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理论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以汽车集团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随着政府对内部控制的逐渐重视,企业家们也认识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本文以上汽集团为例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发现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采购过于随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胜任岗位、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资产的报废手续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建立预算制度、规范验收入库管理、加强日常维护制度、完善报废制度、加大内部监督力度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解决方案。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2 相关理论分析 4
2.1内部控制的定义 4
2.2固定资产的定义 4
2.3固定资产使用规范 4
3 上汽集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6
3.1上汽集团公司简介 6
3.2上汽集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6
3.2.1固定资产的请购 6
3.2.2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 7
3.2.3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 8
4 上汽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0
4.1随意重复购买固定资产 10
4.2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10
4.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不当 11
4.4固定资产报废前估价不规范 11
4.5固定资产监管不力 11
5 上汽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12
5.1建立固定资产预算制度 12
5.2规范固定资产验收入库管理 12
5.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 13
5.4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13
5.5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明确责任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前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案的必要性,在重建内控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内控监控方案,保证该重建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案具有适应性。规范和加强全面的管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内部控制的漏洞,相应的提出改进措施。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奠定基础。同时对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建方案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保障措施。使设计出的内部控制方案真正改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
1.1.2研究意义
固定资产是组成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且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很大一部分的资产,它具有投资额大、使用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等特点,因而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虽然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了一些法律法规,以规范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有体制、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管理混乱所致。我国许多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满足不了竞争激烈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的制度需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滞后,产生了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重复投资、资产利用效率低下、使用效益不高等弊端,甚至造成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从制度上着手,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将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制定正确的决策,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企业需要迫切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整合业务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学术研究较为成熟,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指导企业和其他公司按照内部控制理论制定内部规章制度、运营管理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目前,国外认可的内控理论发展变化主要分为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内部控制制度(internal control System)、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四个阶段。
2006年,为防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贪腐现象,在 COSO委员会的主导下,制订了一部旨在识别主体潜在事项,防范管理风险的《企业风险理论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该框架是在吸取各类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防范流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风险管理容量、规范内部控制风险内容,为企业四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合理保证,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遵循性目标。
Scott E. Harrington(2008)较早的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的关系,他指出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必须客观的,从内控角度去全面理解今后所面临的各种风险[1]。Bill Waite (2009)根据英国公布的内部控制基本框架——Turnbull指南,设计了一整套风险管理模型。Laura F. Spira(2010)则经过研究认为,Turnbull 指南关于风险管理的观点是在充分研究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将风险的观点与对内部控制理论相结合,对内控性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定义。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内控规范体系的发展,到2011年才进入了实务规范推进期。而该规范体系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为了取得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而适应塞班斯法案要求,强化内部控制;二是企业自身经济健康发展迫切要求;三是国家政策的指引。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内控制度在概念上基本套用西方国家,理论界大多在进行内控框架的解析,王淑霞(2012)经过八年的研究,精确地将我国的内控发展脉络归结为“从会计内控到企业内控”的一个过程;杨清香(2012)则对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构建从逻辑角度进行解释,她认为其逻辑起点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是关于内部控制实践的一般规定性和基本要素的理性认识,包括内部控制的本质、对象、主体、目标、方法、规范和环境等基本概念或理论要素[2]。
内部控制构建方面的研究:内控规范体系是个应用型的规范体系,学者针对各行各业的特点,进行着内部控制的构建[3]。楼金生(2012)认为内审通过监督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来促成民营企业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是对内控制度的提升和再控制。梁水源(2013)提出的搞好内控需做到的六方面工作,具体化了内控的五要素。杨有红、李宇立(2013)研究了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认定与报告的过程;刘忠勇(2013)则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常见问题进行了纠偏。覃斌(2014)更具体地提出生产型企业固定资产约占总资产的 70%以上,但现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法指导投资决策,于是进行流程再造。张伯瑜(2014)海外上市公司必须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建立并披露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公司现状是在内控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韩爱婷(2014)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也成为我国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2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