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研究(附件)
摘 要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不仅是改变公司股权结构的一种重组行为,也是企业制度改革的趋势。国内外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MBO有利于企业建立新的内部激励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但我国企业MBO现存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定价不合理。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定价问题及原因,着重分析在我国国情下对管理层收购定价产生影响的因素,并针对我国企业MBO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便有效规范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过程,改善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使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地激励企业内部管理者,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Key words:Management buyout;MBO Pricing;Pricing Mechanism目 录
1导 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2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理论
2.1管理层收购的定义 4
2.2 管理层收购的动因分析 4
2.2.1.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4
2.2.2.国有企业产权体制的问题 4
2.2.3.MBO与国企改革背景的契合 5
3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 6
3.1.1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的问题 6
3.1.2管理层的历史贡献衡量问题 6
3.1.3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问题 6
3.2管理层收购中定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7
3.3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引发的思考 7
3.3.1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原则的思考 7
3.3.2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方式的思考 8
4新浪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案例研究
4.1新浪公司简介 9
4.2 管理层收购的过程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场化的定价机制问题 6
3.2管理层收购中定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7
3.3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引发的思考 7
3.3.1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原则的思考 7
3.3.2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方式的思考 8
4新浪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案例研究
4.1新浪公司简介 9
4.2 管理层收购的过程 9
4.3定价问题的案例研究 10
5针对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建议
5.1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价机制 11
5.2规范中介机构鼓励多方参与 11
5.3科学衡量管理层的贡献 11
5.4加强MBO定价过程中的信息披露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导 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管理层收购”(MBO)是企业的管理层从外界获取融资,购买本公司的分支机构或股份,使得公司的控制权、所有权相应发生变化,重新整合公司资产结构的一种杠杆收购。目前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伴随着不断地完善和规范,而其中最关键也是人们讨论更多的问题就是收购的公允性定价。
对于国内外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收购标的的不同。大多数国外企业因为他们大的硬件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他们的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很完善了,在公开市场中就会存在一个相对来说很公正的交易价格,他们常常将企业流通在外的全部股份进行收购;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收购时不会通过官方的流通市场进行,而是以协商收购为主,不过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交易价存在很大差别。
1.1.2 研究意义
我们把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定价问题集合统一进行了探讨,确定出合理的理论借鉴基础和对应的定价依据,这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有了相当积极的防范措施。本文研究的背景是配合我国当下的经济体制,找出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涵涉的多方面因素统一分析,以国内外多年的实战经验为参考,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于现实中管理层在进行收购时存在的很多定价不合理的现象,文章中也提出了针对定价依据问题比较合理的建议。合理的管理层收购定价将企业的产权清晰地暴露于公众,增加了公信力,并且投机风险也相应降低,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1.2 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是管理层收购的发源地,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实践研究经验。对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研究,整个西方国家也已经有了相当完善成熟的定价体系,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向人们证明了其研究成果。
Lynn W.Marples、Lal C.Chugh和Gerald P.Madden (1990)宣告其公司在某一个阶段进行了管理层收购,并且分析了此项举措对于公司股价波动的意义,证实管理层收购对于股市的大环境是有推动作用的,进一步说明通过管理层收购能使企业获利,所以在定价时考虑其未来潜在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在早前的一些报道中,很多外国专家指出,管理层收购之路其实是波澜起伏的,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收购时基本都获得了大数额的溢价收益(Poulsen和Lehn,1988),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到了1992年,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管理层收购再次得以复兴,这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的兴趣。
1.2.2国内研究现状
评估企业的客观价值存在是国外研究管理层收购定价的理论基础。但是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看,了解管理层收购的实际应用操作是当务之急,以下就总结了三个大的问题致力于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包括:(1)以每股净资产价值作为定价基础成为三大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多数专家认为这种引入标准是不完善的。胡晓玲指出当前的管理层收购定价并没有公平性而且其定价依据存在很大质疑。王晋南和赵颖等人认为只是拿每股净资产来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是片面的,在进行转让定价时很多细节是需要被考虑的,并不是只关注这单一的问题。(2)管理层的历史贡献问题使价格在确定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转机,这种焦点问题在经济圈内较为活跃。(3)更多的专家提到规范的市场竞价机制对管理层收购定价有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对于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并不是那么的有针对性,在实验研究方面也是相当的欠缺。我国的一些研究及重点分布于对每股净资产标准的评定上,对针对我国企业的定价机制和定价标准有待完善,更要根据我国具体的问题具体实施。
