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目 录
1 引言1
2 材料与方法2
2.1供试材料..... 2
2.2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2
2.3 试验设计与处理.........2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2
3 结果与分析 ..3
3.1抽穗后不同时期剪旗叶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3
3.1.1 穗长..3
3.1.2 株高..3
3.1.3 单茎干重..4
3.2 不抽穗后不同时期剪旗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5
3.2.1 每穗总小穗数..5
3.2.2 有效小穗数..6
3.2.3 每穗粒数..7
3.2.4 千粒重..8
4 讨论8
4.1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 8
4.2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9
结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北方地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提高小麦的产量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源与库的高度协调是小麦稳产、高产的基础[1], 源是指向其他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是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存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上所指的库就是指产量库容。由于作物的源、库是动态的,其部位因所起作用不同而发生变化。源库关系一直是作物高产理论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作物源库特征,可以将源库关系分为源限型、库限型和源库互作型[2]。源限型品种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粒容积比较大,其产量主要受限于源的物质供应,籽粒不饱满;库限型品种籽粒容积比较小,产量主要受限于库容,籽粒饱满;源库互作型品种,源可以满足库的物质需求。前人对作物源库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分析了以往对作物产量研究有关理论优缺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产量构成、光合性能和源库理论三者相结合的产量源库性能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籽粒产量形成的过程中源的调节作用大于库的调节作用,源库综合调节作用又大于源调节作用,且源库平衡对产量形成显得更为重要。
小麦产量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3],光合产物的源包括叶片、叶鞘、绿色茎和绿色穗部及附属物,其中叶片尤其是抽穗后冠层叶片是光合产物的主要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4,5]。在生育后期,冠层叶片的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可达80%,高产麦田更是如此[6]。冠层叶片包括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其中倒一叶也称旗叶。小麦的旗叶是小麦生长后期光合效率最高的叶片,同时也是小麦籽粒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对籽粒的形成和产量贡献最大,约占全部产量的50%。旗叶虽然出来的最迟,叶龄最小(一般只有40天左右),而且叶面积较小(旗叶面积一般只有1,200平方毫米左右,比最大叶片的面积小300多平方毫米),但它的功能却很高,对小麦的产量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灌浆期以后,小麦旗叶的衰老会缩短有效光合作用持续期,造成产量的大幅度降低。
由于旗叶所处的生长发育时期和位置的特殊性,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明显不同于其他叶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旗叶对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可占到三分之一。因此,在育种栽培过程中,人们普遍对小麦旗叶大小、生长发育情况和后期保护都比较关注。目前,研究旗叶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叶片摘除和遮荫,以剪叶更为常用[7]。本试验研究减源对两种穗型小麦的影响。一些学者以不同穗型品为对象,研究认为小麦生育后期去除旗叶对粒重影响的效应较大[8,9] ,鉴于我国小麦主要产区黄淮海小麦产区广泛应用的小麦品种多属于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10],探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在生长后期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对客观评价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旨在为生产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小麦质高产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2014年在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小麦育种试验基地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华瑞0712和半冬性大穗型中熟淮麦33。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力均匀,前茬大豆,黏壤土,土壤肥力水平为水解氮42.15mg/kg,速效磷17.5mg/kg,速效钾89.12mg/kg,有机质含量为1.251%。
2.2 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栽培播期:播期为 10月26日
栽培密度:基本苗 200万~240万/hm2,条播130~150kg/hm 2。
肥水管理:基肥:尿素370~4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钾肥150kg/hm2;拔节孕穗肥施尿素150kg/hm2;穗期喷施叶面肥。其他管理按当地高产栽培方式进行。
病虫害防治:赤霉病的主要预防期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可以用50%多菌灵1200~1500g/ 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
2.3 试验设计与处理
本试验共设有5个去除旗叶时期,分别在小麦抽穗后0d、5d、10d、15d、20d,从两块试验田中选择株高相近、长势一致、成穗均匀一致且同一天抽穗的单茎剪去整片旗叶、挂牌。其中,以不剪叶的正常小麦作为对照(CK),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去除旗叶40个单茎,田间小麦成熟后收获各处理小麦植株地上部分,统一自然晾干。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测定形态指标:株高、穗长、单茎干重等;
测定产量指标:每穗总小穗数、每穗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
本文数据、表及文字编排采用Microsoft Soft Office 2007软件,其中部分数据用STST、SigmaPlot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以两种穗型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小麦旗叶的试验处理,根据此试验设计来测定小麦穗长、株高、单茎干重等形态指标和每穗总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变化情况,由此判断小麦的某些形态在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经过去除旗叶处理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反映了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小麦旗叶对两种穗型小麦的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 抽穗后不同时期剪旗叶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穗长
由图1可知,与对照(CK)进行比较,两种穗型的小麦品种淮麦33和华瑞0712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小麦旗叶,对小麦的穗长没有显著的差异。大穗型小麦淮麦33,经过去除旗叶处理后的小麦,穗长略微下降,但是各处理间无明显的差异;多穗型小麦华瑞0712,在经过去除旗叶处理后,去除旗叶较早的处理0d、5d、10d穗长降幅大于处理15d、20d的去除旗叶处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地差异。
3.1.2 株高
从图2可以看出,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在作去除旗叶处理后,与不剪叶的对照组(CK)相比较,对照组的株高高,但是去除旗叶后对小麦株高无明显的差异,可以认为不去除旗叶的对照组在株高高度方面无明显的优势。这表明,在抽穗后除去小旗叶对小麦的株高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小麦进入抽穗期时,小麦单茎株高基本稳定,所以去除旗叶对小麦株高伸长无明显影响。
