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防范(附件)

部分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铤而走险使用一些违法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操作,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更加会阻碍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给潜在投资者留下不完美的印象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以及公司内部员工违法违规的丑闻,其手法及利润操纵数额无一不让世人膛目结舌。对审计行业来讲,有效地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已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追求,而“如何做到”则一直困扰着无数业界学者。与此同时,各国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也意识到整顿会计、审计行业和加强企业监管的紧迫性,并意识到对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与预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结合现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企业发展之道,分析企业不惜违法而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粉饰的动机,以及企业常用的造假手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识别方法。关键词 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识别方法
目 录
1 引言 1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概述 1
2.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内涵 1
2.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分析 2
3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 5
3.1 关联交易剔除法 5
3.2 现金流量分析法 6
3.3 不良资产剔除法 8
3.4 财务报表总括分析法 9
4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 9
4.1 影响国家宏观财经政策制定 9
4.2 撼动社会诚信基石及社会稳定 10
4.3 损害公司内部有关人员利益 10
5 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对策 10
5.1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规章制度落实 10
5.2 严惩违规企业 11
5.3 加大现场检查力度 11
5.4 弱化大股东权利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在国际上乃至我国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同时国际上各个国家也在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尽管如此,各个国家依然被五花八门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所困扰。比如轰动一时的美国“安然事件”,以及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的“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和“银广夏事件”等。这些案例的发生对会计学界是一种拷问,也值得财务人员去反思,更应该掀起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辨别与防备的研讨浪潮。在国内,这样的行为已经是一种公开的秘密,众多企业为了利益而去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重要财务信息,选择性的向财务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信息,以达到提升企业形象误导投资者的目的。这不仅会阻碍企业内部与外部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选择,更会致使有关监督部门无法准确发现企业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防范,无形中增加了监管危机[1]。基于此,所有从业与学术界人员都应努力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进行深刻的剖析与研讨。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概述
2.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内涵
财务报表亦称会计报表,是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基于统一的格式与计算规则从企业日常经营期间提取数据编制的,作为体现企业经营业绩的证明文件同时也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经营现状和营运成绩的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1]。财务报表作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关联方等相关利害关系方掌握公司经营治理现况的直接手段与方法,也是考量企业运作状况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鉴于此,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大环境下,部分企业局限的只从个体利益的立场思考,只看到眼前利益,从而不惜采取各种违规违法手段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修饰改动,对社会各界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合法的手段叫做盈余管理,这是以企业会计政策的灵活多变与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操作的[2]。这就在严苛的制度框架下提供给企业一个为争取自身利益的合法空间。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适当的对财务报表进行一些修饰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增加公众认可度,再者利用合法手段修饰报表进行合理避税,有助于企业得到潜在投资者的认可与青睐,满足股东对利益的追求。另外一种就是利用法律法规不允许的手段进行粉饰操作。现今,企业在管理结构上大都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就必然会因为两个阵营的个体利益不同而出现力不往一处使,目标不吻合的现象。在这样利益追求有偏差,掌握信息不平等的情况下,一方面管理层为了对企业股东、所有者交出完美答卷,获取最完美的营运成绩,化解企业资金压力,便会人为的粉饰财务报表,隐瞒真实财务状况,营造健康发展的假象。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对经营业绩的要求也在促使着管理层铤而走险。非法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公信力,同时也会干扰信息使用者的决断,导致相关监管部门无法准确发现问题并解决。违法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行业以及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也是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近几年会计政策的不断完善进步,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也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做好识别与防范工作。
2.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产权的分离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治理结构,即全体股东到董事会到经理人的三层结构。经理人直接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获取大量准确真实的一手会计信息;大股东也因为具有股权优势而能够控制并监督企业的管理层,直接掌握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与之成对比的中小股东因所占股权比例较小而完全处于劣势,没有企业控制管理权也不能直接接触到会计信息。中小股东作为会计信息需求方却不能及时取得真实准确的企业营运状况信息。正因如此,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所有财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采用了以公开披露的方式向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报表。但是,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不为同一主体的客观情况下,必然会因为两个阵营的利益出发点不同而产生矛盾。在掌握信息不平等的客观状态下,优势方有动机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侵占劣势方利益,直接暴力的对报表指标人为的修改。综上所述,两个阵营的利益不吻合是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诱导因素,掌握信息的不平等是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存在的土壤[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0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