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行为研究以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例【字数:10924】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需求增加,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经营管理中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一直备受关注。财务舞弊行为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提前确认收入、实现利润,以虚假的财务报表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社会发展出现泡沫式经济,造成难以计量的损失。识别财务舞弊行为、避免、纠正、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顺捷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阐述财务舞弊行为相关理论概述,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及内容、财务舞弊行为研究意义以及财务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分析国内外的财务舞弊行为研究现状,重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的建议。第三部分,以顺捷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财务舞弊行为以及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第四部分则分别从审计程序和相关人员出发,提出财务舞弊行为防范的措施。本文旨在以顺捷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有效识别财务舞弊行为,做好防范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财务舞弊行为相关理论概述 2
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及内容 2
1.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 2
1.1.2财务舞弊行为的内容 2
1.2财务舞弊行为研究意义 3
1.2.1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3
1.2.2影响企业的防范意识 3
1.2.3有利于企业价值文化 3
1.3财务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论 3
1.3.1关联交易 3
1.3.2资本经营 4
1.3.3粉饰数据 4
第二章 国内外财务舞弊行为研究现状 5
2.1国外财务舞弊行为研究 5
2.1.1国外财务舞弊行为研究方向 5
2.1.2国外财务舞弊行为现状 5
2.2国内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研究 5
2.2.1国有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研究现状 6
2.2.2国有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研究防范对策 7
第三章 财务舞弊行为案例研究――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8
3.1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8
3.2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8
3.3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舞弊分析 8
3.3.1目的和动 8
3.3.2道德品质 8
3.3.3舞弊机会 8
3.3.4发现可能 9
3.4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 9
3.4.1提前确认收入 9
3.4.2虚增资产利润 9
3.4.3粉饰报表数据 9
第四章 财务舞弊行为防范的措施――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1
4.1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的实质性实施 11
4.1.1完善落实法律法规 11
4.1.2注册会计师严格审计 11
4.1.3社会市场的规范监督 11
4.2对内部相关人员增强防范的措施 11
4.2.1管理层监督落实到位 11
4.2.2人员岗位的合理安排 12
4.2.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道德水平 12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上市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及信息。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内顶尖的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发现,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出现财务舞弊行为,致使企业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股票市值蒸发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21世纪初,财务舞弊行为包括虚增利润、利用会计政策漏洞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收入、利用相关联的经济业务掩盖重要事项、以及隐瞒了多项重要事项,虚假的财务报表误导信息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应当重视会计政策、全面贯彻实施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信息作出详细合理的说明,以寻求企业更高效的生产和发展,促使高新技术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第一章 财务舞弊行为相关理论概述
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及内容
1.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
“财务舞弊”这个字眼从这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一直为我们国人备受关注,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化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而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指出所称,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即狭义的财务舞弊一般指财务报表舞弊,企业有目的、有预谋的使用一些欺骗手段,编制信息失真、虚假的财务报表。广义的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利用此违法不正当的行为谋求利益。
广义的财务舞弊行不仅仅是针对狭义舞弊行为后的财务报表,是企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违法行为,误导信息使用者使之做出错误的判断,为企业获得了利益的一种手段,是一颗急需铲除的社会毒瘤。财务舞弊行为终将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导致上市公司和经济的发展滞缓,根据这些财务舞弊不良行为为题分析研究,即要研究广义中的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
1.1.2财务舞弊行为的内容
财务舞弊行为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包括管理层和员工为主体的舞弊行为。
第一,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在临近会计期末时,管理层为扭亏为盈或为迎合市场预期所达到的利润以不正当的手段违反会计制度,指使会计人员从源头处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
