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联动的实证分析(附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我国居民对储蓄存款和股票投资这两种投资方式的倾向正在慢慢的改变,居民主动投资股票市场的热情进一步在增加。本文以2011年至2017年居民储蓄额、沪深两市的股市交易额和沪深300指数为基础,对居民储蓄和股票交易额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股市交易与居民储蓄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幅度程度较小。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内容 1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3
(一)居民储蓄 3
(二)股票市场 4
(三)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 4
(四)研究假设 5
三、研究设计 7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7
(二)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7
四、实证分析 8
(一)平稳性检验 8
(二)滞后期选择 8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9
(四)对模型建立脉冲响应函数 10
五、 结论及建议 12
(一)结论 12
(二)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居民储蓄能够反映出个人财富的多寡,也能够反映出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否;而在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是也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为企业筹集更多资金,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增加收益等功能。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居民存款总额达到64.38万亿元,增长幅度很大,比上年增长了4.6万亿元,同一时期,2017年底居民贷款余额达到40.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约7.14万亿元,两者相抵,2017年末,我国居民净存款仅23.88万亿,比上年减少2.54万亿元。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存款增速从2008年的26.32%持续下降到2017年的7.7%,创了多年以来的最低值。而一直以来,谈及居民储蓄时就离不开股票市场,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火爆,中国股市指数相对而言不断创出新高,随之而来的是股市的市值与成交金额不断上涨,投资者热情空前高涨,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联系,是不是居民把储蓄转移到股市造成的股市的上涨?本文拟以2011年至2017年的最新月份数据为样本区间,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额与沪深两市的股票交易额和沪深300指数三者之间进行实证分析,用以研究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资本市场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居民储蓄额也在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证券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和居民的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渠道,证券市场的稳定程度对于经济的平稳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对于储蓄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对于经济的良好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居民储蓄和股票市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从实践意义上看,由于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当前我国的居民储蓄和股票市场的现状,居民储蓄额和股市交易额都有了稳定的提升,从当下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出发,研究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保持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引导居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从而使手中的资产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增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内容
这篇论文主要是运用实证分析的的方法研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的第一部分先对当前我国的居民储蓄的和股票市场的背景状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引出研究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意义:对于引导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制度,引导居民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通过梳理关于居民储蓄、股票市场及这两者直接间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在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关联,为接下来的研究假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此次实证分析的数据的选择和来源,变量的构造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第四部分对两者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选取居民储蓄额、股市交易额、沪深300指数这三个变量,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再选取合适的滞后阶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对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股票市场和居民储蓄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不大。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将属于其一部分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或其方式获得的收入通过储蓄的方式存入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学者:
汪伟(2008)主要研究了对居民储蓄率影响非常大的几个因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利用面板数据对19952005年的省际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而且他验证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的永久收入假说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适应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情况下城镇的一些研究数据对于永久收入假说的支撑作用较强,而农村的一些研究数据对于凯恩斯理论的支撑作用很强。对于储蓄率的诸多因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保障制度,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对于信贷的约束程度,居民各自的储蓄习惯偏好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文章表明影响因素中起着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的是居民的收入状况,收入增加越多储蓄率的增加程度就越高。
汪伟,郭新强(2011)通过建立了一个消费决策模型,研究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于储蓄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消费习惯等外在因素相同的背景下,与高收入者相比,中低收入人群的储蓄率更高。
凌晨,张安全(2012)先借助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模型推导出了常相对谨慎效应函数的一般模式,并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检验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其次利用一定期间内我国城乡居民各自的消费量进行分析,得出了的结论是城乡居民的预防储蓄动机很强,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大于农村居民,同时近年来政府对于农村的支持力度提升导致城市居民储蓄的预防性动机大于农村居民。
王沫凝(2016) 也是运用面板数据的方式通过对19902014年的省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她先是对作用于储蓄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包括人力资源的提高,当前人口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然后在理论层面对这两者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的赡养比重越高,居民储蓄的比率越低,而与此呈相反状态的是人力资源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储蓄比,居民未来收入是否确定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不确定性越低,居民储蓄率越高。
