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影响
目 录
1 引言 1
2 税收统筹概述 1
2.1 税收筹划的概念 1
2.2 税收筹划的作用 3
3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5
3.1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5
3.2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5
4 不同折旧方法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7
4.1年限平均法 7
4.2 工作量法 7
4.3 双倍余额递减法 8
4.4 年数总和法 8
5 选择折旧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事项 9
5.1 不同税制条件需要选择不同折旧方式 9
5.2 不同发展企业需要选择不同折旧方式 10
5.3 不同内部性质的企业需要选择不同折旧的方法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对企业产生不同的预期利润,同时也对企业所得税有不同的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或是我国都比较注重折旧方法的钻研、应用和发展。折旧方法直接对计提的折旧额产生影响,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收入和纳税额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全面了解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各种不同的方法。
2 税收统筹概述
2.1 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是我国纳税人按税法的规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来降低纳税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税收筹划与避税不同,它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但是税收筹划也不光光是“事前”行为。
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伴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依法治税”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履行的义务。所以,税收筹划一定会在市场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中成为企业降低纳税成本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从长久发展出发,一定会避免偷税、漏税等行为,转而有效合理的税收筹划,使企业合法规范的经营下去。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筹划,税收筹划也是企业各种筹划的一种。因此,税收筹划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必要的选择。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在税法的规定下,企业管理者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追求企业的最大效益,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发展的利益。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企业一些必要的权益。税收筹划就是这种具有法律意识的主动行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从事经营活动,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有选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其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属于企业正当经济权益。税收筹划没有超越纳税人权利的范畴,是正当权利。反对纳税人合法正当的税收筹划活动,恰恰会诱发或促使纳税人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其中自然包括税收筹划权利。
税收筹划与避税不同。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避税,是对税收筹划在认识上最大的误区。税收筹划与避税从其表面上看有其相似之处,但是从两者本质上看是不同的。避税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或各国税收协定的不完善之处,通过经营和财务上的安排,以达到归避或减少税收负担的目的。避税虽然不违法,但是有悖于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和导向,而且侵害了国家利益,由于避税采取的是不正当手段,故意钻税法的空子,尤其与国家提倡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税、以德治税的方针相违背,因而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税务部门也是持反对态度的。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顺应税法意图,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实现降低纳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避税与税收筹划虽然都是不违法的,但所采用的具体做法有本质的差别,避税只针对税法的某个漏洞,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税收效益,但却无助于长期的经营与发展,也有悖于道德规范。税收筹划则是着眼于企业总体决策和长期利益,谋取的节税利益是合法的、正当的。实践证明,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改善经营方式、培养纳税意识和增加后续税源等。由于税收筹划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是合法和规范的,所以,国家也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的。
税收筹划不仅仅是“事前”行为。如在进行增值税税收筹划时,相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就是“事前”行为;反过来,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便是“事后”行为。又如一个会计期间相对于前一个会计期间的税收筹划,就是“事后”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在纳税事务发生之前,税收筹划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指导作用。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税法规定以及相关政策,作出具有预见性的、全局性的纳税方案,以减少企业纳税成本,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纳税事务发生时,税收筹划的重点是企业纳税运作方案的实施,帮助企业减少纳税风险和边际损失。纳税义务发生后,税收筹划的作用是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和考核。可见,税收筹划应是“事前”、“事中”、“事后”的一个完整过程,需要前后兼顾,在动态发展中把握税收筹划重点。
以上几种对税收筹划的表述,都揭示了税收筹划的本质特征,即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然而,从税收筹划的实践来看,这些表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突出表现在对税收筹划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不准确,要么界定过窄,仅把其理解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运用;要么界定过宽,主要包括节税筹划即将税收筹划外延延伸到各种类型的少缴税多缴税的行为,甚至将逃税策划、欠税筹划都包括在税收筹划的概念中;要么干脆避而不谈。我们认为,税收筹划,除了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全使用外,还包括对其他选择性条款的比较和运用。归纳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税收筹划的概念表述为:税收筹划是市场法人主体在遵守税法及其他法规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和依据税法中的“允许”与“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项目和内容等,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以获取最大税收利益。
2.2 税收筹划的作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税收筹划在英国就被社会所关注和法律认可,随后在各国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实际运用。税收筹划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入世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通行的广泛应用。税收筹划也必将为我国所认知和采用。因此,税收筹划在社会中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2.1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直接作用于市场,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对国家政策作出正确积极的回应,政府更希望能尽量缩小这种政策时滞。所以,税收筹划就意味着纳税人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并且做到对国家税收政策意图的准确把握。通过对纳税方案的择优,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更好更快地发挥国家的税收宏观调控职能。
第四.五年的折旧额为:(410000-164000-98400-59040-10000)/2=39280(元)
应计提折旧总额:400000 元
