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Development; Innovation目录
一、前言 1
(一)球化的环境问题的出现 1
(二)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1
(三)环境会计产生的必要性 1
二、文献综述 1
(一)环境会计的国外研究现状 1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2
(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指导意义 2
三、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 3
(一)企业环境会计的含义 3
(二)企业环境会计的目标 3
(三)企业环境会计的假设 3
(四)企业环境会计的原则 4
(五)企业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4
四、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创新 4
(一)国外典型国家的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4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发展 5
五、我国该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6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问题 6
(二)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7
六、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前言
(一)球化的环境问题的出现
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时代,使得全世界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们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过度掠夺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导致自然资源加快枯竭速度,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我们知道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打破这种微妙关系,以牺牲资源换取短期利益,长此以往,由于大多数资源的不可再生等特性,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必然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环境核心问题主要纠结在收益企业只获取利益不承担环境治理责任,即使有部分企业存有保护理念,可看到巨大的经济治理经费也只得悻悻作罢。所以,如何治理问题已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传统会计是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策需求,以初始价值作为资产计价准则的会计实务,是一种与人有关的财务会计。但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环境污染必然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环境核心问题主要纠结在收益企业只获取利益不承担环境治理责任,即使有部分企业存有保护理念,可看到巨大的经济治理经费也只得悻悻作罢。所以,如何治理问题已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传统会计是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策需求,以初始价值作为资产计价准则的会计实务,是一种与人有关的财务会计。但是,传统会计对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计量却鲜少重视,对于成本的核算没有计入环境的污染治理费用以及获取利益时应消耗的资源用量,忽略了企业应当履行的环境治理义务,因而在各个期间的会计报告其披露的往往是不实的利润,远高于其真实收益,这使得传统会计在响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道阻且长。
(三)环境会计产生的必要性
环境会计是二十世纪引入的一种新型会计类型,它将会计主题的视野扩大到了环境与会计的微妙关系上,涉及货币等多元计量模式、可持续发展假设,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的活动给资源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并非以企业利益的得失多少为核心指导理念,它主要是调节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向会计信息相关者提供及时的义务兑现信息,能够将会计主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损害直观的展现出来,以利益的角度对资源环境进行衡量,更能引起高度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绿色管理活动。
二、文献综述
(一)环境会计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环境会计早在七十年代就揭开了关于环境的研究序幕[1]。起初环境会计多是以社会责任会计为基准,比如Ramanathan K V首次从环境问题的角度阐述Pittsburgh的煤炭、烟雾和废物场污染问题,艾斯特斯(Estes,R.W)出版的《会计与社会》等。后来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相对宽泛,理论内容也相对薄弱,传统会计的研究重心逐渐向环境会计、资源会计等绿色可持续方向演变,并同时期提出绿色经济、循环发展等新时代观点。在这一时期,国外涌现出大量优秀奠定环境会计基础的著作:格瑞教授在九三年出版的《会计的绿色化》确立了环境会计的社会地位;Stefan Schaltegger and Roger Burritt撰写的《当代环境会计》首次提出了微观环境会计的概念,促进了环境会计领域的理论发展;而对于会计含义、体系、对象、确认计量等方面的进展同样也是令人大喜,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活力。
我国与国外相比,研究相对比较浅显,停留在初级层面,不像外国那么深入、体系化,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情况、资源储备、环境治理程度都大不相同,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环境等方面均有着较大差别,因而很多现成的成功指导经验并不能直接生搬硬套与我国体系,但其对我国发展的方向任然具有指导意义。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为缓慢,这与我国当时国情有关,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经济高速发展新时代。然而在沉醉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可喜收益的同时,随着环境与发展冲突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先发展后治理的长久危害,环境会计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目前来说,我国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理论角度入手,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对于实践层面的探索还比较浅显。孟凡利对环境会计进行发展壮大,归纳其特点,整理确定了环境会计的研究思路与方向。目前,有关于环境会计研究的课题主要涉及创建资源会计学科[2]、环境会计制度购建[3]、环境会计与SEEA的指标[4]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仍需改进,实践模式也不够深入,其具体表现有:实务运用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研究内容偏向理论单一方向,多是基于前人基础予以总结,较少出现创新点;研究成果缺乏实际生活指导,宏观把握不够。
(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指导意义
环境会计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符合社会发展主流核心价值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挖掘内部潜力的环境会计的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追求长远利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深入发展战略。但是,相比于国外成熟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虽然也做出了较多改正,并且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实际实践操作中情况仍然不容客观:执行情况滞后、企业自身理性发
