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
目 录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1
(一)国外研究论述 1
(二)国内研究论述 2
(三)研究的意义 2
三、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来源 3
(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理论 3
(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 3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四、 实施必要性 4
(一)从国家角度来看 4
(二)从经济发展来看 4
(三)从资源层面看 4
(四)从保障劳工利益看 5
五、 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5
(一)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5
(二)相关理论的发展 5
(三)会计实务的发展 5
六、 对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 6
(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6
(二)我国政府的对策 6
(三)企业的对策 8
七、 结论与展望 8
(一)结论 8
(二)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研究背景
何为企业?简单来说企业就是人们赚钱的工具。企业的着眼点是经济利益。这是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盲目追求利润所给企业下的一个狭隘的定义。18世纪亚当斯密写了一本著作《国富论》,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为企业上述的这种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时的企业发展虽然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积累。但是却也出现了许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社会问题,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假冒伪劣,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发现企业仅仅只追求利润是不可取的。一味的索取只能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所以企业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企业管理层终于认识到企业的发展要对社会负责。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从微观利益转向宏观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西方国家,他们意识到企业和社会的矛盾之后纷纷寻求改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假冒伪劣,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发现企业仅仅只追求利润是不可取的。一味的索取只能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所以企业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企业管理层终于认识到企业的发展要对社会负责。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从微观利益转向宏观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西方国家,他们意识到企业和社会的矛盾之后纷纷寻求改变。企业发布对环境对社会影响的信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如此以来,这给我国提供了借鉴经验。我们必须克服企业的自我中心主义,意识到自身的社会性。所以也要让我国的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克服盲目追求利润的倾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来说意义深远。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论述
第三次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增长迅猛,但是社会矛盾却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在发展经济的情况下解决这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运而生。之前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追求高收益,所以造成了企业短期化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协调企业矛盾。西方率先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谋利,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公众期望。所以企业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恪守法律法规。这样就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它是对对政府、公众、环境以及劳工负责。它是建立在会计的基础上,却是从整个社会出发,为国家经济管理服务。服务对象增加,核算范围扩大,这是其主要特点。它从社会的角度上进行核算社会成本。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利他主义,这是企业重大的转变。
美国经济基础雄厚,会计理论发展先进。最先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是戴维F林诺维斯。他是论述社会责任会计的第一人,率先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在他的启发之下,社会责任会计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其后的埃斯坦斯在1976年写了《企业社会会计》一书。杰佛里阿潘教授与李H瑞德堡教授他们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了论述。其中包括计量方面的问题,国家间的报告形式的差别等。1984年的《社会经济会计》的作者是贝奥尔科,他全方位的研究了社会责任会计。同年还有托尼蒂克的《企业社会会计》。特雷佛干布林在《社会会计学》中提出要变革会计学,把经济、社会和会计相结合,而不是只研究会计,因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2001年,laurent Leduc 的《社会责任计量》等等都为国外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有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披露内容的发展上也是经历了一些曲折。人们认识到责任会计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承担却有疑虑。刚开始只是提供一些财务方面的信息,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后来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逐渐加入到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广泛披露为责任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件。1980年,英国出版《公司报告》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号召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同时出具社会报告。这其中包括公司前景,就业报告,公司目标。这样股东以外的社会成员就了解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这种提供非财务方面信息的做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97年,西蒙《构建公司受托责任》又加入了道德,审计方面的内容。这样会计和道德审计挂钩,责任会计的发展愈加完善。企业和社会的矛盾逐渐得到解决。2001年,经济优先权委员会对责任信息的披露做了规范。规范从工资报酬、安全卫生、工作时间等方面系统全面的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做了要求。
(二)国内研究论述
责任会计在我国总体上来说只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我国企业片面追求金钱这是不争的事实。认识上的缺失以及刻意的回避,甚至有的企业认为承担责任完全是一种损失。他们拒绝承担责任,一心只追逐利益,带来了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点就是让企业广泛的承担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寥寥无几。这也与我国政府有关。法律不健全,执行效率低下,助长了歪风邪气。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困难与前景同在。目前我国权威性的理论著作甚少,对其核算内容的计量方法或者说是对实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国研究仅仅是对资源会计的研究。不能否认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和理论中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陈今池认为企业活动会给社会带来影响,对社会责任进行计量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企业。责任会计要从计量和报告出发,企业的履约有利于我们对企业的正确了解。企业的社会贡献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张蓉则对企业责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她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责任的考核监督进行了探讨。喻小明和万玉兰发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几点思考》,发表在了《华东经济管理》上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1
