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相美拉德反应提高乳清蛋白功能性研究
摘要:在近几年,许多科学工作者在不使用化学试剂的一定条件下, 通过控制美拉德反应, 归纳总结了蛋白质—多糖共价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共价物的功能性质。 美拉德反应主要指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之间发生的复杂反应,它与食品的加工、疾病的生理过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将DES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增加乳清分离蛋白的糖基化程度,通过控制DES与乳清分离蛋白比例、反应温度和时间、pH值,检测美拉德反应后的溶液的透光率,OPA法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DES与乳清分离蛋白在质量比为2:5时,在85 ℃下,反应2 h,
香菇中砷的形态分析
摘要:本实验采用HPLC-ICP-MS(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分离并测定香菇中6种形态砷As(Ⅲ)、As(V)、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采用乙酸,三氟乙酸,水,甲醇,磷酸作为提取剂,分别对香菇样品进行6种砷形态的提取。提取剂优化后的最优结果为: 0.3mol/L乙酸,提取率高达到81.78%,且提取的砷形态最完整,提取效果最好。另外对四种香菇样品中总砷量观察比较发现:干制香菇的总砷量水平低于新鲜香菇,浸泡处理和漂烫处理后的香菇与未处理
香辣草菇加工工艺及其风味特性的研究
摘要:草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由于采后呼吸速率高、后熟作用强等特点,草菇成为食用菌中最不容易贮存保鲜的菇类之一,因此草菇的保藏及加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草菇漂烫、拌料等加工工艺及其风味特性的研究,制备出了一种风味、口感俱佳的草菇即食休闲食品。其中,漂烫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在用量为0.2%的柠檬酸和0.06%的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中漂烫1 min;拌料的最优选择为每100 g草菇中加入1 g糖,2 g盐,7.5 mL香辣油。根据以上最优条件制作出的香辣草菇休闲食品,色、香、味俱佳,而且食用方便
高压电场等离子体对致病菌的杀菌机理研究
摘要:等离子体是气体在加热或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产生的物质,主要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活性自由基及射线等组成,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利用等离子体进行杀菌消毒能够替代常规杀菌消毒法,该技术具备短时、低温、应用广泛以及安全无害等优点。高压电场冷源等离子体产生的杀菌介质,如臭氧,活性氮,带电粒子,活性氧等,在不同参数下产生的主杀菌介质及其含量各有不同,本实验主要研究等离子体在不同电场强度、气调成分、相对湿度下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杀菌效果,得到初步的杀菌机理。
鸡蛋膜水解物对重金属诱导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
摘要:鸡蛋膜(ESM)是一种纤维状薄膜,从蛋壳中分离得到,其含有胶原蛋白、角蛋白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实验研究了鸡蛋膜水解物(ESMH)对亚铁的螯合率及其分别在卵黄、亚油酸体系中对重金属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表明,鸡蛋膜水解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卵黄及亚油酸体系中,鸡蛋膜水解物均能有效抑制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当鸡蛋膜水解物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亚铁诱导的卵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71.71%;当鸡蛋膜水解物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对亚铁诱导的亚油
鸡蛋膜蛋白多肽的钙螯合作用研究
摘要:为了探究鸡蛋膜及其水解物对钙离子的螯合作用,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及EDTA滴定法确定了鸡蛋膜及其水解物螯合钙离子的最佳螯合工艺条件。实验所测得的鸡蛋膜-钙螯合复合物的最适螯合工艺条件为:反应pH为7、鸡蛋膜与无水氯化钙质量比为15:1、反应体系温度为45°C、反应体系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的螯合率是45.69%。鸡蛋膜水解物-钙螯合物的最适螯合工艺条件为:反应pH为8、鸡蛋膜水解物与无水氯化钙质量比为5:1、反应体系温度为45°C、反应体系时间为20 min,此时的螯合率是39.36%。
桑椹果醋生产用醋酸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醋酸菌是工业生产醋的主要用菌。目前我国食醋生产中常用的醋酸菌是沪酿1.01,在稳产方面较好。但应用于果醋生产时,特性不理想,风味不佳。因此,寻找有利于果醋生产的醋酸菌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自然发酵的桑椹果醋中分离出了性能优良的产酸菌株M9和M16,对菌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菌株制成了可直接投入使用的醋酸发酵剂。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按照常规的分离筛选方法,以沪酿1.01为参照对象,从正常发酵的桑椹果醋中分离出了活性高,产酸能力强的菌株M9和M16,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初步鉴定为醋酸杆菌。
蜂花粉品质改良技术探讨
研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木瓜蛋白酶分别对蜂花粉破壁率的影响,确定4种酶混合后,复合酶的最佳配比为4123。利用单因素试验,确认pH值,温度,酶使用量,料水比,酶处理时间长短5个因素分别对于花粉破壁效率的影响。再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实验优化,最后得出莲花蜂花粉的最佳破壁条件为酶处理pH值为4,酶的食用量为12‰,物料与水的比值为1:14,酶处理的温度为45℃,此时破壁率为88.92%。关键词 花粉,破壁,复合酶。
60coγ射线辐照诱导下猪肉过敏原psa致敏性与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猪肉是理想的食物能量来源,但有关研究表明猪肉也会引发过敏反应,其中猪血清白蛋白(PSA)被认为是猪肉中主要的过敏原。本研究分别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1、3、5、7、10 kGy)处理PSA溶液,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圆二色(CD)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系统分析了辐照诱导下过敏原PSA致敏性(抗原性)及蛋白质空间结构与构象的变化,以及过敏原致敏性与其蛋白质构象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过敏原PSA在低于辐照剂量3 kGy处理后其致敏性略有降低,之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其致敏性显著降低
gaba对萌芽大豆酚类物质富集的影响
本次研究选取处于萌芽期的大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水培的方法,观察外源添加0 mmol·L-1、2.5 mmol·L-1、5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 GABA对大豆芽苗生长指标、酚酸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探究GABA是否在酚类富集中发挥特定作用。结果表明外源GABA对大豆芽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且随着GABA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也愈加明显;外源GABA作用下,大豆芽苗的总酚含量和酚酸含量均大幅增加,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也得到明显提
gcms法测定小麦中硅噻菌胺的残留量
硅噻菌胺是一种专一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杀菌剂。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高效准确地检测小麦中硅噻菌胺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利用GC-MS检测。结果表明预处理后样品中硅噻菌胺采用GC-MS检测的保留时间为7.431min,在加标量分别为0.001、0.01、0.025 mg时,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0%、88.94%、80.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01%、4.04%、3.04%。该方法在7.5 μg/kg-1.0 m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