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视角的红山森林动物园智慧景区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智慧旅游”兴起并带动旅游业快速升级,建设智慧景区必将成为提升景区品质及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游客体验的角度,结合国内智慧景区建设的状况,从智慧营销、基础设施、智慧游览、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红山森林动物园智慧景区建设的现状,并透过现状、进行调查数据归纳和分析,发现景区存在营销力度不够、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不到位、服务与管理水平仍较低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以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例,希望能给南京市其他智慧景区建设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并为未来江苏省智慧景区建设贡献参考价值。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国内智慧景区兴起与发展概况2
(一)相关概念2
1.智慧景区2
2.游客体验2(二)兴起与发展2
二、红山森林动物园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及问题3
(一)红山森林动物园简介3
(二)建设现状及问题4
1.建设现状4
(1)票务4
(2)网站4
(3)安全防范4
(4)电子导游4
(5)内部管理系统4
2.存在问题4
(1)智慧营销4
(2)基础设施5
(3)智慧游览5
(4)智慧服务6
(5)智慧管理6
三、红山森林动物园智慧景区建设对策 7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7(二)拓宽营销展示渠道 7
(三)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 7
(四)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 8
四、总结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图1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导览图3
图2 “智慧红山”项目结构图3
图3 浏览红山森林动物园时能方便地连接WiFi的程度调查 5
图4 在线交流与咨询服务的方便程度调查6
图5 景区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对于事件的有效监控程度调查6
表1 国内关于“智慧景区”的相关概念汇总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表2 国内关于“旅游体验”的相关概念汇总2
表3 了解红山森林动物园的信息渠道调查5
基于游客体验视角的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智慧景区建设研究
引言
2010年开始,“智慧旅游”渐渐进入大众视野。自2011年成为旅游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后,2014年便迈入了“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是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阶段,而智慧景区是其发展蓝图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是推动景区发展、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游客体验如何不仅直接作用于游客的旅游质量,同时会影响他们今后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好感程度。南京市作为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从2012年初便全力推进此项目建设,红山森林动物园则为其中的试点景区。本文基于游客体验视角,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南京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一、国内智慧景区兴起与发展概况
(一)相关概念
1.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目前已在很多地方投入建设。而与此相对的是理论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导致对此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义。
表1 国内关于“智慧景区”的相关概念汇总
学者
年份
概念
章小平[1]
2010
智慧景区是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的创新型景区管理系统。
李洪鹏[2]
2011
智慧景区就是将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和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技术集成起来构建智慧网络,增强人类感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实现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景区,达到“智慧”状态,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景区环境保护、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安荣[3]
2011
认为智慧景区就是通过传感网、物联网、互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进行全面、系统、及时地感知与精细化管理,提高景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综合、实时、交互、可持续的信息化景区管理与服务目标。
郭伟[4]
2011
智慧景区信息化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的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最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更全面、及时的感知和精细化管理。
邓贤峰[5]
2012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指引下,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等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融合为基础的,结合创新的服务理念与管理理念,激活旅游景区存量资源,围绕游客感知和景区管理两条主线,建设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信息管理为保障的景区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务管理体系。
葛军莲[6]
2012
智慧景区的实质是用智能技术和科学管理理论的高度集成来取代传统的某些需要人工判别和决断的任务,达到各项工作业务的最优化,营造出一个运作规范、高效的智慧景区。
由上述相关概念可知,学者们在定义“智慧景区”时都概况了三个层面:技术、服务、管理。而笔者在这里将“智慧景区”理解为:通过各种技术获得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环境、游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园内实时情况等快速、有效的感知,实行智能化运营管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旅游者的好感度,为景区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
游客体验
在本文中,“游客体验”即“旅游体验”。关于此定义,国内外给出的概念区别较大。国外最早提出“旅游体验”这一概念的是Boorstin[7],他所认定的旅游体验是一种时尚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王宁[8]则认为旅游体验不光是自我塑造和认同,同时还是共同体验。而国内最早阐述相关概念的是谢彦君。
表2 国内关于“旅游体验”的相关概念汇总
学者
年份
概念
谢彦君[9]
