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障碍与对策思考
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障碍与对策思考[20200210135212]
摘 要: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如何养老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当前社会养老供给资源短缺,养老已然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难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缓解我国社会养老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我国曾在一些城市试点过“以房养老”,但是在推广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阻碍,为了推进“以房养老”模式的发展,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化解“以房养老”在我国的不适应,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养老问题。本文从我国以房养老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以房养老”模式在推广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以房养老阻碍思考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2
2 “以房养老”模式概述 4
2.1“以房养老”的含义 4
2.2“以房养老”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4
3 “以房养老”模式的提出与发展现状 5
3.1“以房养老”模式的提出 5
3.2“以房养老”的试点情况 5
4 “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障碍与问题 7
4.1房屋产权的限制问题 7
4.2“以房养老”机构的信用问题 7
4.3房地产市场成熟度问题 8
4.4传统的养老观念问题 8
4.5养老机构不足问题 8
4.6多数金融机构持观望态度 9
5 推进“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10
5.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10
5.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提供担保 10
5.3规范房地产市场 11
5.4加强对以房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 11
5.5大力构建养老设施,完善养老机制 11
5.6可以以无子女家庭和失独家庭为试点人群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跟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截至到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3%。[ 李欧,《浅析在我国开展“以房养老”项目的研究》,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3,卷号(3):403.]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龄化社会了,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老龄化较严重的国家,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做“未富先老”,其实有许多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并没有太多的积蓄,退休金又低,养老保险也缺失,甚至还有一部分老人是没有养老保险的,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加大了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老年人本就薄弱的经济实力, 如果他们再不幸得了什么疾病或者生活遇到一些困难急需用钱的, 那他们的生活可想而知会陷入怎样的困境。怎样才能使老人能够享受他们的晚年生活,又能使其子女的负担减轻, 这是放在全社会眼前的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养老保险制度也有着诸多缺陷,为了解决养老难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以房养老”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原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的赖明在2006年03月的两会上,提出了“60岁前人养房, 60岁后房养人”, 并提议成立课题组,对以房养老的可行性进行调研, 挑选大城市做为试点, 等这一模式发展成熟后再推广至全国。其实大部分老人通过自己年轻时的辛勤,基本都已经拥有了至少一套的房产,“以房养老”的提出就是以这点为依凭的。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模式, 就是将自有产权房和养老保障紧密地串在了一起, 丰富了现有的较为单一的养老模式, 是对完善养老机制的重大补充。
首先,“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 既可以减轻国家养老保障的压力,同时也使独生子女的赡养老人们的压力减小了。当前,“4+2+1”的家庭模式普遍存在在当今社会,面对较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对如今的独生子女一代而言,用自己的能力来稳妥的给家中众多老年人一个天伦之乐的晚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老年人晚年开销也在不断增加。我们都终将老去,如何养老对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只有将现存的养老问题巧妙处理好,才能使老年人安心享受晚年, 才能使年轻人更安心工作, 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对于我们一些陈旧观念的挑战,可以促使子女们更加独立,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其次, “以房养老”若能顺利实施,老人们手头有了闲置的资金,就能刺激消费,减少在银行的储蓄,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如今来自社会的各方各面的压力,使得人们喜欢将资金存起来而抑制消费。比如说工作的时候领的工资出去日常必要开销,其余的人们大多都会存起来,说这是存着以后养老用的,而“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出,正好缓解甚至可以说解除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后顾之忧。人们可以将这部分钱拿出来消费,这样既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也在与此同时拉动了商品流通,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
最后, “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对房地产、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很有益的作用。“以房养老”模式给房地产、保险等行业都拓展了新的业务类型。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发展“以房养老”模式,会使市面上的二手房数量明显增加,而二手房的价格肯定要比新房价格便宜很多,对很多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所以二级市场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可以对近年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和不断上涨的房价起到抑制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保险等金融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业务,这必将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经营创新。金融机构不能光想着要盈利,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将这个新型养老模式做起来,从而使国家、金融机构和民众都能从中受益。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以房养老”在我国受挫原因的讨论:一些学者指出首先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得老人们在思想上就难以接受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其次我国在以房养老方面尚未公布具体的法律和法规,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和老人双方的利益都难以得到保障。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也正在为我国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一般只有70年这一特殊国情而感到担忧。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不完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是无法保证。
在完善我国以房养老政策的对策方面:学者们主要认为要尽快出台“以房养老”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细化,具体化;要将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出面做担保;应该加大对“以房养老”的宣传力度,打破陈旧的养老观念,鼓励老年人以房养老,再选取合适的城市和人群做试点,进行一步一步的推广。
