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螳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金螳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20191229210419]
摘要
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尤其重要。而营运资金则是在企业资金中流动最大,变化最快的一部分,所以提高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水平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我国相对于外国在营运资金管理上起步较晚,对其认识也相对缺乏。本文以金螳螂公司为例,紧紧围绕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分析,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角度出发,运用各类财务分析方法,结合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的不足,为金螳螂公司制定出相应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目 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综述 1
1.2.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 1
1.2.2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 3
1.2.3文献综评 3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2基本理论 5
2.1营运资金及营运资金管理的概论 5
2.1.1营运资金的概念 5
2.1.2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 5
2.2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策略 5
2.2.1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 5
2.2.2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7
2.2.3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7
3金螳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9
3.1公司基本情况 9
3.2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 9
3.2.1营运资金基本情况分析 9
3.2.2流动资产管理分析 10
3.2.3偿债能力分析 11
3.2.4与同行业比较分析 13
4金螳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完善对策 15
4.1优化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内容 15
4.1.1有效监控货币资金 15
4.1.2提高应收账款管理 15
4.1.3完善存货管理 16
4.1.4加强流动负债的管理 17
4.2.完善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 17
4.2.1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17
4.2.2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17
4.2.3建立人员培训制度 18
4.3正确选择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18
5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引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这个时代,企业如何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了难题。企业就像我们人一样,而资金就是它的血液,营运资金则是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性最大,变化最大,所占比重最大,也是使用最频繁的资金,对于维持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其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CFO杂志在2009年发布的有关营运资金管理调查报告中指出:“一个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有着出色表现的企业,在顾客需求的预测,产品和服务的传递,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等方面也应当有着较强的能力,同时这也有可以推动企业不断节约成本。”[1]
1.1.2选题意义
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为了解财务总经理如何分配工作时间,因此对美国一千家大型企业进行过了相关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财务经理们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到了总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2]由此可见,如何充分保证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是一大难题。我国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对于其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较低。本文通过研究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来保证企业拥有较高的资产流动性,良好的偿债能力,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使企业目标达到最大化。
1.2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综述
1.2.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比较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整理归集之后,占据多数的研究都是集中在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营运资金管理方法,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三个方面。[3]
一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
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应收账款,存货等单项流动资产上,如何对其各营运资金项目进行优化。1972年,W. D. Knight建立了最优订货模型,使存货在保险储备量下,订货成本和储备成本,并指出决策的性质是满意化而不是最优化。[4]1976 年,Hampton C.Hager[5]提出缩短现金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1979年,Keith V.smith[6]首次提出对营运资金的整体规划与控制。1989年,John J. Hampton & Cecilia L. Wagner[7]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其中包括流动资产管理,消费者信贷,短期融资,信用评级等内容。即: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角度考察,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即投资政策)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即融资政策)相联系,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此书基本研究框架一直沿用至今。
二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
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主要以单纯的数学为主,1973年,Keith V. Smith总结了成本平衡法,约束条件法,总体推断法,数学规划法,财务模拟法,组合理论法,概念模型法,多重目标法八种最具代表性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DELL提出提炼其基于网络的供应链结构,降低存货,节省现金,为企业带来收益和股东创利的机会。自2001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之后,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就一直呼吁把重点放在供应链企业关系上,提出“供应链,企业,客户”无伤痕链接的新思路。
三营运资金管理管理绩效评价:从流动资产周转率到营运资金周转期
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多采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或周转期)指标进行评价,1946年,George William Collins通过对企业各项资金的汇总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1980年,Richard V.D.和E.J.Laughlin提出通过现金周期指标来反应企业资金情况,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应收账款周转期与存货周转期的和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期。1990年,James A. Gentry, R. Vaidyanathan和 HeiWai Lee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权现金周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和变现效率两指标的加权平均对公司进行排名。2003年以后,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绩效评价的唯一指标。
1.2.2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并且这是由于1993年我国与国际会计制度相接轨后才引进了营运资金这一新的财务概念。由于落后西方思想,且我国早期的时候没有过多重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大多数是对营运资金各项目的研究,所以很多还是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
1995年,厦门大学毛付根教授发表了“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指出需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着手,将投资和融资相结合,兼顾盈利性和风险性从整体上制度出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针。1997年,向平提出“零营运资金管理”,即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投资,大量利用流动负债来进行对流动资产的融资。2000年,杨雄胜等人提出用应收账款平均账龄,存货平均占用期代替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8]2001年,王竹泉在《经济管理》杂志发表了“跨地区经营企业如何进行商流规划"一文,指出从营销渠道规划和中间商选择两个方面来进行创新。[9]2005年,王竹泉和马广林提出将营运资金管理重心转移到分销渠道控制上来”,提倡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2011年,刘宁提出营运资金管理的模式重要对象是工期成本,企业建立成本控制运行机制。[10]之后,王竹泉,徐金泉等人对各行各业的营运资金的管理研究逐渐成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