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效应问题研究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并购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并购是企业外部扩张的一种重要方式。并购的动因往往被认为与其效应有关,因此在考察企业并购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时可以从其动因出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各个学科在理论上都有关于企业并购效应的论述与研究结果。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著作中有效率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多元化优势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战略调整理论等;金融经济学中有价值低估理论、信息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产业经济学中提到的效应为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效应。因此本文在对并购效应理论方面进行概述时,是在诸多理论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的。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整个企业并购活动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并购的动因、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并购方的财务分析、并购方式的战略选择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和研究。这些资料都有利于让我们在探寻对策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将结合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对其并购背景、动因及并购后企业后续发生的变化进行理论和实际分析,以前文中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分析案例中制约企业并购效应发挥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 选题目的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2
1.3.1 文献研究法 2
1.3.2 案例分析法 2
2 并购效应概述
2.1 并购的含义及分类 3
2.1.1 并购的含义 3
2.1.2 并购的分类 3
2.2 并购的动因 3
2.2.1 基于理论角度的并购动因 3
2.2.2 基于现实角度的并购动因 4
2.3 并购效应 5
3 并购效应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述 7
3.2 国美并购永乐的效应分析 7
3.3 结论 9
4 阻碍因素及对其策略研究
4.1 障碍因素分析 11
4.2 应对策略研究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理论角度的并购动因 3
2.2.2 基于现实角度的并购动因 4
2.3 并购效应 5
3 并购效应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述 7
3.2 国美并购永乐的效应分析 7
3.3 结论 9
4 阻碍因素及对其策略研究
4.1 障碍因素分析 11
4.2 应对策略研究 11
4.2.1 优化企业行为 11
4.2.2 改善并购的市场环境 12
4.2.3 制度设计 12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企业在激烈的自由竞争环境下,如何在自保中求得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并购作为一种外部扩张的有效手段,如何有效的发挥其特点,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企业如何选择目标企业,分析宏观与微观环境,进行并购活动,对并购后预期效应的估计等方面,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为从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两方面研究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并购效应问题及对策对策。
1.1.2 选题意义
并购是大时代发展浪潮下的产物,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选择方式。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给企业带来主导市场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让企业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等多种效应。但同时,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会对企业达到这些作用造成影响甚至是阻碍。通过对企业并购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企业并购带来的实际影响,从而指出并购效应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应有的并购效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威廉姆森在其著作中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兼并问题,强调了节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并就其提出怎么样节约,节约的表现形式等问题一一进行探讨。威廉姆森认为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如果并购方的管理效率高于被并购方,并在并购完成后提高了被并购方的管理效率,那么双方的整个经济效率将同时得到提高,这也可称为并购的管理协同效应。
Jensen、Ruback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Dewey认为并购是一项使资产从经营效益低的企业转移到经济效益高的企业中的自愿行为。Mandelker发现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并购方可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王倩将企业并购效应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从宏观层面上看并购效应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强调企业的并购行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另一个是从微观层面上着重考察上市公司在实施并购后自身的变化,如产品或资产结构、主营业务、财务指标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改变。刘向伟认为纵向并购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节间隔,降低操作成本、运输成本、充分利用生产力,因为由于专业化引起的各生产流程分离的问题已被解决。纵向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免除利用市场的成本,可以避开一定的价格控制,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并且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对于并购产生的效应,杨荣、余光得出目标企业在并购中价值会会上升,而并购企业的价值基本维持不变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企业在实际并购中应注意并购效应的实现,鼓励有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只有产生经营和财务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才能获得增值效果的结论。谢彬在对于横向、纵向、混合并购的比较分析中,着重介绍到了,在我国,混合并购因为并购双方关联性不大的原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各方资源配合度不高,以至于很难产生生产协同效应。 陶莉从微观上对企业的效应进行分析,并从股东在并购中的收益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著作,对企业并购进行理论性的认识和研究。
1.3.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也称个案研究法,它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研究分析问题并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并购效应概述
2.1 并购的含义及分类