第二,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管理层未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一味地以公谋私滥用职权钻会计制度的漏洞制造盈利的假象,更有胜者利用职权之便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牟取财务信息为基础的私人报酬最大化的现象。
第三,随意调整的会计估计为依据作出错误判断。强迫会计人员不恰当地调整会计估计,并根据错误的会计估计信息作出不正当的判断,以偷逃税款或增加资产。
第四,故意漏记、提前确认或推迟交易事项。故意将部分负债和费用以遗忘、拖延为借口未反应在企业账簿记录中,提前将商品或劳务以各种途径确认收入,达到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的目的,反之推迟已发生的交易事项,达到偷税或骗取税款的目的。
目 录
第一章 财务舞弊行为相关理论概述 2
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及内容 2
1.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 2
1.1.2财务舞弊行为的内容 2
1.2财务舞弊行为研究意义 3
1.2.1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3
1.2.2影响企业的防范意识 3
1.2.3有利于企业价值文化 3
1.3财务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论 3
1.3.1关联交易 3
1.3.2资本经营 4
1.3.3粉饰数据 4
第二章 国内外财务舞弊行为研究现状 5
2.1国外财务舞弊行为研究 5
2.1.1国外财务舞弊行为研究方向 5
2.1.2国外财务舞弊行为现状 5
2.2国内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研究 5
2.2.1国有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研究现状 6
2.2.2国有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研究防范对策 7
第三章 财务舞弊行为案例研究――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8
3.1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8
3.2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8
3.3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舞弊分析 8
3.3.1目的和动 8
3.3.2道德品质 8
3.3.3舞弊机会 8
3.3.4发现可能 9
3.4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 9
3.4.1提前确认收入 9
3.4.2虚增资产利润 9
3.4.3粉饰报表数据 9
第四章 财务舞弊行为防范的措施――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1
4.1加强外部审计监督的实质性实施 11
4.1.1完善落实法律法规 11
4.1.2注册会计师严格审计 11
4.1.3社会市场的规范监督 11
4.2对内部相关人员增强防范的措施 11
4.2.1管理层监督落实到位 11
4.2.2人员岗位的合理安排 12
4.2.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道德水平 12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上市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及信息。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内顶尖的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发现,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出现财务舞弊行为,致使企业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股票市值蒸发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21世纪初,财务舞弊行为包括虚增利润、利用会计政策漏洞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收入、利用相关联的经济业务掩盖重要事项、以及隐瞒了多项重要事项,虚假的财务报表误导信息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应当重视会计政策、全面贯彻实施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信息作出详细合理的说明,以寻求企业更高效的生产和发展,促使高新技术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第一章 财务舞弊行为相关理论概述
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及内容
1.1.1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
“财务舞弊”这个字眼从这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一直为我们国人备受关注,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化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而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指出所称,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即狭义的财务舞弊一般指财务报表舞弊,企业有目的、有预谋的使用一些欺骗手段,编制信息失真、虚假的财务报表。广义的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利用此违法不正当的行为谋求利益。
广义的财务舞弊行不仅仅是针对狭义舞弊行为后的财务报表,是企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违法行为,误导信息使用者使之做出错误的判断,为企业获得了利益的一种手段,是一颗急需铲除的社会毒瘤。财务舞弊行为终将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导致上市公司和经济的发展滞缓,根据这些财务舞弊不良行为为题分析研究,即要研究广义中的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
1.1.2财务舞弊行为的内容
财务舞弊行为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包括管理层和员工为主体的舞弊行为。
第一,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在临近会计期末时,管理层为扭亏为盈或为迎合市场预期所达到的利润以不正当的手段违反会计制度,指使会计人员从源头处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
第二,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管理层未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一味地以公谋私滥用职权钻会计制度的漏洞制造盈利的假象,更有胜者利用职权之便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牟取财务信息为基础的私人报酬最大化的现象。
第三,随意调整的会计估计为依据作出错误判断。强迫会计人员不恰当地调整会计估计,并根据错误的会计估计信息作出不正当的判断,以偷逃税款或增加资产。
第四,故意漏记、提前确认或推迟交易事项。故意将部分负债和费用以遗忘、拖延为借口未反应在企业账簿记录中,提前将商品或劳务以各种途径确认收入,达到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的目的,反之推迟已发生的交易事项,达到偷税或骗取税款的目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