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中国医药城开发经营模式研究
泰州中国医药城开发经营模式研究[20191212140618]
摘 要
近年来产业园区的崛起,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创新资源的整合、新兴产业的大力培育、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作为自身使命。近年来,国家对于产业园区的大力开发,园区种类朝多样性发展,主要包括开发区、高新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科技新城、产业新城等。泰州医药城于2009年5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标志了我国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就此诞生。近年来,泰州在医药产业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产业规模的扩大,园区的经营质量的大大增强,对于泰州的经济贡献也大幅提升,泰州跻身江苏省医药大市之列。在泰州医药城成立至今,在开发经营上所遇到的问题不在少数,国内许多成功的产业园区经营模式都值得借鉴。就医药产业的市场来看,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泰州医药产业如何做到发展良好与发展快速的兼具,而作为泰州医药产业的代表——泰州中国医药城又该如何完善自身的开发经营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泰州医药城近些年来其开发经营的模式,针对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探索一条科学的竞争力提升路径,对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现有的自身优势,提高泰州医药产业发展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开发经营;经营模式;产业园区;发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的开发经营现状 1
2.1医药城的开发背景 1
2.1.1医药城所处的地理位置 1
2.1.2医药城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2
2.2医药城的经营状况 2
2.2.1医药城近年来的发展状态 2
2.2.2医药城的产业情况 3
2.3医药城的区域规划 4
2.4医药城的招商引资方式 4
第三章 中国国内各类园区开发经营的主要模式 4
3.1企业主导模式 5
3.2政府主导模式 5
3.3政企混合模式 6
第四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在开发经营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4.1管理成本的相对较高 7
4.2管理体制与机制需要改进 8
4.3资本市场欠缺导致融资困难 8
4.4成果转化缺少领军企业 9
4.5地处长三角边缘远离核心城市 9
第五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在开发经营模式选择及对策建议 10
5.1泰州中国医药城开发经营模式选择 10
5.2泰州中国医药城发展对策 10
5.2.1合理降低管理成本 10
5.2.2改进管理体制与机制 10
5.2.3积极地吸收各类人才的加入 11
5.2.4推动成果转化,做实产业发展基础 11
5.2.5健全投融资体系,拓展资本来源 12
5.2.6加强与核心城市同行业以及合作伙伴的联系 13
结 束 语 14
参 考 文 献 15
第一章 引言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称“中国医药城”),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地处长三角地区,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规划面积,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教育教学区、综合配套区等功能区组成。2009年5月,泰州中国医药城(CMC)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2005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综合医药产业基础等优势,作出 “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园,打造中国医药城”的重要决策。作为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泰州拥有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4月泰州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2006年9月,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工程正式开始。2012年3月23日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泰州中国医药城,拥有2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面积,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综合配套区五大功能区组成,立志打造出中国最大最完善的,制药工业园区,产业链和产业规模基地。
中国医药城,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为根本,创新为动力,配套设施为支撑,正在建设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区。目前,区内已集聚了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美国哈姆纳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研发机构,众多的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先后落户于园区内,成功落地申报了一大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
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理念,重点打造疫苗、化合药新型试剂、生物医药、中成药提取等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以其独特的开发经营模式,大力推动泰州中国医药城的发展。
第二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的开发经营现状
2.1医药城的开发背景
2.1.1医药城所处的地理位置
中国医药城(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座落于地处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之滨,具有良好的天然资源条件和相对较高经济基础水平。与两大经济圈——上海和南京东西承接,与两大经济板块——苏南和苏北毗邻,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成员之一。
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乃中国的中心地带,是长江下游的滨江城市。由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市和海陵、姜堰、高港三区组成,全市面积5793平方公里,人口503万。泰州自古就有“凤城”的美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泰州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迅速,中药材资源及各类生态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
泰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全市于2012年实现GDP突破24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
2.1.2医药城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医药城,是泰州递给全球的一张崭新的“名片”,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跨国企业的目光聚集到这个长江之畔。作为我国现今唯一一个医药高新区,泰州医药城改写的早已不仅仅是泰州医药的产业结构,更是在改写着整个华夏乃至整个世界的医药产业版图。
作为国内目前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医药产业基地,医药城以2平方公里的综合配套区为综合开发的对策,主要规划建设商业街、休闲区、住宅楼以及工作生活所需的设施。医药城综合配套区的建设思路以国际化为标尺,其建设风格同样具有国际风情,基础设施力求同国际接轨。