1 引言 1
2 税收统筹概述 1
2.1 税收筹划的概念 1
2.2 税收筹划的作用 3
3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5
3.1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5
3.2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5
4 不同折旧方法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7
4.1年限平均法 7
4.2 工作量法 7
4.3 双倍余额递减法 8
4.4 年数总和法 8
5 选择折旧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事项 9
5.1 不同税制条件需要选择不同折旧方式 9
5.2 不同发展企业需要选择不同折旧方式 10
5.3 不同内部性质的企业需要选择不同折旧的方法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对企业产生不同的预期利润,同时也对企业所得税有不同的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或是我国都比较注重折旧方法的钻研、应用和发展。折旧方法直接对计提的折旧额产生影响,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收入和纳税额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全面了解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各种不同的方法。
2 税收统筹概述
2.1 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是我国纳税人按税法的规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来降低纳税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税收筹划与避税不同,它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但是税收筹划也不光光是“事前”行为。
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伴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依法治税”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履行的义务。所以,税收筹划一定会在市场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中成为企业降低纳税成本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从长久发展出发,一定会避免偷税、漏税等行为,转而有效合理的税收筹划,使企业合法规范的经营下去。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筹划,税收筹划也是企业各种筹划的一种。因此,税收筹划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必要的选择。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在税法的规定下,企业管理者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追求企业的最大效益,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发展的利益。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企业一些必要的权益。税收筹划就是这种具有法律意识的主动行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从事经营活动,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有选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其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属于企业正当经济权益。税收筹划没有超越纳税人权利的范畴,是正当权利。反对纳税人合法正当的税收筹划活动,恰恰会诱发或促使纳税人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其中自然包括税收筹划权利。
税收筹划与避税不同。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避税,是对税收筹划在认识上最大的误区。税收筹划与避税从其表面上看有其相似之处,但是从两者本质上看是不同的。避税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或各国税收协定的不完善之处,通过经营和财务上的安排,以达到归避或减少税收负担的目的。避税虽然不违法,但是有悖于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和导向,而且侵害了国家利益,由于避税采取的是不正当手段,故意钻税法的空子,尤其与国家提倡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税、以德治税的方针相违背,因而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税务部门也是持反对态度的。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顺应税法意图,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实现降低纳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避税与税收筹划虽然都是不违法的,但所采用的具体做法有本质的差别,避税只针对税法的某个漏洞,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税收效益,但却无助于长期的经营与发展,也有悖于道德规范。税收筹划则是着眼于企业总体决策和长期利益,谋取的节税利益是合法的、正当的。实践证明,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改善经营方式、培养纳税意识和增加后续税源等。由于税收筹划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是合法和规范的,所以,国家也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的。
税收筹划不仅仅是“事前”行为。如在进行增值税税收筹划时,相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就是“事前”行为;反过来,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便是“事后”行为。又如一个会计期间相对于前一个会计期间的税收筹划,就是“事后”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在纳税事务发生之前,税收筹划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指导作用。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税法规定以及相关政策,作出具有预见性的、全局性的纳税方案,以减少企业纳税成本,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纳税事务发生时,税收筹划的重点是企业纳税运作方案的实施,帮助企业减少纳税风险和边际损失。纳税义务发生后,税收筹划的作用是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和考核。可见,税收筹划应是“事前”、“事中”、“事后”的一个完整过程,需要前后兼顾,在动态发展中把握税收筹划重点。
以上几种对税收筹划的表述,都揭示了税收筹划的本质特征,即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然而,从税收筹划的实践来看,这些表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突出表现在对税收筹划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不准确,要么界定过窄,仅把其理解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运用;要么界定过宽,主要包括节税筹划即将税收筹划外延延伸到各种类型的少缴税多缴税的行为,甚至将逃税策划、欠税筹划都包括在税收筹划的概念中;要么干脆避而不谈。我们认为,税收筹划,除了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全使用外,还包括对其他选择性条款的比较和运用。归纳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税收筹划的概念表述为:税收筹划是市场法人主体在遵守税法及其他法规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和依据税法中的“允许”与“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项目和内容等,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以获取最大税收利益。
2.2 税收筹划的作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税收筹划在英国就被社会所关注和法律认可,随后在各国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实际运用。税收筹划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入世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通行的广泛应用。税收筹划也必将为我国所认知和采用。因此,税收筹划在社会中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2.1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直接作用于市场,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对国家政策作出正确积极的回应,政府更希望能尽量缩小这种政策时滞。所以,税收筹划就意味着纳税人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并且做到对国家税收政策意图的准确把握。通过对纳税方案的择优,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更好更快地发挥国家的税收宏观调控职能。
第四.五年的折旧额为:(410000-164000-98400-59040-10000)/2=39280(元)
应计提折旧总额:400000 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