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背景下招商银行跨境支付业务研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跨境支付规模也日益增大。由于跨境支付体系中传统支付方式面临交易成本高等缺陷,而跨国贸易日益频繁,因此传统支付方式亟待技术突破。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开放性的特点,恰能够解决目前跨境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国家和机构纷纷开始研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跨境支付上。本文首先将传统跨境支付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进行对比,指出传统跨境支付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的优越性。其次,运用SWOT-PEST分析方法,结合招商银行的案例,分析指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意见。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4.1研究内容 3
1.4.2研究方法 3
2.区块链及跨境支付业务相关内容概述 4
2.1区块链概述及特征 4
2.1.1区块链概述 4
2.1.2区块链特征 4
2.2传统跨境支付业务 4
2.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架构及优越性 5
2.3.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架构 5
2.3.2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的优越性 6
3.招商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的SWOTPEST分析 7
3.1 SWOTPEST模型简介 7
3.2招商银行跨境支付的SWOTPEST分析 7
3.2.1优势分析 7
3.2.1劣势分析 10
3.2.3机遇分析 13
3.2.4挑战分析 14
4.招商银行跨境支付业务发展对策及建议 18
4.1顺应监管,参与跨境支付标准的制定 18
4.2培养人才,加强区块链的跟踪研究 18
4.3防范风险,提高跨境支付的安全性 19
4.4扩大影响,增强消费者使用信心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9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日益频繁,与此带来的跨境支付需求也日益增大。根据Wind数据:2018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144.24万笔,交易金额26.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7%和81.71%。通过银行完成跨境支付业务的交易量相对较大,但由于要经过多个中间银行,清算速度较慢,收费高且有不全额到账的风险。正是由于跨境贸易传统支付方式面临交易成本高等缺陷,而跨境支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传统支付方式亟待技术突破。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开放性的特点,恰能够解决目前跨境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国家和机构纷纷开始研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跨境支付上,并提出了区块链发展的三个阶段,当前区块链的发展停留在2.0阶段,主要以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为主。未来随着对区块链的深入研究,有望重塑跨境支付体系。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由于传统跨境支付具有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这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近年来兴起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开放性等优点,恰好能解决传统跨境支付的不足。因此,传统跨境支付亟待技术突破。为此,本文将研究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分析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的架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跨境支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未来可能会重塑跨境支付体系。而招商银行是一家很有实力和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首家推出区块链项目的跨境支付应用的银行,对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乃至其他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而本文选取招商银行作为运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跨境支付业务的研究对象。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方面代表学者有Watthofer(2016)、William Mougayar(2016)、Melanie Swan(2017)、Buterin(2017)、Friedrich Holotiuk (2017)、Campanelli(2018)等。Watthofer(2016)发现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性能不佳。例如比特币每秒只能支持7次交易,显然从现有对区块链技术的开发程度来看,不足以作为一个高容量和高频率的支付系统。提高块创建率或块大小可以加快系统的事务处理。然而,这种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支付协议产生了不利影响。William Mougayar(2016)提出了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应用。Melanie Swan(2017)侧重于区块链技术的社科研究,提出了区块链1.0、2.0和3.0阶段。Buterin(2017)提出了Etruum,一种下一代智能契约和分散应用平台。Friedrich Holotiuk (2017)认为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改善跨境支付体系,甚至可以削弱、改变支付行业现有的商业模式。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 Campanelli(2018)等人定义了零知识或有服务支付的概念,以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构建了两种高层协议,并给出了一种基于可检索性服务证明的具体实现方法。然而,所提出的协议仅仅是概念性的,缺乏设计细节,其中的效率有待提高。
1.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方面代表学者有张苑(2016)、巴洁如(2016)、王媛(2017)、姚翔、朱涛(2017)、张鹏(2018)、方羽(2018)、张雪(2018)、卢志强(2018)、黄秀敏(2019)、何慧慧(2019)等。张苑(2016)指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结构,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处理交易,去除了对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依赖。巴洁如(2016)构建了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的蓝图,并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王媛(2017)指出可以首先在自贸区内的试点银行进行区块链支付实验,实验成功后再推广到自贸区内的其他银行。姚翔、朱涛(2017)指出区块链有望成为新的支付基础设施。张鹏(2018)提出了区块链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区块链由网络实现,因此其网络协议的各个层次均可能受到攻击。方羽(2018)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对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要求高,增加了商业推广的难度。张雪(2018)指出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能极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信用维护成本。卢志强(2018)提出了区块链技术交易节点的增加对计算机存储能力和底层网络带宽提出了挑战。黄秀敏(2019)提出了区块链技术与我国金融业相适应的举措。何慧慧(2019)指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在跨境支付方面。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4.1研究内容 3