摘 要: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如何养老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当前社会养老供给资源短缺,养老已然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难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缓解我国社会养老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我国曾在一些城市试点过“以房养老”,但是在推广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阻碍,为了推进“以房养老”模式的发展,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化解“以房养老”在我国的不适应,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养老问题。本文从我国以房养老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以房养老”模式在推广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以房养老阻碍思考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2
2 “以房养老”模式概述 4
2.1“以房养老”的含义 4
2.2“以房养老”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4
3 “以房养老”模式的提出与发展现状 5
3.1“以房养老”模式的提出 5
3.2“以房养老”的试点情况 5
4 “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障碍与问题 7
4.1房屋产权的限制问题 7
4.2“以房养老”机构的信用问题 7
4.3房地产市场成熟度问题 8
4.4传统的养老观念问题 8
4.5养老机构不足问题 8
4.6多数金融机构持观望态度 9
5 推进“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10
5.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10
5.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提供担保 10
5.3规范房地产市场 11
5.4加强对以房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 11
5.5大力构建养老设施,完善养老机制 11
5.6可以以无子女家庭和失独家庭为试点人群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跟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截至到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3%。[ 李欧,《浅析在我国开展“以房养老”项目的研究》,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3,卷号(3):403.]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龄化社会了,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老龄化较严重的国家,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做“未富先老”,其实有许多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并没有太多的积蓄,退休金又低,养老保险也缺失,甚至还有一部分老人是没有养老保险的,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加大了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老年人本就薄弱的经济实力, 如果他们再不幸得了什么疾病或者生活遇到一些困难急需用钱的, 那他们的生活可想而知会陷入怎样的困境。怎样才能使老人能够享受他们的晚年生活,又能使其子女的负担减轻, 这是放在全社会眼前的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养老保险制度也有着诸多缺陷,为了解决养老难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以房养老”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原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的赖明在2006年03月的两会上,提出了“60岁前人养房, 60岁后房养人”, 并提议成立课题组,对以房养老的可行性进行调研, 挑选大城市做为试点, 等这一模式发展成熟后再推广至全国。其实大部分老人通过自己年轻时的辛勤,基本都已经拥有了至少一套的房产,“以房养老”的提出就是以这点为依凭的。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模式, 就是将自有产权房和养老保障紧密地串在了一起, 丰富了现有的较为单一的养老模式, 是对完善养老机制的重大补充。
首先,“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 既可以减轻国家养老保障的压力,同时也使独生子女的赡养老人们的压力减小了。当前,“4+2+1”的家庭模式普遍存在在当今社会,面对较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对如今的独生子女一代而言,用自己的能力来稳妥的给家中众多老年人一个天伦之乐的晚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老年人晚年开销也在不断增加。我们都终将老去,如何养老对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只有将现存的养老问题巧妙处理好,才能使老年人安心享受晚年, 才能使年轻人更安心工作, 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对于我们一些陈旧观念的挑战,可以促使子女们更加独立,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其次, “以房养老”若能顺利实施,老人们手头有了闲置的资金,就能刺激消费,减少在银行的储蓄,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如今来自社会的各方各面的压力,使得人们喜欢将资金存起来而抑制消费。比如说工作的时候领的工资出去日常必要开销,其余的人们大多都会存起来,说这是存着以后养老用的,而“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出,正好缓解甚至可以说解除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后顾之忧。人们可以将这部分钱拿出来消费,这样既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也在与此同时拉动了商品流通,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
最后, “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对房地产、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很有益的作用。“以房养老”模式给房地产、保险等行业都拓展了新的业务类型。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发展“以房养老”模式,会使市面上的二手房数量明显增加,而二手房的价格肯定要比新房价格便宜很多,对很多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所以二级市场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可以对近年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和不断上涨的房价起到抑制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保险等金融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业务,这必将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经营创新。金融机构不能光想着要盈利,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将这个新型养老模式做起来,从而使国家、金融机构和民众都能从中受益。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以房养老”在我国受挫原因的讨论:一些学者指出首先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得老人们在思想上就难以接受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其次我国在以房养老方面尚未公布具体的法律和法规,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和老人双方的利益都难以得到保障。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也正在为我国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一般只有70年这一特殊国情而感到担忧。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不完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是无法保证。
在完善我国以房养老政策的对策方面:学者们主要认为要尽快出台“以房养老”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细化,具体化;要将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出面做担保;应该加大对“以房养老”的宣传力度,打破陈旧的养老观念,鼓励老年人以房养老,再选取合适的城市和人群做试点,进行一步一步的推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