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研究以华谊兄弟为例(附件)

摘 要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筹资渠道,为其带来更多有效的资金,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完善了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创新机制。但同时由于创业板市场的不成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筹资方式没有真正的多样化,资金配置、利用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以华谊兄弟为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进行研究。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现状做基本的了解,再进一步具体计算华谊兄弟财务指标,运用比率分析的方法对华谊兄弟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偏好股权筹资,忽视其他筹资方式,筹资成本高,筹资风险大,筹集到的资金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等问题,并从资金的筹集效率、配置效率和治理效率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Keywords:the GEM listed companies;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financial indica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选题的目的 1
1.1.2 选题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4
1.3.1 文献研究法 4
1.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4
1.3.3 定量分析法 4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创业板市场概念界定 5
2.2 创业板上市公司概念界定 5
2.3 创业板上市公司现有筹资方式 5
2.3.1 股权筹资 5
2.3.2 债券筹资 5
2.3.3 银行借款筹资 6
2.3.4 内源筹资 6
2.4 筹资效率概念界定 6
3 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分析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现状 7
3.1.1 筹资结构现状 7
3.1.2 筹资效率现状 7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分析 7
3.2.1 华谊兄弟简介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银行借款筹资 6
2.3.4 内源筹资 6
2.4 筹资效率概念界定 6
3 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分析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现状 7
3.1.1 筹资结构现状 7
3.1.2 筹资效率现状 7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分析 7
3.2.1 华谊兄弟简介 7
3.2.2 评价指标计算 8
3.2.3 评价指标分析 9
4 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到位不及时 13
4.2 筹资成本高 13
4.3 筹资风险大 13
4.4 资金管理能力较弱 14
4.5 筹资结构不合理 14
5 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筹资效率对策
5.1 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 15
5.1.1 提高资金及时到位率 15
5.1.2 降低筹资成本 15
5.2 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配置效率 15
5.2.1 降低财务风险 15
5.2.2 提高盈利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 15
5.3 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16
5.3.1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16
5.3.2 控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快速发展有效经营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就是筹集资金的效率。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分为外部筹资效率与内部筹资效率,筹资方式主要有有股权筹资、债券筹资、银行借款筹资和内源筹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筹资方式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渠道,促进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迅速发展。但这些筹资方式依然存在许多弊端和局限性,比如创业板市场筹资状态一直处于非均衡状态,企业偏好股权筹资,忽视其他筹资方式,在资金的即时到帐、现金流量管理、资金的合理安排等问题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本文选取了在创业板首批上市的华谊兄弟为案例,对筹资效率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和意见。
1.1.2 选题的意义
创业板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筹资效率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快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丰富筹资效率的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颇多,但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筹资效率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企业筹资效率方面的研究。
有利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对不同筹资方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筹资效率的研究能使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其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来获取必要的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其筹资成本,对企业合理资本结构的保证,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和筹资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利于国家制定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筹资决策的制度政策。筹资问题是制约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筹资效率的研究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提高筹资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958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他们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无关[1]。该理论促进了企业筹资理论的发展,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obichek和Myers在1966年提出了权衡理论,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以外的各种假定,认为企业可以利用税收屏蔽的作用,通过增加债务来增加企业价值[2]。之后在1976年Jensen和Meckling率先提出了用代理成本的观点来研究资本结构问题[3]。在1984年Myers和Majiluf提出了资本结构的确定是为了缓和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公司投资决策的无效率[4]。2000年Nilsson从控制权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使得家族企业的筹资效率在资本市场上位居前列的原因是由于其采用内源筹资为主,把握资金流向[5]。这些理论推动了企业筹资理论的发展,对规范企业筹资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Hansen在2004年对实施SEO的331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业绩下滑最多的是发行股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次是发行可转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最低的是发型债券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同时发现筹资数额越大公司业绩下降的程度越大[6]。
Claracardone,Margarita Samartin在2005年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论证在资本市场筹资难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向信用市场转换的可行性[7]。该研究从企业与银行利益关系的角度着手,提出了新的思路,促进了筹资效率的研究。
B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3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