生育为自变量(将BMI.SAS评分.SDS评分作为连续变量纳入分析)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腰围≥80cm.腹壁脂肪厚度>20mm.流产1~4次.食用豆制品频率≥3次/周.SAS评分和SDS评分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见表2.表2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讨论本研究发现,BMI值每增加1kg/m2,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增加8.9%;腰围≥80cm.腹壁脂肪厚度>20mm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彭丽华[10]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的肥胖率显着高于正常人群.一方面可能因为肥胖导致患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在雌激素代谢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加机体内游离的雌激素水平,导致子宫内膜及肌层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异常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从而诱发子宫肌瘤[11];另一方面肥胖患者的体内脂代谢及瘦素.内脂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代谢紊乱,破坏了体内的能量代谢.脂代谢平衡,并诱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持续表达,促进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增加了女性患子宫肌瘤的风险.流产次数1~4次是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的危险因素,这与卢丹华等[12]的研究结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流产时对子宫内膜产生创伤性刺激,导致生殖系统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急剧增加,而促炎细胞因子干扰内分泌代谢能力,促进雌激素分泌,并通过雌激素受体的介导效应,增加了子宫肌瘤发病的风险.此外,本研究中发现生育与子宫肌瘤发病不存在统计关联,目前的研究尚难以得出生育能够促进或避免子宫肌瘤发病的结论[13,14],故还需进一步研究.食用豆制品频率≥3次/周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薛小芳等[15]研究指出,子宫肌瘤与雌激素密切相关,子宫肌瘤中的雌激素受体浓度显着高于正常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浓度.豆制品中含有大量与雌激素化学结构相似的异黄酮.木酚素类.黄豆素类等植物激素,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当患者频繁进食豆制品时,会不断积累外源性类雌激素,造成下丘脑的雌激素调节功能紊乱,体内雌激素含量异常增高,导致子宫肌瘤快速生长.魏玉真等[16]研究指出,子宫肌瘤患者若长期从食物中摄入高含量的(类)雌激素或在环境中接触雌激素,其绝经后子宫肌瘤并未呈现萎缩现象,甚至仍可能继续增大,或出现其他特殊改变.此外,既往研究认为规律地服用避孕药将导致女性雌.孕激素分泌失调,刺激子宫肌细胞增殖形成子宫肌瘤[17],但本研究未发现服用避孕药与成年女性子宫肌瘤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发现,SAS评分和SDS评分每增加1分,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分别增加130.8%.111.9%.林少倩[18]研究发现生活压力.情感冲突等生活不良事件在诱发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起着较大作用.施凤等[19]研究发现女性焦虑.抑郁状态与体内生殖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且焦虑和抑郁越严重,子宫肌瘤发病的风险越高,这可能是由于持续性的焦虑.抑郁等易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或孕激素调节失衡,从而诱发子宫肌瘤.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发病与肥胖.流产.摄入外源性类雌激素和不良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暴露有关.提示医务人员应指导成年女性控制体重.减少外源性类雌激素的摄入.避免多次流产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这对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还需大样本.多中心进一步验证.参考文献[1]米非司酮对孕激素受体M阳性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3):13-15.[2]温丽娜,汪玉芳,谭俐,等.广州市白云区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3):634-636.[3]付景丽,黄燕,杨鹰,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7,29(5):613-616.[4]刘雨声,张颖,段华,等.725例子宫肌瘤患者三种手术途径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113-116.[5]吕爱兰,徐文.富阳区女性疾病流行趋势及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7,29(6):636-638,642.[6]牛建清,陈兴伟,糜若然.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1):40-43.[7]魏凤江,胡良平.PASS软件在观察性研究设计样本含量估算中的应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7,30(5):401-404.[8]王征宇,迟玉芬.焦虑自评量表(SAS)[J].上海精神医学,1984(2):73-74.[9]王征宇,迟玉芬.抑郁自评量表(SDS)[J].上海精神医学,1984(2):71-72.[10]彭丽华.肥胖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42-43.[11]刘笑梅,张蕾,陈桂玲,等.坤泰胶囊对雌激素.孕激素联合诱发子宫肌瘤大鼠激素水平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7,58(11):960-965.[12]卢丹华,洪莉.多次人工流产与中国女性子宫肌瘤关联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0):93-96.[13]DEVA,MANCUSOA,GIACOBBEA,etal.Uterinemyomasduringpregnancy:alongitudinalsonographicstudy[J].UltrasoundObstGyn,2011,37(3):361-365.[14]OZTURKE,UGURMG,KALAYCIH,etal.Uterinemyomainpregnancy:reportof19patients[J].ClinExpObstetGynecol,2009,36(3):182-183.[15]薛小芳,王玉,王利霞,等.子宫肌瘤患者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1):27-29.[16]魏玉真,戴宇.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0):106-109.[17]周海慧,朱笑妙,周蓓蕾,等.育龄女性反复人工流产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8,30(3):311-312,316.[18]林少倩.山东部分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相关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19]施凤,李素,张婧.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焦虑症与生殖激素和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的相关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5):556-55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3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