中国医药城已成为泰州城南发展的发起点,许多新的开发项目都围绕它来进行,可与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相媲美,而这就将进一步推动泰州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现今为止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中国医药城以国际化指针为建设方向,依托与生俱来、难以媲美的区域资源,必将以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形象,树立众人仰望的价值巅峰,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2.2医药城的经营状况
2.2.1医药城近年来的发展状态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称“中国医药城”),坐落于长三角重要成员城市江苏省泰州市,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兴综合产业园区。近年来,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发相关的医药产业,并且作出有针对性的战略决策。泰州医药城则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不论是经济贡献还是当地影响力,都在不断上升。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财政总收入60亿元、增长55%,一般预算收入16.95亿元、增长4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亿元,增长2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8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0%;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21.6%;高新技术产值95亿元,增长37%;实现协议外资7.3亿美元、增长9.92%,实际到账外资2.99亿美元、增长24.26 %。
表2.1泰州医药城2010年与2011年各项资金对比
财政总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 高新技术产值 实现协议外资 实际到账外资
2010年 38.7 12.06 199.2 109.4 69.34 6.64 2.41
2011年 60 16.95 250 133 95 7.3 2.99
其中:单位为(亿元)
2.2.2医药城的产业情况
泰州医药高新区规划建设以来,始终把“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建设中国医药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前沿阵地”作为历史使命,坚持开放和创新双管齐下的发展战略,将泰州医药的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一直走在高端人才的集聚,高端成果的研发,高端企业的引进,高端产业的发展之路上。目前,区内已集聚中国药科大学、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等国内外的大批知名医学研究型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葛兰素史克、中农发动物生物园等一批重大的医药研究项目先后落户;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新药创制、动物实验、新药检测、新药中试、临床试验、药品CMO代加工等专业平台建成并成功运行。泰州医药高新区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兴业投资业的首选地,正以惊人的态势向成为迸发生机的泰州新区发展。
2.3医药城的区域规划
泰州的医药制造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在江苏省内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日益增长,经济总量连续4年居全省榜首。作为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狠抓的建设重点,医药科研平台在得到政府支持后,发展迅猛。到2010年时,泰州医药城所创的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了550亿元。预计到2020年,泰州医药城的产业规模可达2000亿元。
2.4医药城的招商引资方式
(1)科研开发:希望先进的医药科学技术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研发生产;
(2)商贸物流:改变传统的经销模式与国际化接轨,希望投资商来园区合作;
(3)医药加工:大力吸引投资商独资或合资来园区办厂;
(4)医药信息:得到信息合作,建立国内一流的医药信息交流平台,在泰州分别建一个实体市场,一个虚拟世界市场;
(5)医药人才平台:自主创新、引领潮流、海内外相关的行业精英都可在这里大显神通。联合办学培训,吸引医药人才;
(6)总部经济平台:吸引医药集团公司在园区设立总部,互通信息。打造国内外现有医药企业的总部经济集聚地,为海内外企业家打造全球的经营中心、信息中心和经营管理平台;
(7)综合配套平台:中国医药城就是一座最具生态化,最具现代化的泰州市的卫星城,多种现代和传统的电子商务、宾馆、餐饮、旅游等服务业都可在这里得到无限商机。与国内、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投资机会。拟合成一个特色服务中心。
第三章 中国国内各类园区开发经营的主要模式
我国各地在对计划中的产业园区进行开发时,通过借鉴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建设经验再结合本地的社会制度、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现实条件形成了多种符合我国国情、能够良好地促进本地循环发展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而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开发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3.1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在不改变原行政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委托某家企业对园区进行开发管理,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功能定位比较单一的小规模产业园区开发,但很难于满足跨行政区域的综合开发要求。
上海虹桥经济开发区就是典型的企业主导模式下的园区。1979年,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规划,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虹桥经济开发区成为了国内最早的经济开发区之一。有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虹桥开发区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集聚了展览、商贸、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经济区,以对外贸易为扩展,吸引外资的前来。目前开发区万商云集,商贸活动频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统一负责对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是市对外咨询单位、房地产级资质企业。
在地理位置上,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上海市区西部,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方便,这也是其一个自身的优势。距市中心人民广场6.5公里,离虹桥国际机场5.5公里。不论是出于娱乐休闲还是商务外出的目的,便捷的交通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目前为止,已有108家企业经过政府批准作为外资引进,在虹桥开发区注册合同投资总额27.25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三资企业101家,合同外资金额22.38亿美元。这些企业的入驻,促使了虹桥开发区的投资方式向着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不过也正是由于是企业作为主导力量,虹桥经济开发区大部分能够完成的都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开发要求,达到综合开发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3.2政府主导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是指在管委会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下进行开发,比如上海宝山工业园区等。这种开发模式具备集中统一、权威性高、规划性强以及办事效率高的特点,在开发初期管理者的能动作用一般都比较大。但这种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同样有一定的缺陷存在,比如灵活性欠缺和创造性、活力不够的缺点,同时这种开发模式容易导致主要的管理机构权利膨胀,政府与企业职能难以区分的情况。
