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中文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在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行动起来。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低碳增长模式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先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入手,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后再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一些顺应低碳经济的创新性措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低碳经济的概述 1
2.1 低碳经济的定义 1
2.2 低碳经济的特征 1
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2
3 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
3.1 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影响 3
3.2 低碳经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5
3.3 低碳经济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6
4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6
4.1 低碳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相关理论还不成熟 6
4.2 企业员工低碳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短期性弊端 7
4.3 政府的监管与处罚力度不够 8
5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9
5.1 转变财务理念,树立低碳发展的长期目标 9
5.2 考虑低碳影响,适时采取低碳筹资策略 9
5.3 适应低碳环境,完善企业投资策略 10
5.4 制定以人为本的利润分配政策,有效回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低碳财务风险 11
5.5 政府加强制度管理,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随着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地被人们所熟知,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转换为低碳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运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被普遍认为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因此新时代下企业将低碳理念逐步根植于财务管理之中已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内部方面,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思想不够高,对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缺乏深刻认识,同时我国政府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低碳财务管理制度尚不成熟,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检查力度还不够[1]。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增加其抵御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转变,是促进企业良好有序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因此,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低碳经济的概述
2.1 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是以耗能少、排放少、污染少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迈出的崭新的一步。其本质是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包含了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改变,这将掀起一场世界性革命[2]。
2.2 低碳经济的特征
2.2.1 先进性
低碳经济的发展主旨与以往的传统理念相比具有先进性。如今能源资源日益枯竭,以排放大、能耗高、产生污染物多为特点的传统经济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损伤,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低碳经济旨在使每单位碳排放所带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或附加值更高,强调提高碳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节能减排并未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程度也未受到影响,经济仍处于发展之中。低碳经济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节能环保的大环境相适应。
2.2.2 创新性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较低碳经济具有创新性。工业化时代以来,GDP的高低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却减少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思考。虽有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这些近年来新的理论出现,但实质上与传统经济相比并未做出多大改版。低碳经济新引入了碳排放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强调对碳的排放进行测量。低碳化目标以技术创新来实现,必然会推动技术创新,引起社会各界形成新的技术发展潮流。
2.2.3 阶段性
与传统经济相对照低碳经济的发展周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低碳经济所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高能源利用率、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在当今的气候环境和能源条件下,满足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如果低碳经济能获得成功,较好地解决了气候环境问题,新能源可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接下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的必然会产生改变和转移。因而,低碳经济具备一定的阶段性,当前的发展阶段渡过以后,更高的经济发展目的和追求也将应运而生。
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2.3.1 生态环境恶化
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以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及环境的重度污染为代价来实现的,持续性的工业污染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化石燃料中燃煤的碳排放系数是最高的,而我国约76%的能源生产为煤炭。据调查,排入大气中的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70%的烟尘均来自燃煤。我国煤炭利用水平较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单位能源消费量是西方发达国家4~14倍,我国所用的大部分耗能产品的每单位消耗量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但煤炭平均利用率仅为30%,比世界国际平均水平低8%左右,相当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程度[3]。此外,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负面效应问题十分严重,煤炭的使用、加工过程中的部分中间产物、副产物以及废弃物会导致资源的破坏及环境的污染,资源的修复与成本较高。
2.3.2 低碳扶持与高碳限制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运用,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出,围绕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的,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增加碳汇,加快构成以低碳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我国于2005年出台了《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其目的是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4]。
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企业活动时应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我国现已出台了6 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 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发布了 《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法规。2000 年11 月6日,我国又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8]。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 《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的出台与实施能为低碳经济提供良好的约束环境,为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法律环境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强制执行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属于硬约束,这将影响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逐步出台并完善的诸多法规将会使企业可使用的原材料范围逐渐缩小,根据供需原理,由于原材料供应量无法满足过多企业的需求,会致使原材料价格上涨,这无疑会导致企业资源使用成本增加。同时法律环境变化还会增加固定资产减值风险,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将会强制性的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固定资产随时面临减值的可能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0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