2.1.1 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 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并购是一种能致使目标企业改变法人实体或丧失法人资格的行为,企业通常是以现金、债券或是其他资产为支付手段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
2.1.2 并购的分类
本文主要是研究以并购双方所处行业性质来划分的三种分类,即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来进行介绍。
(1)横向并购。指从事同一行业的企业间所进行的的并购[1]。优点: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有效地实现共同费用的节约,产品和管理优势互补,提高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缺点:容易形成寡头优势,出现行业垄断的市场格局,导致市场竞争被限制。
(2)纵向并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同一产品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间所进行的并购。优点:行业产销全过程实现控制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 选题目的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2
1.3.1 文献研究法 2
1.3.2 案例分析法 2
2 并购效应概述
2.1 并购的含义及分类 3
2.1.1 并购的含义 3
2.1.2 并购的分类 3
2.2 并购的动因 3
2.2.1 基于理论角度的并购动因 3
2.2.2 基于现实角度的并购动因 4
2.3 并购效应 5
3 并购效应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述 7
3.2 国美并购永乐的效应分析 7
3.3 结论 9
4 阻碍因素及对其策略研究
4.1 障碍因素分析 11
4.2 应对策略研究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理论角度的并购动因 3
2.2.2 基于现实角度的并购动因 4
2.3 并购效应 5
3 并购效应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述 7
3.2 国美并购永乐的效应分析 7
3.3 结论 9
4 阻碍因素及对其策略研究
4.1 障碍因素分析 11
4.2 应对策略研究 11
4.2.1 优化企业行为 11
4.2.2 改善并购的市场环境 12
4.2.3 制度设计 12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企业在激烈的自由竞争环境下,如何在自保中求得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并购作为一种外部扩张的有效手段,如何有效的发挥其特点,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企业如何选择目标企业,分析宏观与微观环境,进行并购活动,对并购后预期效应的估计等方面,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为从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两方面研究我国企业并购效应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并购效应问题及对策对策。
1.1.2 选题意义
并购是大时代发展浪潮下的产物,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选择方式。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给企业带来主导市场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让企业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等多种效应。但同时,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会对企业达到这些作用造成影响甚至是阻碍。通过对企业并购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企业并购带来的实际影响,从而指出并购效应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应有的并购效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威廉姆森在其著作中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兼并问题,强调了节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并就其提出怎么样节约,节约的表现形式等问题一一进行探讨。威廉姆森认为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如果并购方的管理效率高于被并购方,并在并购完成后提高了被并购方的管理效率,那么双方的整个经济效率将同时得到提高,这也可称为并购的管理协同效应。
Jensen、Ruback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Dewey认为并购是一项使资产从经营效益低的企业转移到经济效益高的企业中的自愿行为。Mandelker发现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并购方可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王倩将企业并购效应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从宏观层面上看并购效应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强调企业的并购行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另一个是从微观层面上着重考察上市公司在实施并购后自身的变化,如产品或资产结构、主营业务、财务指标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改变。刘向伟认为纵向并购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节间隔,降低操作成本、运输成本、充分利用生产力,因为由于专业化引起的各生产流程分离的问题已被解决。纵向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免除利用市场的成本,可以避开一定的价格控制,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并且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对于并购产生的效应,杨荣、余光得出目标企业在并购中价值会会上升,而并购企业的价值基本维持不变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企业在实际并购中应注意并购效应的实现,鼓励有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只有产生经营和财务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才能获得增值效果的结论。谢彬在对于横向、纵向、混合并购的比较分析中,着重介绍到了,在我国,混合并购因为并购双方关联性不大的原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各方资源配合度不高,以至于很难产生生产协同效应。 陶莉从微观上对企业的效应进行分析,并从股东在并购中的收益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著作,对企业并购进行理论性的认识和研究。
1.3.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也称个案研究法,它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研究分析问题并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并购效应概述
2.1 并购的含义及分类
2.1.1 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 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并购是一种能致使目标企业改变法人实体或丧失法人资格的行为,企业通常是以现金、债券或是其他资产为支付手段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
2.1.2 并购的分类
本文主要是研究以并购双方所处行业性质来划分的三种分类,即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来进行介绍。
(1)横向并购。指从事同一行业的企业间所进行的的并购[1]。优点: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有效地实现共同费用的节约,产品和管理优势互补,提高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缺点:容易形成寡头优势,出现行业垄断的市场格局,导致市场竞争被限制。
(2)纵向并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同一产品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间所进行的并购。优点:行业产销全过程实现控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