1.3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参考各种定价方法的优缺点,学习了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在我国情形下一些特殊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我国进行过管理层收购的一个案例,重新进行解析、研究,分析差异,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文章大体的基调是对比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的差别,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分析收购动因的产生,挖掘管理层收购定价合理性的确定因素,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定价机制中的不足,最后针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474.html
1导 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2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理论
2.1管理层收购的定义 4
2.2 管理层收购的动因分析 4
2.2.1.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4
2.2.2.国有企业产权体制的问题 4
2.2.3.MBO与国企改革背景的契合 5
3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管理层收购中的定价问题 6
3.1.1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的问题 6
3.1.2管理层的历史贡献衡量问题 6
3.1.3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问题 6
3.2管理层收购中定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7
3.3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引发的思考 7
3.3.1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原则的思考 7
3.3.2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方式的思考 8
4新浪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案例研究
4.1新浪公司简介 9
4.2 管理层收购的过程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场化的定价机制问题 6
3.2管理层收购中定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7
3.3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引发的思考 7
3.3.1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原则的思考 7
3.3.2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方式的思考 8
4新浪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案例研究
4.1新浪公司简介 9
4.2 管理层收购的过程 9
4.3定价问题的案例研究 10
5针对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建议
5.1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价机制 11
5.2规范中介机构鼓励多方参与 11
5.3科学衡量管理层的贡献 11
5.4加强MBO定价过程中的信息披露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导 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管理层收购”(MBO)是企业的管理层从外界获取融资,购买本公司的分支机构或股份,使得公司的控制权、所有权相应发生变化,重新整合公司资产结构的一种杠杆收购。目前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伴随着不断地完善和规范,而其中最关键也是人们讨论更多的问题就是收购的公允性定价。
对于国内外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收购标的的不同。大多数国外企业因为他们大的硬件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他们的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很完善了,在公开市场中就会存在一个相对来说很公正的交易价格,他们常常将企业流通在外的全部股份进行收购;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收购时不会通过官方的流通市场进行,而是以协商收购为主,不过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交易价存在很大差别。
1.1.2 研究意义
我们把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定价问题集合统一进行了探讨,确定出合理的理论借鉴基础和对应的定价依据,这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有了相当积极的防范措施。本文研究的背景是配合我国当下的经济体制,找出企业管理层收购定价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涵涉的多方面因素统一分析,以国内外多年的实战经验为参考,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于现实中管理层在进行收购时存在的很多定价不合理的现象,文章中也提出了针对定价依据问题比较合理的建议。合理的管理层收购定价将企业的产权清晰地暴露于公众,增加了公信力,并且投机风险也相应降低,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1.2 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是管理层收购的发源地,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实践研究经验。对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研究,整个西方国家也已经有了相当完善成熟的定价体系,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向人们证明了其研究成果。
Lynn W.Marples、Lal C.Chugh和Gerald P.Madden (1990)宣告其公司在某一个阶段进行了管理层收购,并且分析了此项举措对于公司股价波动的意义,证实管理层收购对于股市的大环境是有推动作用的,进一步说明通过管理层收购能使企业获利,所以在定价时考虑其未来潜在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在早前的一些报道中,很多外国专家指出,管理层收购之路其实是波澜起伏的,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收购时基本都获得了大数额的溢价收益(Poulsen和Lehn,1988),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到了1992年,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管理层收购再次得以复兴,这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的兴趣。
1.2.2国内研究现状
评估企业的客观价值存在是国外研究管理层收购定价的理论基础。但是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看,了解管理层收购的实际应用操作是当务之急,以下就总结了三个大的问题致力于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包括:(1)以每股净资产价值作为定价基础成为三大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多数专家认为这种引入标准是不完善的。胡晓玲指出当前的管理层收购定价并没有公平性而且其定价依据存在很大质疑。王晋南和赵颖等人认为只是拿每股净资产来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是片面的,在进行转让定价时很多细节是需要被考虑的,并不是只关注这单一的问题。(2)管理层的历史贡献问题使价格在确定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转机,这种焦点问题在经济圈内较为活跃。(3)更多的专家提到规范的市场竞价机制对管理层收购定价有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对于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研究并不是那么的有针对性,在实验研究方面也是相当的欠缺。我国的一些研究及重点分布于对每股净资产标准的评定上,对针对我国企业的定价机制和定价标准有待完善,更要根据我国具体的问题具体实施。
1.3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参考各种定价方法的优缺点,学习了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在我国情形下一些特殊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我国进行过管理层收购的一个案例,重新进行解析、研究,分析差异,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文章大体的基调是对比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的差别,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分析收购动因的产生,挖掘管理层收购定价合理性的确定因素,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定价机制中的不足,最后针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