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分析以摩拜为例(附件)
在移动支付普及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共享单车企业发展十分的迅猛,然而为抢占市场导致巨额的开销和亏损。因而,盈利能力良好的盈利模式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摩拜单车为例,在简要介绍共享单车的起源及发展优势基础上,通过现有数据及资料,重点剖析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分析发现,目前共享单车企业主要以“用车费+租金”为主要盈利模式,模式较为单一,且没有充分利用平台、客户资源的优势,营收微薄,入不敷出。针对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开启多元化盈利模式、增加用户黏度、加强政府合作等对策,旨在能为共享单车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关键词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摩拜单车,盈利优化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
2 共享单车现状分析 1
2.1 租赁经济和共享单车 1
2.2 共享单车现状 2
2.3 共享单车的发展的优势 2
3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分析 3
3.1 “用车费+押金”模式 3
3.2 广告盈利模式 4
3.3 大数据盈利模式 4
3.4 融资扩张盈利模式 4
4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问题 4
4.1 重资产模式的困扰 4
4.2 资金投入与盈利不对等 5
4.3 租金收入偏低 5
4.4 损坏率高,维护成本高 5
5 摩拜单车盈利模式分析 6
5.1 摩拜公司简介 6
5.2 摩拜发展现状 6
5.3 摩拜盈利模式和盈利状况 7
5.4 影响摩拜盈利的因素 8
6 改进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策略 10
6.1 开发新市场 10
6.2 坚持推出优惠活动,增强用户黏度 11
6.3 降低造车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11
6.4 开启多元盈利模式 11
6.5 与政府加强合作,建立违规者黑名单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智能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渗透在社会各种行业,融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共享单车方面,解决了计费和支付问题,就使其使用的便捷性大幅提高。共享单车自由停放、取用,极大的方便了城市短距离出行,还有助解决城市拥堵、污染等问题。共享单车既符合我国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所以连续几年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发展非常迅猛。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扰乱城市公共空间,给政府管理城市带来难题,又如盲目扩张市场,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没能兼顾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加之共享单车企业激烈的竞争,无疑对该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内外部挑战。伴随着共享单车商业迅猛成长,市场渐渐回归运营的本质,也让人们更多的聚焦于它的盈利模式。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类传统生产与服务模式相结合,已默默地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在我国,现存有关租赁经济商业模式下的盈利模式分析的国外文献相对而言比较充沛,研究的内容也较为详实,但其中大多数文献都只是基于对相关理论概念及意义方面的研究。而国内的相关文献则更少,且极大多数都是针对现有的传统互联网大咔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的研究分析,很少有涉猎新兴且更有发展动力的互联网公司。不仅如此,共享单车企业作为近几年来的新兴企业,目前针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文献尚少,大多数也只是浅尝辄止,基于租赁经济商业模式下的研究相对就更加缺乏。通过深入的分析,本文结合了以前研究人员及参考的文献对盈利模式的研究,发现了租赁经济商业模式会在多个方面实施其对企业盈利模式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将针对共享单车行业盈利点的分析,为其盈利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合理的盈利模式建议。
2 共享单车现状分析
2.1 租赁经济和共享单车
虽然共享单车冠有“共享”两字,但它却不是共享经济模式中的行业,而是租赁经济,其业务模式是B2C,既商对客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资产模式为重资产模式,市场趋势也呈多强并存,竞争激烈,比如近几年兴起的诸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行业都是人为制造新资产和新需求,其收取用户押金和使用费的模式与人们去广场租观光自行车游玩一致,都是典型的租赁经济。而共享经济的特征是盘活闲置物品,有偿的和别人分享使用,借此来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典型的C2C模式。以此结合共享单车的现状来看,一一符合租赁经济的商业模式。
中国共享单车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仍以有桩单车为主。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17]。
2.2 共享单车现状
国内共享单车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渐渐由开始的地域性和不集中性的特征发展成如今比较集中的竞争状态,并出现了具有面向布局全国和大规模铺货的行业巨头企业,占据极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伴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资金实力弱、产品体验差的中小企业大多开始面临逐渐攀升的资金链压力,使大多数经营较差的厂商惨然退场。比如小蓝、小鸣、酷骑等品牌在出现无法退还用户押金这一现象后不久便宣告破产,企业倒闭,加之我国政府目前尚未出台有关共享单车企业用户租金存管的指导文件,这让社会的焦点关注着这类短租业务的押金和用户维权问题,一时间热度居高不下。
现在,市面上已有出众多的竞争者,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共享单车企业已有24家,主要有ofo、摩拜、哈罗单车、优拜单车等企业,按照企业规模划分这20几家公司,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ofo与摩拜,两者用户规模皆逼近4000万大关;第二阶梯以酷骑单车、哈罗单车、永安行为代表,其用户规模平均在300万左右。第三阶梯以优拜、小鸣单车等企业为主,用户规模在80万左右。相应的,其单车App用户活跃率也同用户规模成正比关系,在经历过残酷的市场争夺战后,共享单车行业两超多强的局面逐渐稳定,摩拜、ofo一骑绝尘,哈罗、优拜单车等稳扎稳打,其余单车企业谋求生存。
2.3 共享单车的发展的优势
2.3.1 我国短距离出行需求大
