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讨(附件)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经营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日益扩大以及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内部控制方面的设计无效或者是内部控制不能很好的实施。目前在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中存在普遍的内部控制缺陷,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以合理保证企业发生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和保证经营效率和效果显得很有必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中小企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应规范好内部控制。从当前发展来看,很大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就很有必要探索民营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本文针对杰克公司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等要素对杰克公司的影响,并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及缓解内部控制难题的方式,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杰克公司健康、快速的发展。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3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2.1 内部控制的内涵 4
2.2 内部控制的作用 4
2.2.1 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4
2.2.2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执行 4
2.2.3 防止企业财务物资的浪费 4
2.2.4 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3 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介绍 5
3.2 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
3.2.1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性 6
3.2.2 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理念淡薄 6
3.2.3 公司内部监督及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7
4 加强和完善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4.1 实事求是,制订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 3.1 企业介绍 5
3.2 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
3.2.1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性 6
3.2.2 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理念淡薄 6
3.2.3 公司内部监督及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7
4 加强和完善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4.1 实事求是,制订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8
4.1.1 杰克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的审批制度和预算编制 8
4.1.2 着重解决公司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9
4.2 公司全体员工应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9
4.2.1 公司领导应提高管理素质 9
4.2.2 公司财会人员应提高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 9
4.2.3 公司全体员工应加强道德修养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 10
4.3 公司应加强内部审计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0
4.3.1 公司要加强内审机构的职能和权威 10
4.3.2 公司应认清、摆正内部审计地位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内部控制是从管理流程的角度,对企业内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从决策、执行、监督等全方位,梳理优化制度流程、辨识评估关键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最终实现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企业风险,但不同于风险管理。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五部委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都非常重视并提出了强制要求,因此,全面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2 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也不断的建立,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在取得的这些经济效益中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探究适合企业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网络就变得很重要了。企业管理者应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探索企业各个生产细节,制订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网络,并要长久地执行。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Thompson研究显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五要素中的内部环境与舞弊行为不能共融。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该了解舞弊行为的表现形式和风险规模,进而成功防范舞弊行为,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1]。
Coopers,Lybrand通过对COSO(1992)框架发布四年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之一的风险评估的评价对企业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96%的CEO和CFO, 97%的中层管理人员非常认同将风险评估对于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效的作用[2]。
Roch C 1993的研究结果是,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公司战略和经济动机,组织结构和绩效评价,以及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3]。
巴塞委员会(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在英国的Cadbury、美国的COSO报告和加拿大的COCO报告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9月发布FICSBO,系统地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13项指导原则,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性的突破。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CKPM在《内部控制:实务指南》指出,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同时,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伴随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和经济业务不断发展的持续监督过程。
Kinney (2000)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进而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战略[4]。
Kopp, Donnell(2014)研究了不同形式组织的内部控制培训对内部控制评价效果的影响。二位学者研究发现,按照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组织的培训效果比按内部控制目标的评价效果好,即按照经济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培训对内部控制评价效果的提高有积极作用[5]。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分析不难发现,国外的研究组织主要开展的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而学者单独研究的均是内部五要素的部分要素。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非常发达,各种民间组织的监督非常到位,大部分企业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非常强,因此关于将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化的研究却很少。而我国的特殊的市场环境导致内部控制评价必须系统化,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与评价的作用。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吴秋生(2012)提出合理保证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发展战略是影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重要环境因素。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企业应当科学制定发展战略,以便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切实依据发展战略,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充分运用内部控制来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6]。
刘启亮(2012)提出相比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相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3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