一、前言 1
(一)球化的环境问题的出现 1
(二)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1
(三)环境会计产生的必要性 1
二、文献综述 1
(一)环境会计的国外研究现状 1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2
(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指导意义 2
三、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 3
(一)企业环境会计的含义 3
(二)企业环境会计的目标 3
(三)企业环境会计的假设 3
(四)企业环境会计的原则 4
(五)企业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4
四、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创新 4
(一)国外典型国家的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4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发展 5
五、我国该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6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问题 6
(二)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7
六、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前言
(一)球化的环境问题的出现
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时代,使得全世界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们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过度掠夺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导致自然资源加快枯竭速度,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我们知道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打破这种微妙关系,以牺牲资源换取短期利益,长此以往,由于大多数资源的不可再生等特性,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必然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环境核心问题主要纠结在收益企业只获取利益不承担环境治理责任,即使有部分企业存有保护理念,可看到巨大的经济治理经费也只得悻悻作罢。所以,如何治理问题已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传统会计是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策需求,以初始价值作为资产计价准则的会计实务,是一种与人有关的财务会计。但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环境污染必然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环境核心问题主要纠结在收益企业只获取利益不承担环境治理责任,即使有部分企业存有保护理念,可看到巨大的经济治理经费也只得悻悻作罢。所以,如何治理问题已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传统会计是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策需求,以初始价值作为资产计价准则的会计实务,是一种与人有关的财务会计。但是,传统会计对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计量却鲜少重视,对于成本的核算没有计入环境的污染治理费用以及获取利益时应消耗的资源用量,忽略了企业应当履行的环境治理义务,因而在各个期间的会计报告其披露的往往是不实的利润,远高于其真实收益,这使得传统会计在响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道阻且长。
(三)环境会计产生的必要性
环境会计是二十世纪引入的一种新型会计类型,它将会计主题的视野扩大到了环境与会计的微妙关系上,涉及货币等多元计量模式、可持续发展假设,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的活动给资源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并非以企业利益的得失多少为核心指导理念,它主要是调节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向会计信息相关者提供及时的义务兑现信息,能够将会计主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损害直观的展现出来,以利益的角度对资源环境进行衡量,更能引起高度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绿色管理活动。
二、文献综述
(一)环境会计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环境会计早在七十年代就揭开了关于环境的研究序幕[1]。起初环境会计多是以社会责任会计为基准,比如Ramanathan K V首次从环境问题的角度阐述Pittsburgh的煤炭、烟雾和废物场污染问题,艾斯特斯(Estes,R.W)出版的《会计与社会》等。后来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相对宽泛,理论内容也相对薄弱,传统会计的研究重心逐渐向环境会计、资源会计等绿色可持续方向演变,并同时期提出绿色经济、循环发展等新时代观点。在这一时期,国外涌现出大量优秀奠定环境会计基础的著作:格瑞教授在九三年出版的《会计的绿色化》确立了环境会计的社会地位;Stefan Schaltegger and Roger Burritt撰写的《当代环境会计》首次提出了微观环境会计的概念,促进了环境会计领域的理论发展;而对于会计含义、体系、对象、确认计量等方面的进展同样也是令人大喜,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活力。
我国与国外相比,研究相对比较浅显,停留在初级层面,不像外国那么深入、体系化,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情况、资源储备、环境治理程度都大不相同,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环境等方面均有着较大差别,因而很多现成的成功指导经验并不能直接生搬硬套与我国体系,但其对我国发展的方向任然具有指导意义。
(二)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为缓慢,这与我国当时国情有关,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经济高速发展新时代。然而在沉醉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可喜收益的同时,随着环境与发展冲突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先发展后治理的长久危害,环境会计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目前来说,我国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理论角度入手,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对于实践层面的探索还比较浅显。孟凡利对环境会计进行发展壮大,归纳其特点,整理确定了环境会计的研究思路与方向。目前,有关于环境会计研究的课题主要涉及创建资源会计学科[2]、环境会计制度购建[3]、环境会计与SEEA的指标[4]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仍需改进,实践模式也不够深入,其具体表现有:实务运用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研究内容偏向理论单一方向,多是基于前人基础予以总结,较少出现创新点;研究成果缺乏实际生活指导,宏观把握不够。
(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指导意义
环境会计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符合社会发展主流核心价值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挖掘内部潜力的环境会计的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追求长远利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深入发展战略。但是,相比于国外成熟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虽然也做出了较多改正,并且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实际实践操作中情况仍然不容客观:执行情况滞后、企业自身理性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