1.4.2研究方法 3
2.区块链及跨境支付业务相关内容概述 4
2.1区块链概述及特征 4
2.1.1区块链概述 4
2.1.2区块链特征 4
2.2传统跨境支付业务 4
2.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架构及优越性 5
2.3.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架构 5
2.3.2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的优越性 6
3.招商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的SWOTPEST分析 7
3.1 SWOTPEST模型简介 7
3.2招商银行跨境支付的SWOTPEST分析 7
3.2.1优势分析 7
3.2.1劣势分析 10
3.2.3机遇分析 13
3.2.4挑战分析 14
4.招商银行跨境支付业务发展对策及建议 18
4.1顺应监管,参与跨境支付标准的制定 18
4.2培养人才,加强区块链的跟踪研究 18
4.3防范风险,提高跨境支付的安全性 19
4.4扩大影响,增强消费者使用信心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9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日益频繁,与此带来的跨境支付需求也日益增大。根据Wind数据:2018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144.24万笔,交易金额26.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7%和81.71%。通过银行完成跨境支付业务的交易量相对较大,但由于要经过多个中间银行,清算速度较慢,收费高且有不全额到账的风险。正是由于跨境贸易传统支付方式面临交易成本高等缺陷,而跨境支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传统支付方式亟待技术突破。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开放性的特点,恰能够解决目前跨境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国家和机构纷纷开始研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跨境支付上,并提出了区块链发展的三个阶段,当前区块链的发展停留在2.0阶段,主要以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为主。未来随着对区块链的深入研究,有望重塑跨境支付体系。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由于传统跨境支付具有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这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近年来兴起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开放性等优点,恰好能解决传统跨境支付的不足。因此,传统跨境支付亟待技术突破。为此,本文将研究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分析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的架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跨境支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未来可能会重塑跨境支付体系。而招商银行是一家很有实力和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首家推出区块链项目的跨境支付应用的银行,对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乃至其他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而本文选取招商银行作为运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跨境支付业务的研究对象。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方面代表学者有Watthofer(2016)、William Mougayar(2016)、Melanie Swan(2017)、Buterin(2017)、Friedrich Holotiuk (2017)、Campanelli(2018)等。Watthofer(2016)发现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性能不佳。例如比特币每秒只能支持7次交易,显然从现有对区块链技术的开发程度来看,不足以作为一个高容量和高频率的支付系统。提高块创建率或块大小可以加快系统的事务处理。然而,这种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支付协议产生了不利影响。William Mougayar(2016)提出了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应用。Melanie Swan(2017)侧重于区块链技术的社科研究,提出了区块链1.0、2.0和3.0阶段。Buterin(2017)提出了Etruum,一种下一代智能契约和分散应用平台。Friedrich Holotiuk (2017)认为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改善跨境支付体系,甚至可以削弱、改变支付行业现有的商业模式。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 Campanelli(2018)等人定义了零知识或有服务支付的概念,以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构建了两种高层协议,并给出了一种基于可检索性服务证明的具体实现方法。然而,所提出的协议仅仅是概念性的,缺乏设计细节,其中的效率有待提高。
1.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方面代表学者有张苑(2016)、巴洁如(2016)、王媛(2017)、姚翔、朱涛(2017)、张鹏(2018)、方羽(2018)、张雪(2018)、卢志强(2018)、黄秀敏(2019)、何慧慧(2019)等。张苑(2016)指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结构,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处理交易,去除了对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依赖。巴洁如(2016)构建了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的蓝图,并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王媛(2017)指出可以首先在自贸区内的试点银行进行区块链支付实验,实验成功后再推广到自贸区内的其他银行。姚翔、朱涛(2017)指出区块链有望成为新的支付基础设施。张鹏(2018)提出了区块链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区块链由网络实现,因此其网络协议的各个层次均可能受到攻击。方羽(2018)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对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要求高,增加了商业推广的难度。张雪(2018)指出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能极大降低交易成本和信用维护成本。卢志强(2018)提出了区块链技术交易节点的增加对计算机存储能力和底层网络带宽提出了挑战。黄秀敏(2019)提出了区块链技术与我国金融业相适应的举措。何慧慧(2019)指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在跨境支付方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