摘 要
近年来产业园区的崛起,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创新资源的整合、新兴产业的大力培育、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作为自身使命。近年来,国家对于产业园区的大力开发,园区种类朝多样性发展,主要包括开发区、高新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科技新城、产业新城等。泰州医药城于2009年5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标志了我国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就此诞生。近年来,泰州在医药产业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产业规模的扩大,园区的经营质量的大大增强,对于泰州的经济贡献也大幅提升,泰州跻身江苏省医药大市之列。在泰州医药城成立至今,在开发经营上所遇到的问题不在少数,国内许多成功的产业园区经营模式都值得借鉴。就医药产业的市场来看,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泰州医药产业如何做到发展良好与发展快速的兼具,而作为泰州医药产业的代表——泰州中国医药城又该如何完善自身的开发经营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泰州医药城近些年来其开发经营的模式,针对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探索一条科学的竞争力提升路径,对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现有的自身优势,提高泰州医药产业发展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开发经营;经营模式;产业园区;发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的开发经营现状 1
2.1医药城的开发背景 1
2.1.1医药城所处的地理位置 1
2.1.2医药城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2
2.2医药城的经营状况 2
2.2.1医药城近年来的发展状态 2
2.2.2医药城的产业情况 3
2.3医药城的区域规划 4
2.4医药城的招商引资方式 4
第三章 中国国内各类园区开发经营的主要模式 4
3.1企业主导模式 5
3.2政府主导模式 5
3.3政企混合模式 6
第四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在开发经营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4.1管理成本的相对较高 7
4.2管理体制与机制需要改进 8
4.3资本市场欠缺导致融资困难 8
4.4成果转化缺少领军企业 9
4.5地处长三角边缘远离核心城市 9
第五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在开发经营模式选择及对策建议 10
5.1泰州中国医药城开发经营模式选择 10
5.2泰州中国医药城发展对策 10
5.2.1合理降低管理成本 10
5.2.2改进管理体制与机制 10
5.2.3积极地吸收各类人才的加入 11
5.2.4推动成果转化,做实产业发展基础 11
5.2.5健全投融资体系,拓展资本来源 12
5.2.6加强与核心城市同行业以及合作伙伴的联系 13
结 束 语 14
参 考 文 献 15
第一章 引言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称“中国医药城”),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地处长三角地区,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规划面积,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教育教学区、综合配套区等功能区组成。2009年5月,泰州中国医药城(CMC)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2005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综合医药产业基础等优势,作出 “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园,打造中国医药城”的重要决策。作为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泰州拥有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4月泰州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2006年9月,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工程正式开始。2012年3月23日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泰州中国医药城,拥有2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面积,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综合配套区五大功能区组成,立志打造出中国最大最完善的,制药工业园区,产业链和产业规模基地。
中国医药城,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为根本,创新为动力,配套设施为支撑,正在建设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区。目前,区内已集聚了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美国哈姆纳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医药研发机构,众多的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先后落户于园区内,成功落地申报了一大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
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理念,重点打造疫苗、化合药新型试剂、生物医药、中成药提取等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以其独特的开发经营模式,大力推动泰州中国医药城的发展。
第二章 泰州中国医药城的开发经营现状
2.1医药城的开发背景
2.1.1医药城所处的地理位置
中国医药城(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座落于地处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之滨,具有良好的天然资源条件和相对较高经济基础水平。与两大经济圈——上海和南京东西承接,与两大经济板块——苏南和苏北毗邻,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成员之一。
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乃中国的中心地带,是长江下游的滨江城市。由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市和海陵、姜堰、高港三区组成,全市面积5793平方公里,人口503万。泰州自古就有“凤城”的美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泰州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迅速,中药材资源及各类生态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
泰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全市于2012年实现GDP突破24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
2.1.2医药城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医药城,是泰州递给全球的一张崭新的“名片”,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跨国企业的目光聚集到这个长江之畔。作为我国现今唯一一个医药高新区,泰州医药城改写的早已不仅仅是泰州医药的产业结构,更是在改写着整个华夏乃至整个世界的医药产业版图。
作为国内目前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医药产业基地,医药城以2平方公里的综合配套区为综合开发的对策,主要规划建设商业街、休闲区、住宅楼以及工作生活所需的设施。医药城综合配套区的建设思路以国际化为标尺,其建设风格同样具有国际风情,基础设施力求同国际接轨。
中国医药城已成为泰州城南发展的发起点,许多新的开发项目都围绕它来进行,可与上海浦东、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相媲美,而这就将进一步推动泰州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现今为止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中国医药城以国际化指针为建设方向,依托与生俱来、难以媲美的区域资源,必将以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形象,树立众人仰望的价值巅峰,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2.2医药城的经营状况