1999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非定居性的旅行和短暂的停留所进行的参与性活动,以满足个体的缺失性需求和高层次需求,使旅游者从中获得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深层次满足,进而使旅游者感受到生活富有意
义,更趋完整。
邹统钎[10]
2003
如果把旅游理解成社会成员的个体与社会和自然沟通的互动过程,旅游体验过程则是一个符号解读的过程,解读这种文化乃至符号体系的过程,即是重构这个体系的过程,他将旅游体验分为5种类型,即娱乐、教育、美感、逃避和移情,他认为旅游体验具有个体性、参与性、综合性等特点。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国内智慧景区兴起与发展概况2
(一)相关概念2
1.智慧景区2
2.游客体验2(二)兴起与发展2
二、红山森林动物园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及问题3
(一)红山森林动物园简介3
(二)建设现状及问题4
1.建设现状4
(1)票务4
(2)网站4
(3)安全防范4
(4)电子导游4
(5)内部管理系统4
2.存在问题4
(1)智慧营销4
(2)基础设施5
(3)智慧游览5
(4)智慧服务6
(5)智慧管理6
三、红山森林动物园智慧景区建设对策 7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7(二)拓宽营销展示渠道 7
(三)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 7
(四)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 8
四、总结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图1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导览图3
图2 “智慧红山”项目结构图3
图3 浏览红山森林动物园时能方便地连接WiFi的程度调查 5
图4 在线交流与咨询服务的方便程度调查6
图5 景区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对于事件的有效监控程度调查6
表1 国内关于“智慧景区”的相关概念汇总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表2 国内关于“旅游体验”的相关概念汇总2
表3 了解红山森林动物园的信息渠道调查5
基于游客体验视角的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智慧景区建设研究
引言
2010年开始,“智慧旅游”渐渐进入大众视野。自2011年成为旅游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后,2014年便迈入了“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是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阶段,而智慧景区是其发展蓝图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是推动景区发展、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游客体验如何不仅直接作用于游客的旅游质量,同时会影响他们今后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好感程度。南京市作为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从2012年初便全力推进此项目建设,红山森林动物园则为其中的试点景区。本文基于游客体验视角,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南京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一、国内智慧景区兴起与发展概况
(一)相关概念
1.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目前已在很多地方投入建设。而与此相对的是理论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导致对此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义。
表1 国内关于“智慧景区”的相关概念汇总
学者
年份
概念
章小平[1]
2010
智慧景区是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的创新型景区管理系统。
李洪鹏[2]
2011
智慧景区就是将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和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技术集成起来构建智慧网络,增强人类感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实现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景区,达到“智慧”状态,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景区环境保护、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安荣[3]
2011
认为智慧景区就是通过传感网、物联网、互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进行全面、系统、及时地感知与精细化管理,提高景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综合、实时、交互、可持续的信息化景区管理与服务目标。
郭伟[4]
2011
智慧景区信息化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的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最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更全面、及时的感知和精细化管理。
邓贤峰[5]
2012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指引下,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等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融合为基础的,结合创新的服务理念与管理理念,激活旅游景区存量资源,围绕游客感知和景区管理两条主线,建设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信息管理为保障的景区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务管理体系。
葛军莲[6]
2012
智慧景区的实质是用智能技术和科学管理理论的高度集成来取代传统的某些需要人工判别和决断的任务,达到各项工作业务的最优化,营造出一个运作规范、高效的智慧景区。
由上述相关概念可知,学者们在定义“智慧景区”时都概况了三个层面:技术、服务、管理。而笔者在这里将“智慧景区”理解为:通过各种技术获得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环境、游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园内实时情况等快速、有效的感知,实行智能化运营管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旅游者的好感度,为景区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
游客体验
在本文中,“游客体验”即“旅游体验”。关于此定义,国内外给出的概念区别较大。国外最早提出“旅游体验”这一概念的是Boorstin[7],他所认定的旅游体验是一种时尚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王宁[8]则认为旅游体验不光是自我塑造和认同,同时还是共同体验。而国内最早阐述相关概念的是谢彦君。
表2 国内关于“旅游体验”的相关概念汇总
学者
年份
概念
谢彦君[9]
1999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非定居性的旅行和短暂的停留所进行的参与性活动,以满足个体的缺失性需求和高层次需求,使旅游者从中获得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深层次满足,进而使旅游者感受到生活富有意
义,更趋完整。
邹统钎[10]
2003
如果把旅游理解成社会成员的个体与社会和自然沟通的互动过程,旅游体验过程则是一个符号解读的过程,解读这种文化乃至符号体系的过程,即是重构这个体系的过程,他将旅游体验分为5种类型,即娱乐、教育、美感、逃避和移情,他认为旅游体验具有个体性、参与性、综合性等特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