在我国一二线城市中,人口数量众多,流动性高,有着极大的短距离出行需求,虽然公共交通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但在公交站、地铁口等到家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种交通工具的良好对接,此外和以前的有桩公用单车比较,共享单车的自由度高,可以无桩借还车,骑行时只要打开手机App搜寻附近单车,找到单车后扫描二维码就可使用,骑完只需停在任意非机动车道便可,便利快捷,很好地解决了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需求。此外,短途游玩骑行需求也很大,在很多旅游城市,一直都有成熟完备的骑游线路,其中的短途游程与共享单车的定位很符合,扫码就骑、关锁便还,简单方便,这样,共享单车很可能会成为人们日常短距离出行的必需品。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
2 共享单车现状分析 1
2.1 租赁经济和共享单车 1
2.2 共享单车现状 2
2.3 共享单车的发展的优势 2
3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分析 3
3.1 “用车费+押金”模式 3
3.2 广告盈利模式 4
3.3 大数据盈利模式 4
3.4 融资扩张盈利模式 4
4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问题 4
4.1 重资产模式的困扰 4
4.2 资金投入与盈利不对等 5
4.3 租金收入偏低 5
4.4 损坏率高,维护成本高 5
5 摩拜单车盈利模式分析 6
5.1 摩拜公司简介 6
5.2 摩拜发展现状 6
5.3 摩拜盈利模式和盈利状况 7
5.4 影响摩拜盈利的因素 8
6 改进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策略 10
6.1 开发新市场 10
6.2 坚持推出优惠活动,增强用户黏度 11
6.3 降低造车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11
6.4 开启多元盈利模式 11
6.5 与政府加强合作,建立违规者黑名单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智能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渗透在社会各种行业,融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共享单车方面,解决了计费和支付问题,就使其使用的便捷性大幅提高。共享单车自由停放、取用,极大的方便了城市短距离出行,还有助解决城市拥堵、污染等问题。共享单车既符合我国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所以连续几年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发展非常迅猛。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扰乱城市公共空间,给政府管理城市带来难题,又如盲目扩张市场,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没能兼顾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加之共享单车企业激烈的竞争,无疑对该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内外部挑战。伴随着共享单车商业迅猛成长,市场渐渐回归运营的本质,也让人们更多的聚焦于它的盈利模式。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类传统生产与服务模式相结合,已默默地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在我国,现存有关租赁经济商业模式下的盈利模式分析的国外文献相对而言比较充沛,研究的内容也较为详实,但其中大多数文献都只是基于对相关理论概念及意义方面的研究。而国内的相关文献则更少,且极大多数都是针对现有的传统互联网大咔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的研究分析,很少有涉猎新兴且更有发展动力的互联网公司。不仅如此,共享单车企业作为近几年来的新兴企业,目前针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文献尚少,大多数也只是浅尝辄止,基于租赁经济商业模式下的研究相对就更加缺乏。通过深入的分析,本文结合了以前研究人员及参考的文献对盈利模式的研究,发现了租赁经济商业模式会在多个方面实施其对企业盈利模式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将针对共享单车行业盈利点的分析,为其盈利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合理的盈利模式建议。
2 共享单车现状分析
2.1 租赁经济和共享单车
虽然共享单车冠有“共享”两字,但它却不是共享经济模式中的行业,而是租赁经济,其业务模式是B2C,既商对客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资产模式为重资产模式,市场趋势也呈多强并存,竞争激烈,比如近几年兴起的诸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行业都是人为制造新资产和新需求,其收取用户押金和使用费的模式与人们去广场租观光自行车游玩一致,都是典型的租赁经济。而共享经济的特征是盘活闲置物品,有偿的和别人分享使用,借此来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典型的C2C模式。以此结合共享单车的现状来看,一一符合租赁经济的商业模式。
中国共享单车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仍以有桩单车为主。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17]。
2.2 共享单车现状
国内共享单车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渐渐由开始的地域性和不集中性的特征发展成如今比较集中的竞争状态,并出现了具有面向布局全国和大规模铺货的行业巨头企业,占据极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伴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资金实力弱、产品体验差的中小企业大多开始面临逐渐攀升的资金链压力,使大多数经营较差的厂商惨然退场。比如小蓝、小鸣、酷骑等品牌在出现无法退还用户押金这一现象后不久便宣告破产,企业倒闭,加之我国政府目前尚未出台有关共享单车企业用户租金存管的指导文件,这让社会的焦点关注着这类短租业务的押金和用户维权问题,一时间热度居高不下。
现在,市面上已有出众多的竞争者,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共享单车企业已有24家,主要有ofo、摩拜、哈罗单车、优拜单车等企业,按照企业规模划分这20几家公司,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ofo与摩拜,两者用户规模皆逼近4000万大关;第二阶梯以酷骑单车、哈罗单车、永安行为代表,其用户规模平均在300万左右。第三阶梯以优拜、小鸣单车等企业为主,用户规模在80万左右。相应的,其单车App用户活跃率也同用户规模成正比关系,在经历过残酷的市场争夺战后,共享单车行业两超多强的局面逐渐稳定,摩拜、ofo一骑绝尘,哈罗、优拜单车等稳扎稳打,其余单车企业谋求生存。
2.3 共享单车的发展的优势
2.3.1 我国短距离出行需求大
在我国一二线城市中,人口数量众多,流动性高,有着极大的短距离出行需求,虽然公共交通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但在公交站、地铁口等到家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种交通工具的良好对接,此外和以前的有桩公用单车比较,共享单车的自由度高,可以无桩借还车,骑行时只要打开手机App搜寻附近单车,找到单车后扫描二维码就可使用,骑完只需停在任意非机动车道便可,便利快捷,很好地解决了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需求。此外,短途游玩骑行需求也很大,在很多旅游城市,一直都有成熟完备的骑游线路,其中的短途游程与共享单车的定位很符合,扫码就骑、关锁便还,简单方便,这样,共享单车很可能会成为人们日常短距离出行的必需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