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以海尔集团为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市场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会计信息化给会计数据处理和审计工作效能等方面带来很多的变化,但是,我国在审计方面的信息化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给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影响,主要是对审计的标准和准则、线索、技术方法、审计软件、审计人员等方面。所以,要使企业的审计工作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可以从完善信息化审计标准和准则、加强对会计信息正确性的审计,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方法,完善审计软件的功能,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等方面入手。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 研究方法 1
2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理论概述 1
2.1 会计信息化概述 1
2.2 审计理论概述 3
3 海尔集团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4
3.1 企业简介 4
3.2 会计信息化现状 4
3.3 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5
4 海尔集团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7
4.1 系统控制风险 7
4.2 软件系统风险 7
4.3 人员操作风险 8
4.4 计算机舞弊风险 8
4.5 职业道德风险 8
5 海尔集团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策 9
5.1 完善信息化审计标准和准则 9
5.2 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审计 10
5.3 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方法 11
5.4 完善审计软件的功能 11
5.5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21世纪,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已经步入管理信息化的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会计工作引入计算机技术,出现了大热的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逐渐磨合,并且配合进一步发展的信息技术,会计电算化逐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为现在的会计信息化[1]。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环境由传统的人工处理转变为全面的计算机处理,在享受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快速的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冲击。
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促使传统的审计工作必须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应尽快制定出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全新的审计模式,实现审计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方法
针对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这一课题,首先,会计信息化和审计的理论部分进行阐述,并选取海尔集团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海尔集团的实际情况,分析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探究海尔集团面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应对之策,希望对我国审计行业制定新形势下的审计制度提供帮助。
2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理论概述
2.1 会计信息化概述
2.1.1 会计信息化基本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电算化发展而来的一个会计理论界的新概念,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会计信息化,体现了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长期实践经验和思考[2]。理论上讲,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信息资源进行获取、传输、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外部信息需求者快速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它体现了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入各行各业,促进各项产业的进步与发展[3]。传统的会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由原本的全纸质化的工作模式逐渐演变为全计算机化的工作模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为管理者提供了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协助。与传统会计相比较,它表现出以下特点:
普遍性
事实上,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仍然是以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为基础,还没有建立起符合信息化发展的全新的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要在会计理论、会计教育、会计管理、会计工作领域形成普遍性的应用。
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将企业会计业务进行重组,以此来支持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实现会计领域的信息集成,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集成;二是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使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无缝连接。三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录入次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同时信息的共享保持了信息的一致性。
动态性
会计信息化下的信息数据收集、处理都是实时性的、动态的,相关业务一旦发生就要立即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等待处理。同样的会计数据一旦进入系统,系统就会立刻做出反应,根据系统的设定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整理过程,使系统可以实时反应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态,更加方便于管理者及时的做出经营决策。
渐进性
渐进性即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互适应的过程。首先,是信息技术适应传统的会计模式,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传统会计模式通过部分调整以达到信息技术的大范围使用;最后,是利用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会计模式,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在内的全方位的会计信息化。
2.1.3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区别
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虽然都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会计工作,但是,会计电算化没有跳出传统手工记账的框架,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4]。
产生的背景不同
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为了满足工业化环境下大量会计工作需要处理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利用部分计算机技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造就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企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必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目标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基于传统的手工记账,利用计算机技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资源实现全面地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为企业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手段不同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针对单机处理的计算机设立的,而会计信息化依赖的是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
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内部的业务处理,主要实现的就是记账、转账和编制报表等功能。会计信息化除了完成财务方面的业务处理,还有企业经营者需要的决策分析等功能,充分考虑到了管理层的使用需求。
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 研究方法 1
2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理论概述 1
2.1 会计信息化概述 1
2.2 审计理论概述 3
3 海尔集团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4
3.1 企业简介 4
3.2 会计信息化现状 4
3.3 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5
4 海尔集团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7
4.1 系统控制风险 7
4.2 软件系统风险 7
4.3 人员操作风险 8
4.4 计算机舞弊风险 8
4.5 职业道德风险 8
5 海尔集团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策 9
5.1 完善信息化审计标准和准则 9
5.2 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审计 10
5.3 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方法 11
5.4 完善审计软件的功能 11
5.5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21世纪,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已经步入管理信息化的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会计工作引入计算机技术,出现了大热的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逐渐磨合,并且配合进一步发展的信息技术,会计电算化逐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为现在的会计信息化[1]。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环境由传统的人工处理转变为全面的计算机处理,在享受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快速的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冲击。
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促使传统的审计工作必须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应尽快制定出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全新的审计模式,实现审计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方法
针对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这一课题,首先,会计信息化和审计的理论部分进行阐述,并选取海尔集团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海尔集团的实际情况,分析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探究海尔集团面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应对之策,希望对我国审计行业制定新形势下的审计制度提供帮助。
2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理论概述
2.1 会计信息化概述
2.1.1 会计信息化基本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电算化发展而来的一个会计理论界的新概念,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会计信息化,体现了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长期实践经验和思考[2]。理论上讲,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信息资源进行获取、传输、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外部信息需求者快速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它体现了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入各行各业,促进各项产业的进步与发展[3]。传统的会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由原本的全纸质化的工作模式逐渐演变为全计算机化的工作模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为管理者提供了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协助。与传统会计相比较,它表现出以下特点:
普遍性
事实上,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仍然是以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为基础,还没有建立起符合信息化发展的全新的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要在会计理论、会计教育、会计管理、会计工作领域形成普遍性的应用。
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将企业会计业务进行重组,以此来支持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实现会计领域的信息集成,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集成;二是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使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无缝连接。三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录入次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同时信息的共享保持了信息的一致性。
动态性
会计信息化下的信息数据收集、处理都是实时性的、动态的,相关业务一旦发生就要立即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等待处理。同样的会计数据一旦进入系统,系统就会立刻做出反应,根据系统的设定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整理过程,使系统可以实时反应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态,更加方便于管理者及时的做出经营决策。
渐进性
渐进性即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互适应的过程。首先,是信息技术适应传统的会计模式,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其次,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传统会计模式通过部分调整以达到信息技术的大范围使用;最后,是利用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会计模式,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在内的全方位的会计信息化。
2.1.3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区别
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虽然都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会计工作,但是,会计电算化没有跳出传统手工记账的框架,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4]。
产生的背景不同
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为了满足工业化环境下大量会计工作需要处理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利用部分计算机技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造就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企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必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目标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基于传统的手工记账,利用计算机技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资源实现全面地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为企业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手段不同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针对单机处理的计算机设立的,而会计信息化依赖的是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
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内部的业务处理,主要实现的就是记账、转账和编制报表等功能。会计信息化除了完成财务方面的业务处理,还有企业经营者需要的决策分析等功能,充分考虑到了管理层的使用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