2.2.1医药城近年来的发展状态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称“中国医药城”),坐落于长三角重要成员城市江苏省泰州市,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兴综合产业园区。近年来,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发相关的医药产业,并且作出有针对性的战略决策。泰州医药城则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不论是经济贡献还是当地影响力,都在不断上升。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财政总收入60亿元、增长55%,一般预算收入16.95亿元、增长4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亿元,增长2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8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0%;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21.6%;高新技术产值95亿元,增长37%;实现协议外资7.3亿美元、增长9.92%,实际到账外资2.99亿美元、增长24.26 %。
表2.1泰州医药城2010年与2011年各项资金对比
财政总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 高新技术产值 实现协议外资 实际到账外资
2010年 38.7 12.06 199.2 109.4 69.34 6.64 2.41
2011年 60 16.95 250 133 95 7.3 2.99
其中:单位为(亿元)
2.2.2医药城的产业情况
泰州医药高新区规划建设以来,始终把“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建设中国医药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促进国际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前沿阵地”作为历史使命,坚持开放和创新双管齐下的发展战略,将泰州医药的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一直走在高端人才的集聚,高端成果的研发,高端企业的引进,高端产业的发展之路上。目前,区内已集聚中国药科大学、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等国内外的大批知名医学研究型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葛兰素史克、中农发动物生物园等一批重大的医药研究项目先后落户;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新药创制、动物实验、新药检测、新药中试、临床试验、药品CMO代加工等专业平台建成并成功运行。泰州医药高新区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兴业投资业的首选地,正以惊人的态势向成为迸发生机的泰州新区发展。
2.3医药城的区域规划
泰州的医药制造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在江苏省内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日益增长,经济总量连续4年居全省榜首。作为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狠抓的建设重点,医药科研平台在得到政府支持后,发展迅猛。到2010年时,泰州医药城所创的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了550亿元。预计到2020年,泰州医药城的产业规模可达2000亿元。
2.4医药城的招商引资方式
(1)科研开发:希望先进的医药科学技术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研发生产;
(2)商贸物流:改变传统的经销模式与国际化接轨,希望投资商来园区合作;
(3)医药加工:大力吸引投资商独资或合资来园区办厂;
(4)医药信息:得到信息合作,建立国内一流的医药信息交流平台,在泰州分别建一个实体市场,一个虚拟世界市场;
(5)医药人才平台:自主创新、引领潮流、海内外相关的行业精英都可在这里大显神通。联合办学培训,吸引医药人才;
(6)总部经济平台:吸引医药集团公司在园区设立总部,互通信息。打造国内外现有医药企业的总部经济集聚地,为海内外企业家打造全球的经营中心、信息中心和经营管理平台;
(7)综合配套平台:中国医药城就是一座最具生态化,最具现代化的泰州市的卫星城,多种现代和传统的电子商务、宾馆、餐饮、旅游等服务业都可在这里得到无限商机。与国内、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投资机会。拟合成一个特色服务中心。
第三章 中国国内各类园区开发经营的主要模式
我国各地在对计划中的产业园区进行开发时,通过借鉴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建设经验再结合本地的社会制度、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现实条件形成了多种符合我国国情、能够良好地促进本地循环发展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而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开发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3.1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在不改变原行政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委托某家企业对园区进行开发管理,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功能定位比较单一的小规模产业园区开发,但很难于满足跨行政区域的综合开发要求。
上海虹桥经济开发区就是典型的企业主导模式下的园区。1979年,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规划,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虹桥经济开发区成为了国内最早的经济开发区之一。有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虹桥开发区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集聚了展览、商贸、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经济区,以对外贸易为扩展,吸引外资的前来。目前开发区万商云集,商贸活动频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统一负责对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是市对外咨询单位、房地产级资质企业。
在地理位置上,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上海市区西部,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方便,这也是其一个自身的优势。距市中心人民广场6.5公里,离虹桥国际机场5.5公里。不论是出于娱乐休闲还是商务外出的目的,便捷的交通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目前为止,已有108家企业经过政府批准作为外资引进,在虹桥开发区注册合同投资总额27.25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三资企业101家,合同外资金额22.38亿美元。这些企业的入驻,促使了虹桥开发区的投资方式向着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不过也正是由于是企业作为主导力量,虹桥经济开发区大部分能够完成的都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开发要求,达到综合开发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3.2政府主导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是指在管委会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下进行开发,比如上海宝山工业园区等。这种开发模式具备集中统一、权威性高、规划性强以及办事效率高的特点,在开发初期管理者的能动作用一般都比较大。但这种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同样有一定的缺陷存在,比如灵活性欠缺和创造性、活力不够的缺点,同时这种开发模式容易导致主要的管理机构权利膨胀,政府与企业职能难以区分的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