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议价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农户的调查

: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品性质,其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作为在供应链处于弱势地位的的农户,分得的利润则更低。研究表明,农户议价能力对农户利润水平有重要影响,并会进一步影响农户的生产、投资、销售决策。本文基于江苏苏州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各方面因素对农户销售枇杷及茶叶议价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查看农业资讯、是否加入合作社、交易方式以及种植规模对农户议价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3
(一)相关概念界定3
1.卖方议价能力3
2.买方议价能力3
(二)议价能力的测量3
(三)研究方法 3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4
(一)数据来源4
(二)描述性分析4
1.农户的基本情况4
2.农户茶树种植及销售情况4
3.农户枇杷种植及销售情况5
(三)金庭镇农户议价能力影响因素 6
三、实证分析6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6
1.销售价格6
2.农户基本特征控制变量7
3.农户种植及销售情况变量7
(二)实证说明7
1.模型设定7
2.计量结果分析7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8
(一)主要结论8
(二)政策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农户议价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对江苏苏州农户的调查
引言
引言
问题的提出
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多年来连续聚焦农业问题,而其中的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工作重点。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存在的易腐性、鲜活性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品性质,其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作为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的农户,分得的利润则更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户规模小,技术能力弱[1]等,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在与收购商谈判时处于劣势地位。农民利润水平的提高,将改变他们的生产、投资和市场行为,引导他们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增加农产品投资,采用新的农业技术[2],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研究表明,农户议价能力对农户的利润水平有重要影响,并会进而影响农民的生产、投资、销售决策。
同时,议价能力也是一种社会公平的体现。平等的议价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地传递商品的价值,使农产品的价格能够较合理地反应它的价值。
本课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户议价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判断这些因素与议价能力的相关关系,提出政策性建议帮助农民提高议价能力,提高农民收入,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地位。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农户个体差异
农户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生产情况等方面。刘博等(2014)采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农户年龄、学历、种植规模和交易急切程度对农户议价能力的影响,其中学历对农户净剩余有正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的是小学以下学历及初中以上学历,小学到初中的农户议价能力基本没有变化。年龄对农户净剩余主要体现在不同年龄段健康程度以及种植技术和经验的不同,当劳动力到达46~55岁时,农户的劳动力水平处于最佳状态。种植规模对农户净剩余有正的影响,但当种植规模高于75百分位点时,农户议价能力和净剩余开始下降。最后,交易急切程度会导致农户议价能力及净剩余的下降,原因是交易急切程度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农户的自身预期。张晓敏等(2012)的研究表明,农户从事农产品种植年数也对农户议价能力有正的影响。Nakasone(2013)的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信息对风险厌恶型的农民影响更大,说明农民的风险偏好同样可以影响农民的议价能力。
2、农产品特性差异
农产品特性的差异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耐贮藏性、市场宽度、农产品加工程度以及农产品的体积与价值比。生产易腐农产品的农民在谈判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其谈判的机会成本较大,对农产品的预期收益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迅速下降。张晓敏等(2012)以梨果为例,研究了农产品易腐性对农户议价能力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损耗控制变量对农户梨果销售价格都有显著影响。同时,梨果的品种也会影响农户的议价能力。Nakasone(2013)在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研究中,发现易腐农产品的销售受价格信息影响更大。
此外,生产拥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农民议价能力更高。刘同山等(2011)通过研究蔬菜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形成蔬菜的品牌优势来提高生产者的议价能力。
高扬(2011)通过研究蔬菜价格传导非均衡性,认为生产有机蔬菜、稀有蔬菜等特色蔬菜的农户,由于其生产产品的差异性,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
3、其他社会经济差异
农户组织化程度对农户的议价能力也有明显影响。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戈德温在专著 《农业经济学》中指出:“建立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获得议价的能力”。作为弱势群体组织,合作社将分散的社员组织起来,向单个社员提供生产、销售所必须的标准化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农机服务,直接提高了单个社员的生产能力,市场议价能力。[13]黄祖辉等(2007)以浙江省箬横西瓜合作社为例,得出了合作社社员能够得到比分散的非社员农户更高的收益水平的结论。刘同山等(2011)提出了蔬菜生产者需要一个能够和菜农或蔬菜基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构或者“职业经理人”,通过将众多菜农和蔬菜生产基地联合起来来提高其议价能力。
信息不对称对农户议价能力的影响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市场价格变动频繁时,农民无法获得最新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户获取信息的成本较大[14],从而减弱其议价能力。刘博等(2014)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对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户与超市最终受益的影响,并得出了超市掌握更大的信息程度并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最后总收益的决定权。Courtois等(2013)的研究表明市场信息服务可以避免谈判破裂。在市场价格较高时,价格信息对农民受益有正的影响,反之则有负的影响。
此外,影响农户议价能力的因素还有农户种植规模、供求关系、产销对接方式等。在价格传导上,价格变化对中间流通环节更为有利。当价格上涨时,中间流通环节能获取较大利润,而当价格下跌时,菜农议价能力基本丧失。[11]这说明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农户议价能力同样有影响。
不同产销对接方式也会影响农户议价能力,“公司+农户”模式下,企业与农户市场力量仍然悬殊,农户议价能力也不会提高。而在合作社或自产自销模式下,农户则处于主动地位,市场议价能力也相应提高。[15]黄珺(2007)的研究表明,在“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面临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越高,产品的专用性程度越高,兼业化程度越低,其相应的贴现系数越小,议价能力越低,分得的利益越少,目前该模式存在农户和公司议价能力的失衡。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8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