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产减值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论资产减值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20200210134759]
摘要
2006年初,国家财政部出台了一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文件。对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做了重大变革,对于规范资产减值操作,遏制盈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加以完善。本文将此文件的出台作为背景,来研究资产减值会计方面的问题,并通过以下四部分展开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资产减值概述,包括:内涵、目标、遵循的原则以及理论基础。为本文的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新旧会计准则下的比较研究,在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比较之下,让我们更加深入对其的了解。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盈余管理的问题,解释了何为盈余管理、和资产减值的关联、以及资产减值对其造成的影响,引发深思。
第四部分主要提出资产减值所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重要方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相应的建议和完善。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资产减值盈余管理问题与对策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
2.资产减值概述
2.1资产减值的定义
2.2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3. 我国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研究
3.1资产减值准则
3.2准则资产价值比较变化
4.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4.1盈余管理的概述
4.2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形式
4.3新准则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5.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对策
5.1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5.2相关建议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动机
目前,在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大背景下,关于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原先的资产减值会计方面的处理做出了重大变革,对于规范资产减值操作,遏制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变革,资产减值会计在具体运用中还是多少有些问题需要去加以完善。
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对盈余管理将会有很大冲击,带来显著的变化,所以本文先试图阐明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再分析资产减值及对盈余管理产生的作用,包括存在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美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向来是比较好的且走在前列的国家。但是去回顾它往昔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它也是在面临了许多的障碍才发展到如今的状况。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会计领域的专家从相关信息分析出一些关于资产减值的现象并对之研究讨论,专家归纳出下面的几点资产减值的特征:第一,制造领域的企业是提取减值的主力军;第二,最后一个季度是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主要时间段;第三,期间盈利水平较低的很有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第四,企业都想要表现出减值的偶然性和特殊性;第五,企业间的财务状况相比较而言,去计提资产减值的不如没有确认发生减值的。以上讨论的迹象都表现出企业通过减值处理调节利润。
专家们分析,如今资产减值的重要性越来越受人们的注意,因为减值对单位财务有着直接的作用,此外领域不同的公司它们经营状况被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建议在研究资产减值时要区分不同的行业。大部分公司没有深层次追查现金流量的能力,所以虽然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要求为个别资产进行,可现实中无法预计某资产所产生的经济流入。颁布相关完善准则后,专家们着手于各方视角去研究它所带来的改变和优劣。它让公司高层去习惯于去估量资产价值,对比企业间信息,提供的会计报告中加入了预计类信息,大大增强报告实用性。面对大额利润或微小利润两者间时,公司一般会提取高一点的减值准备,这就表明公司人员有顺着减值政策去让利润显得平稳,波动不大的盈余管理做法。
下面是国内方研究资产减值现状:
(1)《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中主要研究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基础是建立于决策的实用性上,资产减值计量的具体标准是: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销售价、现行价、公允价、可收回金额。从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权益投资四个角度阐述了计量资产减值的标准。
(2)朱炜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统计分析》中分析了一个年度上百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观察这些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程度和范围两个方面,作出以下结论:各大企业确实能遵守准则的规定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是准则也有它的不足漏洞,这就使得企业利用了政策不足,在选择减值政策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造成上市公司无论是否计提的意愿还是比例大小等都不一致;公司手握选择权,就不愿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且就算选择了计提,比例也比较小;企业盈利时能比亏损时更能遵守准则规定的计提政策,但公司的盈利状况也可能是利用了当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造成的;亏损的状况便会在意图当期多计提,为下次冲抵资产减值准备做铺路,把亏损变成盈利。以上这些都说明企业利用政策不足去调节利润的做法很普遍,被赋予较大的政策选择空间却没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1.3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大致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资产减值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本文的撰写主要是通过文献查阅、理论分析来展开的。首先,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资产减值的概念,包括: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处理方法。其次,在论文的第二板块,分析了旧资产减值会计,进行比较了新旧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差异,从而说明在会计处理上的区别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再次,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引出盈余管理的含义,及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联系,然后在新的准则下对盈余管理产生的作用。最后,在论文的第四部分,对以上部分说明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策,使该篇论文具有存在的意义。
2.资产减值概述
2.1资产减值的定义
国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规定:若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使用或销售价值的价值,资产按超过它可收回金额计量,这样的话资产被认为己减值,公司就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美国方面的减值准则也做出过相似的要求。
财政部在出台的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第8号中将资产减值阐述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它账面价值。准则中定义的资产包含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指可以确认的最小资产组合,它产生的现金流入大致脱离于其他资产组产生的。实际角度观察,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制定基本和国际方面的一致。而从理论视角观察,若是资产比作预期的未来经济效益,当资产账面价值超过未来经济效益时,会计记录和反映资产减值是合理的。
2.2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要对资产减值的理解就需要了解相关会计理论和原则当基础,其大致归为下四类:第一,产权理论 ;二,受托责任理论 ;三,资产评估理论;四,会计计量理论。下面具体说明四个理论。
(一)产权理论
产权是种把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它以指向性的不同把产权归为原始产权和派生产权。原始产权是在原始财产所有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产权是以原始产权为基础产生的。派生产权确立后可以在相关法律核准范围内主动使用产权去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且派生产权一般不会随意被其他财产主体干扰。
产权理论划定了公司资产的界限,范围里的资产法人拥有完整财产权,企业资产的增值还是贬值也相应决定了法人财产的增加还是减少。
(二)受托责任理论
经理人很清楚自己管理的资金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是被委托管理的,自己对这些资金本身和经营管理,具有一个管理人应负的责任,即受托责任。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产生受托责任,造成原始与派生两种产权并存。受托责任是会计的产生逐渐发展的基础。
未来是无法预知的,资产进行的减值可能在将来的环境中损失大规模的利润,对实行受托责任情况造成危害。企业想要减少风险的正确办法就是把所知的资产减值情况如实报告,这也是完全反映受托责任进程情况的要求。
(三)资产评估理论
资产减值的本质为资产作评估比较,记账时价值大于目前经济效益。评估专业机构根据目标,依照相关准则使用合理方法去评估,资产评估将资产经济量化,本质上是资产某时间点的价格的估算,然后对资产价格的判断。通过评估可以分析企业的资产价值,综合各种因素就可以得知有没有发生资产减值。
(四)会计计量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7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