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的演变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研究
会计信息化的演变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研究[20200210135629]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会计实务,改变了企业内部的一些会计操作方式。于此,研究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影响的研究。首先阐述了会计信息化内部的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现状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提高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对策。相信本文的研究结论能给部分企业带来参考借鉴的作用,也能在学术界为将来的学者提供一定的使用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实务影响研究会计信息化
1、引言 1
2、文献综述 2
2.1国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2
2.1.1手工记账阶段 2
2.1.2电算化阶段 2
2.1.3会计信息化阶段 2
2.1.4 XBRL阶段 2
2.2国内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3
2.2.1手工记账阶段 3
2.2.2电算化阶段 3
2.2.3会计信息化阶段 3
2.2.4 XBRL阶段 4
3、会计信息化的演变阶段 5
3.1手工做账阶段 5
3.2电算化阶段 5
3.3会计信息化阶段 6
3.4 XBRL阶段 6
4、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8
4.1树立了新的会计理念 8
4.2改善了会计工作方法 8
4.3改进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 9
4.4精简了会计工作组织 9
4.5会计层次的转变 9
5、企业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现状 10
5.1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 10
5.2会计内部控制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制定 10
5.3领导不重视引入专业人员 10
5.4会计信息对外披露失真 11
6、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对策 13
6.1健全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 13
6.2完善会计内部控制 13
6.3领导重视引入专业人员 13
6.4提高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质量 14
7、结论 15
8、参考文献 16
9、致谢 17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正式到来是在1954年,标志性事件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工资,这开创了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的新起点。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也开始大力推广。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已有30多年了,平均每10年一个阶段。1980年到1989年是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发起的自主研发与运用的第一个阶段;1989年到1998年是会计电算化飞速发展及行政促进管理的第二个阶段;1998年以后便是以市场化与商品化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特性的第三个阶段。
2013年12月23日,财政部为节约社会资源,提升会计软件的服务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的信息化环境,颁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此规范自2014年1月起实施,同时废止了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会计信息化的兴起是象征着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财务会计信息技术迈向科技发展的道路。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在逐步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给很多企业的会计实务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会计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同时也相应地造成会计实务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展开了对会计信息化内部的研究,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出现的问题现状及解决对策。
企业的会计实务不但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完整程度,还关系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所以如何建立合适的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实务就成为了企业的重要任务。
2、文献综述
此文献综述参考了中国期刊网、中国知识数据库的信息和数据,全方位的揭露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进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2.1国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2.1.1手工记账阶段
在12~13世纪的欧洲,当时意大利的商品货币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复式记账已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出现。早在1211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银行已开始使用复式记帐法记帐,人们称这种记帐方法“威尼斯簿记法”。15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卢卡 ·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其中就详细介绍了“威尼斯簿记法”,并以数学原理 为基础加以描述,为会计学的产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本著作的出版,使科学的复式记帐法得到了广泛传播,加快了会计的发展。因而1494年是近代会计的开始。
2.1.2电算化阶段
上世纪50年外国的会计电算化开始发展,7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机算计部件的价格降低,随着微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更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会计人员也积极学习会计电算化,并将其运用到会计工作中来,简化了以往复杂繁琐的会计工作。第十三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于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国际会计师联合协会(IFAC)将会计电算化作为讨论主题,这标志着会计电算化在全球进入了发展新时代。
会计电算化的成长在国外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第二阶段,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电算化;第三阶段,创建了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会计信息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第四阶段,创建了会计和企业管理决议支持系统、专家系统。
2.1.3会计信息化阶段
信息化——最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由于人们信息活动的领域不断变大而导致的。因为信息化被推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所以已经成为一种连续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信息,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下,信息化将渗入到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将会在人类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特殊作用。
2.1.4XBRL阶段
1998年,美国CharlesHoffman会计师结合互联网和会计信息,以XML为原型,构想了XBRL这个概念,方便了在网络上运转财务信息。 XBRL原型为“XFRML”(XML based Financial Reporting Markup Language),是一项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99年发起的计划,为了使用者在获取和交换及分析信息时更加方便,而构建的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以XML为基础的企业信息供应链。为了推动XBRL的发展,60多个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组织及软硬件供应商等单位组成了相应的组织,2000年7月31日发布了XBRL规格书(Specification)Version 1.0及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尽管时间不长,但是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都加入到了推广XBRL的行列。
