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研究专业(附件)【字数:15666】

摘 要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情况,造成环境破坏、产品质量欠缺、劳工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经营者看来,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需要放弃相应的利益,可能不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学者以及相关人士的重视。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研究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探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总资产报酬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分别从政府、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和供应商六个方面选取衡量社会责任的指标,提出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呈正相关的假设,选取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结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
Key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relevance 目 录
0 引言 1
1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相关性研究理论基础 1
1.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1
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
1.3 国内外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概述 3
2 企业财务绩效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实证研究设计 5
2.1 变量选取 5
2.1.1 财务绩效指标选取 5
2.1.2 社会责任指标的选取 5
2.1.3 控制变量 7
2.2 研究模型 8
2.3 变量描述性统计 8
2.4相关性分析 9
2.5 回归分析 11
2.5.1 回归分析结果 11
2.5.2 回归分析结果综述 14
2.6 实证结论综述 15
3 政策建议 16
3.1 政府方面 16
3.1.1 完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 16
3.1.2 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16
3.1.3 建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健全政府监督体系 16
3.2 社会方面 17
3.2.1 非政府组织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 17
3.2.2 利用媒体督促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7
3.3 企业方面 17
3.3.1 转变观念,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17
3.3.2 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 录 22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研究
0 引言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发展情况甚至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程度。一直以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不可否认,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利益与绩效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企业在追求绩效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安全无法保障等,又让大众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着西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重视社会责任,到了20世纪80年代,关于社会责任这一问题又掀起了新一轮探讨,其中,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问题成为探讨的核心。相比之下,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不注重社会责任的结果。曾经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令全国震惊,一味追求利润让曾经的国产奶粉巨头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现在,随着愈发频繁的煤矿坍塌事故、化工厂爆炸事故,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促使人们不断思考:企业追求财务绩效是否意味着要违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又意味着要放弃相应的利益?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对于企业自身,对于公民个人、政府甚至是整个社会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股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同时也是企业自身不断思考和论证的问题,其论证的核心之一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问题。同时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相关性研究,也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核心内容[1]21。
1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相关性研究理论基础
1.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一致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起源于美国,最初就只是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2](Oliver Sheldon,1924)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中首次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描述,他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要生产在社会上一部分人眼中有价值的商品,而不仅仅是单纯地生产商品。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3]。
20世纪50年代,Bowen[4](1953)在他的著作《商业人士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家要按照社会价值观和目标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出决策或遵守一定的行动标准”[5]34。他的著作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开端,其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成为随后20年里企业社会责任争论的主流,同时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并非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灵药,但它对于引导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由于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开创性成就,Bowen也因此被誉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之父”[5]34。
20世纪70年代末,Carroll(1979)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愿方面的期望”。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然后是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这四个方面的责任权数各不相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的权数依次为1、2、3、4,这一权数关系被称为“卡罗尔结构”[6]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2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