综上所述,居民收入状况、居民各自的储蓄习惯及储蓄偏好、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对信贷的约束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人口结构变化、人力资源等都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在城乡之间居民差异较大,城市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高于农村。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内容 1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3
(一)居民储蓄 3
(二)股票市场 4
(三)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 4
(四)研究假设 5
三、研究设计 7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7
(二)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7
四、实证分析 8
(一)平稳性检验 8
(二)滞后期选择 8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9
(四)对模型建立脉冲响应函数 10
五、 结论及建议 12
(一)结论 12
(二)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居民储蓄能够反映出个人财富的多寡,也能够反映出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否;而在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是也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为企业筹集更多资金,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增加收益等功能。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居民存款总额达到64.38万亿元,增长幅度很大,比上年增长了4.6万亿元,同一时期,2017年底居民贷款余额达到40.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约7.14万亿元,两者相抵,2017年末,我国居民净存款仅23.88万亿,比上年减少2.54万亿元。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存款增速从2008年的26.32%持续下降到2017年的7.7%,创了多年以来的最低值。而一直以来,谈及居民储蓄时就离不开股票市场,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火爆,中国股市指数相对而言不断创出新高,随之而来的是股市的市值与成交金额不断上涨,投资者热情空前高涨,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联系,是不是居民把储蓄转移到股市造成的股市的上涨?本文拟以2011年至2017年的最新月份数据为样本区间,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额与沪深两市的股票交易额和沪深300指数三者之间进行实证分析,用以研究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资本市场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居民储蓄额也在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证券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和居民的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渠道,证券市场的稳定程度对于经济的平稳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对于储蓄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对于经济的良好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居民储蓄和股票市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从实践意义上看,由于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当前我国的居民储蓄和股票市场的现状,居民储蓄额和股市交易额都有了稳定的提升,从当下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出发,研究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保持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引导居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从而使手中的资产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增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内容
这篇论文主要是运用实证分析的的方法研对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的第一部分先对当前我国的居民储蓄的和股票市场的背景状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引出研究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意义:对于引导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制度,引导居民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通过梳理关于居民储蓄、股票市场及这两者直接间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在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关联,为接下来的研究假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此次实证分析的数据的选择和来源,变量的构造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第四部分对两者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选取居民储蓄额、股市交易额、沪深300指数这三个变量,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再选取合适的滞后阶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对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股票市场和居民储蓄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不大。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将属于其一部分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或其方式获得的收入通过储蓄的方式存入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学者:
汪伟(2008)主要研究了对居民储蓄率影响非常大的几个因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利用面板数据对19952005年的省际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而且他验证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的永久收入假说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适应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情况下城镇的一些研究数据对于永久收入假说的支撑作用较强,而农村的一些研究数据对于凯恩斯理论的支撑作用很强。对于储蓄率的诸多因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保障制度,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对于信贷的约束程度,居民各自的储蓄习惯偏好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文章表明影响因素中起着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的是居民的收入状况,收入增加越多储蓄率的增加程度就越高。
汪伟,郭新强(2011)通过建立了一个消费决策模型,研究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于储蓄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消费习惯等外在因素相同的背景下,与高收入者相比,中低收入人群的储蓄率更高。
凌晨,张安全(2012)先借助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模型推导出了常相对谨慎效应函数的一般模式,并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检验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其次利用一定期间内我国城乡居民各自的消费量进行分析,得出了的结论是城乡居民的预防储蓄动机很强,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大于农村居民,同时近年来政府对于农村的支持力度提升导致城市居民储蓄的预防性动机大于农村居民。
王沫凝(2016) 也是运用面板数据的方式通过对19902014年的省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她先是对作用于储蓄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包括人力资源的提高,当前人口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然后在理论层面对这两者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的赡养比重越高,居民储蓄的比率越低,而与此呈相反状态的是人力资源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储蓄比,居民未来收入是否确定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不确定性越低,居民储蓄率越高。
综上所述,居民收入状况、居民各自的储蓄习惯及储蓄偏好、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对信贷的约束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人口结构变化、人力资源等都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在城乡之间居民差异较大,城市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高于农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