自上世纪末有了 XBRL ,其发展的速度尤其迅速,其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有所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与标准,与此同时,在提升财务报告信息处理的效率与能力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会计实务,改变了企业内部的一些会计操作方式。于此,研究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影响的研究。首先阐述了会计信息化内部的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现状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提高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对策。相信本文的研究结论能给部分企业带来参考借鉴的作用,也能在学术界为将来的学者提供一定的使用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实务影响研究会计信息化
1、引言 1
2、文献综述 2
2.1国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2
2.1.1手工记账阶段 2
2.1.2电算化阶段 2
2.1.3会计信息化阶段 2
2.1.4 XBRL阶段 2
2.2国内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3
2.2.1手工记账阶段 3
2.2.2电算化阶段 3
2.2.3会计信息化阶段 3
2.2.4 XBRL阶段 4
3、会计信息化的演变阶段 5
3.1手工做账阶段 5
3.2电算化阶段 5
3.3会计信息化阶段 6
3.4 XBRL阶段 6
4、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8
4.1树立了新的会计理念 8
4.2改善了会计工作方法 8
4.3改进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 9
4.4精简了会计工作组织 9
4.5会计层次的转变 9
5、企业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现状 10
5.1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 10
5.2会计内部控制没有根据会计信息化制定 10
5.3领导不重视引入专业人员 10
5.4会计信息对外披露失真 11
6、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对策 13
6.1健全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 13
6.2完善会计内部控制 13
6.3领导重视引入专业人员 13
6.4提高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质量 14
7、结论 15
8、参考文献 16
9、致谢 17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正式到来是在1954年,标志性事件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工资,这开创了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的新起点。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也开始大力推广。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已有30多年了,平均每10年一个阶段。1980年到1989年是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发起的自主研发与运用的第一个阶段;1989年到1998年是会计电算化飞速发展及行政促进管理的第二个阶段;1998年以后便是以市场化与商品化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特性的第三个阶段。
2013年12月23日,财政部为节约社会资源,提升会计软件的服务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的信息化环境,颁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此规范自2014年1月起实施,同时废止了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会计信息化的兴起是象征着电子信息技术结合财务会计信息技术迈向科技发展的道路。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在逐步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给很多企业的会计实务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会计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同时也相应地造成会计实务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展开了对会计信息化内部的研究,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出现的问题现状及解决对策。
企业的会计实务不但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完整程度,还关系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所以如何建立合适的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实务就成为了企业的重要任务。
2、文献综述
此文献综述参考了中国期刊网、中国知识数据库的信息和数据,全方位的揭露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进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2.1国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2.1.1手工记账阶段
在12~13世纪的欧洲,当时意大利的商品货币
2.1.2电算化阶段
上世纪50年外国的会计电算化开始发展,7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机算计部件的价格降低,随着微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更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会计人员也积极学习会计电算化,并将其运用到会计工作中来,简化了以往复杂繁琐的会计工作。第十三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于1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国际会计师联合协会(IFAC)将会计电算化作为讨论主题,这标志着会计电算化在全球进入了发展新时代。
会计电算化的成长在国外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第二阶段,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电算化;第三阶段,创建了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会计信息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第四阶段,创建了会计和企业管理决议支持系统、专家系统。
2.1.3会计信息化阶段
信息化——最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由于人们信息活动的领域不断变大而导致的。因为信息化被推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所以已经成为一种连续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信息,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下,信息化将渗入到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将会在人类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特殊作用。
2.1.4XBRL阶段
1998年,美国CharlesHoffman会计师结合互联网和会计信息,以XML为原型,构想了XBRL这个概念,方便了在网络上运转财务信息。 XBRL原型为“XFRML”(XML based Financial Reporting Markup Language),是一项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99年发起的计划,为了使用者在获取和交换及分析信息时更加方便,而构建的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以XML为基础的企业信息供应链。为了推动XBRL的发展,60多个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组织及软硬件供应商等单位组成了相应的组织,2000年7月31日发布了XBRL规格书(Specification)Version 1.0及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尽管时间不长,但是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都加入到了推广XBRL的行列。
自上世纪末有了 XBRL ,其发展的速度尤其迅速,其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有所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与标准,与此同时,在提升财务报告信息处理的效率与能力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