(一)国外研究论述 1
(二)国内研究论述 2
(三)研究的意义 2
三、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来源 3
(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理论 3
(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 3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四、 实施必要性 4
(一)从国家角度来看 4
(二)从经济发展来看 4
(三)从资源层面看 4
(四)从保障劳工利益看 5
五、 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5
(一)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5
(二)相关理论的发展 5
(三)会计实务的发展 5
六、 对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 6
(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6
(二)我国政府的对策 6
(三)企业的对策 8
七、 结论与展望 8
(一)结论 8
(二)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研究背景
何为企业?简单来说企业就是人们赚钱的工具。企业的着眼点是经济利益。这是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盲目追求利润所给企业下的一个狭隘的定义。18世纪亚当斯密写了一本著作《国富论》,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为企业上述的这种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时的企业发展虽然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积累。但是却也出现了许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社会问题,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假冒伪劣,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发现企业仅仅只追求利润是不可取的。一味的索取只能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所以企业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企业管理层终于认识到企业的发展要对社会负责。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从微观利益转向宏观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西方国家,他们意识到企业和社会的矛盾之后纷纷寻求改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假冒伪劣,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发现企业仅仅只追求利润是不可取的。一味的索取只能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所以企业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企业管理层终于认识到企业的发展要对社会负责。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从微观利益转向宏观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西方国家,他们意识到企业和社会的矛盾之后纷纷寻求改变。企业发布对环境对社会影响的信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如此以来,这给我国提供了借鉴经验。我们必须克服企业的自我中心主义,意识到自身的社会性。所以也要让我国的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克服盲目追求利润的倾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来说意义深远。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论述
第三次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增长迅猛,但是社会矛盾却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在发展经济的情况下解决这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运而生。之前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追求高收益,所以造成了企业短期化行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协调企业矛盾。西方率先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谋利,更重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公众期望。所以企业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恪守法律法规。这样就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它是对对政府、公众、环境以及劳工负责。它是建立在会计的基础上,却是从整个社会出发,为国家经济管理服务。服务对象增加,核算范围扩大,这是其主要特点。它从社会的角度上进行核算社会成本。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利他主义,这是企业重大的转变。
美国经济基础雄厚,会计理论发展先进。最先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是戴维F林诺维斯。他是论述社会责任会计的第一人,率先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在他的启发之下,社会责任会计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其后的埃斯坦斯在1976年写了《企业社会会计》一书。杰佛里阿潘教授与李H瑞德堡教授他们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了论述。其中包括计量方面的问题,国家间的报告形式的差别等。1984年的《社会经济会计》的作者是贝奥尔科,他全方位的研究了社会责任会计。同年还有托尼蒂克的《企业社会会计》。特雷佛干布林在《社会会计学》中提出要变革会计学,把经济、社会和会计相结合,而不是只研究会计,因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2001年,laurent Leduc 的《社会责任计量》等等都为国外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有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披露内容的发展上也是经历了一些曲折。人们认识到责任会计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承担却有疑虑。刚开始只是提供一些财务方面的信息,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后来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逐渐加入到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广泛披露为责任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件。1980年,英国出版《公司报告》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号召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同时出具社会报告。这其中包括公司前景,就业报告,公司目标。这样股东以外的社会成员就了解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这种提供非财务方面信息的做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97年,西蒙《构建公司受托责任》又加入了道德,审计方面的内容。这样会计和道德审计挂钩,责任会计的发展愈加完善。企业和社会的矛盾逐渐得到解决。2001年,经济优先权委员会对责任信息的披露做了规范。规范从工资报酬、安全卫生、工作时间等方面系统全面的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做了要求。
(二)国内研究论述
责任会计在我国总体上来说只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我国企业片面追求金钱这是不争的事实。认识上的缺失以及刻意的回避,甚至有的企业认为承担责任完全是一种损失。他们拒绝承担责任,一心只追逐利益,带来了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点就是让企业广泛的承担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寥寥无几。这也与我国政府有关。法律不健全,执行效率低下,助长了歪风邪气。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困难与前景同在。目前我国权威性的理论著作甚少,对其核算内容的计量方法或者说是对实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国研究仅仅是对资源会计的研究。不能否认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和理论中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陈今池认为企业活动会给社会带来影响,对社会责任进行计量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企业。责任会计要从计量和报告出发,企业的履约有利于我们对企业的正确了解。企业的社会贡献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张蓉则对企业责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她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责任的考核监督进行了探讨。喻小明和万玉兰发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几点思考》,发表在了《华东经济管理》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