1 引言1
2 材料与方法2
2.1供试材料..... 2
2.2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2
2.3 试验设计与处理.........2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2
3 结果与分析 ..3
3.1抽穗后不同时期剪旗叶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3
3.1.1 穗长..3
3.1.2 株高..3
3.1.3 单茎干重..4
3.2 不抽穗后不同时期剪旗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5
3.2.1 每穗总小穗数..5
3.2.2 有效小穗数..6
3.2.3 每穗粒数..7
3.2.4 千粒重..8
4 讨论8
4.1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 8
4.2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9
结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北方地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提高小麦的产量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源与库的高度协调是小麦稳产、高产的基础[1], 源是指向其他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是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存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上所指的库就是指产量库容。由于作物的源、库是动态的,其部位因所起作用不同而发生变化。源库关系一直是作物高产理论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作物源库特征,可以将源库关系分为源限型、库限型和源库互作型[2]。源限型品种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粒容积比较大,其产量主要受限于源的物质供应,籽粒不饱满;库限型品种籽粒容积比较小,产量主要受限于库容,籽粒饱满;源库互作型品种,源可以满足库的物质需求。前人对作物源库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分析了以往对作物产量研究有关理论优缺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产量构成、光合性能和源库理论三者相结合的产量源库性能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籽粒产量形成的过程中源的调节作用大于库的调节作用,源库综合调节作用又大于源调节作用,且源库平衡对产量形成显得更为重要。
小麦产量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3],光合产物的源包括叶片、叶鞘、绿色茎和绿色穗部及附属物,其中叶片尤其是抽穗后冠层叶片是光合产物的主要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4,5]。在生育后期,冠层叶片的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可达80%,高产麦田更是如此[6]。冠层叶片包括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其中倒一叶也称旗叶。小麦的旗叶是小麦生长后期光合效率最高的叶片,同时也是小麦籽粒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对籽粒的形成和产量贡献最大,约占全部产量的50%。旗叶虽然出来的最迟,叶龄最小(一般只有40天左右),而且叶面积较小(旗叶面积一般只有1,200平方毫米左右,比最大叶片的面积小300多平方毫米),但它的功能却很高,对小麦的产量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灌浆期以后,小麦旗叶的衰老会缩短有效光合作用持续期,造成产量的大幅度降低。
由于旗叶所处的生长发育时期和位置的特殊性,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明显不同于其他叶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旗叶对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可占到三分之一。因此,在育种栽培过程中,人们普遍对小麦旗叶大小、生长发育情况和后期保护都比较关注。目前,研究旗叶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叶片摘除和遮荫,以剪叶更为常用[7]。本试验研究减源对两种穗型小麦的影响。一些学者以不同穗型品为对象,研究认为小麦生育后期去除旗叶对粒重影响的效应较大[8,9] ,鉴于我国小麦主要产区黄淮海小麦产区广泛应用的小麦品种多属于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10],探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在生长后期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对客观评价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旨在为生产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小麦质高产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2014年在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小麦育种试验基地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华瑞0712和半冬性大穗型中熟淮麦33。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力均匀,前茬大豆,黏壤土,土壤肥力水平为水解氮42.15mg/kg,速效磷17.5mg/kg,速效钾89.12mg/kg,有机质含量为1.251%。
2.2 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栽培播期:播期为 10月26日
栽培密度:基本苗 200万~240万/hm2,条播130~150kg/hm 2。
肥水管理:基肥:尿素370~4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钾肥150kg/hm2;拔节孕穗肥施尿素150kg/hm2;穗期喷施叶面肥。其他管理按当地高产栽培方式进行。
病虫害防治:赤霉病的主要预防期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可以用50%多菌灵1200~1500g/ 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
2.3 试验设计与处理
本试验共设有5个去除旗叶时期,分别在小麦抽穗后0d、5d、10d、15d、20d,从两块试验田中选择株高相近、长势一致、成穗均匀一致且同一天抽穗的单茎剪去整片旗叶、挂牌。其中,以不剪叶的正常小麦作为对照(CK),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去除旗叶40个单茎,田间小麦成熟后收获各处理小麦植株地上部分,统一自然晾干。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测定形态指标:株高、穗长、单茎干重等;
测定产量指标:每穗总小穗数、每穗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
本文数据、表及文字编排采用Microsoft Soft Office 2007软件,其中部分数据用STST、SigmaPlot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以两种穗型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小麦旗叶的试验处理,根据此试验设计来测定小麦穗长、株高、单茎干重等形态指标和每穗总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变化情况,由此判断小麦的某些形态在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经过去除旗叶处理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反映了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小麦旗叶对两种穗型小麦的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 抽穗后不同时期剪旗叶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穗长
由图1可知,与对照(CK)进行比较,两种穗型的小麦品种淮麦33和华瑞0712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小麦旗叶,对小麦的穗长没有显著的差异。大穗型小麦淮麦33,经过去除旗叶处理后的小麦,穗长略微下降,但是各处理间无明显的差异;多穗型小麦华瑞0712,在经过去除旗叶处理后,去除旗叶较早的处理0d、5d、10d穗长降幅大于处理15d、20d的去除旗叶处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地差异。
3.1.2 株高
从图2可以看出,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在作去除旗叶处理后,与不剪叶的对照组(CK)相比较,对照组的株高高,但是去除旗叶后对小麦株高无明显的差异,可以认为不去除旗叶的对照组在株高高度方面无明显的优势。这表明,在抽穗后除去小旗叶对小麦的株高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小麦进入抽穗期时,小麦单茎株高基本稳定,所以去除旗叶对小麦株高伸长无明显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