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有机肥和多菌灵对切花菊‘优香’连作障碍的影响

摘要:切花菊连作障碍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致使土壤有害微生物积累、并导致枯萎病,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为了降低连作障碍的影响,本次试验通过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置了四组试验组,即连作土壤施用有机肥(BOF添加有拮抗微生物)、连作土壤施用杀菌剂“多菌灵”(MBC)以及两个处理的联合施用,比较其对切花菊‘优香’主要产品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防控连作切花菊枯萎病方面微生物有机肥和多菌灵都有显著效果,但杀多菌灵对土壤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在增强切花菊的根系活力、提高切花菊主要品质以及增强切花菊土壤酶活性方面有机肥效果较显著,联合处理组(MBC+BOF)效果最佳。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试验条件与材料 2
1.2 试验方法 2
1.2.1 大田实验设计 2
1.2.2 统计测定项目与方法 3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微生物有机肥及多菌灵对切花菊‘优香’根系活力的影响 3
2.2 微生物有机肥及多菌灵对切花菊‘优香’根系活力的影响 4
2.3微生物有机肥及多菌灵对切花菊‘优香’品质的影响 4
2.4微生物有机肥及杀菌剂对切花菊土壤酶学特征的影响 5
2.4.1微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杀菌剂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5
2.4.2 微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杀菌剂多菌灵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6
2.4.3微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杀菌剂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6
3小结与讨论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微生物有机肥和多菌灵对切花菊‘优香’连作障碍的影响
引言
菊花起源于我国,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产量居四大切花之首[1]。近年来,切花菊已发展成为国际商品花卉总产值中最高的花种之一[2]。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栽培的道地要求。切花菊在开发推广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茬,导致了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土壤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害微生物积累、土传病虫害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土壤养分失衡,植株在幼苗期即大面积枯萎死亡或者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无法生长,这极大地影响了切花菊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效益[, 严重制约着切花菊产业的发展[38]。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防治对黄瓜,香蕉,棉花等多种作物的枯萎病有较好的效果[810],将有机肥与功能微生物相结合制成微生物有机肥后施用还能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且有研究发现,有机肥料可以增加菊花产量,改善品质,有利于菊花种植长期稳定、协调发展(陈世勇等,2011),达到环保高效的综合防治效果[11]。
有机肥料通过自身的矿化分解,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和必要的微量元素[12]。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腐殖酸,腐殖酸具有改良土壤、增进肥效、调节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等作用。有效改善连作土壤[1315]。有机肥中生物活性物质(酶类、氨基酸类及腐殖酸类物质)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己得到充分证明(孙羲,1986;杨玉爱,1992)。
由于不同菊花品种病虫害抗性差异较大[16],且尚未明确不同菊花品种的病原菌是否相同,本试验中加入了广谱高效低毒杀菌剂多菌灵( MBC),并进行了与微生物有机肥(BOF), 以及MBC与BOF的联合使用,比较对连作切花菊‘优香’的主要品质以及枯萎病的防控效果。探究一种可行的,高效的,环境友好型的防控切花菊连作障碍的方法,力图为切花菊生理栽培提供可靠依据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条件与材料
试验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
试验地点:上海虹华园艺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连续种植切花菊9年,部分连栋棚已经表现出严重连作障碍现象。
试验材料:长势均一的切花菊‘优香’扦插生根苗(为上海虹华园艺有限公司提供);微生物有机肥(简称BOF) “爸爱我”(为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提供);杀菌剂“多菌灵” MBC(为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方法
1.2.1 大田实验设计
2012年3月31号进行土壤处理,共设四个处理:
(1)对照组(CK),连作土壤未做任处理,
(2)处理组(MBC):连作土壤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后均匀喷洒,用量为15g/m2(施用浓度参照产品说明),
(3)处理组(BOF):微生物有机肥与连作土壤按1:1比例完全混匀后条施,施用量2.5kg/m2(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参照产品说明),
(4)处理组(MBC+BOF):按处理2处理,7天后再按处理3进行,以免多菌灵对微生物有机肥中拮抗菌的造成影响。
处理组均用长势基本一致的切花菊扦插生根苗定植,于已翻耕整地的栽培垄上栽培,垄宽80厘米,高15厘米,垄间行距为55厘米。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小区,每个小区定植300株扦插苗,小区规格为每行定植8株,株距10cm,行距10cm平均分布,各个小区随机分布,小区之间有20厘米隔离带进行隔离,定植后正常水肥管理。
1.2.2 统计测定项目与方法
待植株定植后,每隔10天统计切花菊花枯萎病的发病率,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及防治率按以下公式计算:发病率=处理发病植株数/处理植株数×100%;防治率=(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100%。
30天后从各个处理小区中随机选取5株测定切花菊的根系活力;采集根际土样,完全混合均匀后测定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
盛花时期,从各处理组的小区中随机选择90株植株,测定切花菊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氮量、最大叶宽、最大叶长、花径、舌状花数、植株鲜重、生物量,所有指标均重复测定3次。
植株根系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法测定;土壤蔗糖酶采用滴定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采用滴定法测定,土壤脲酶采用靛酚比色法测定,具体方法参见《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胡慧蓉和田昆,2012)。
切花菊的株高、茎粗、最大叶宽、最大叶长、花径、舌状花数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量,其中最大叶长包括了其叶柄长度,花径长度为花序盛开时最大花序横径的测定值。植株叶绿素及含氮量采用植株养分速测仪TYS3N(由浙江托普仪器公司生产)的直接在田间进行测定(显示的SPAD值即为叶绿素含量),
植株冲洗干净后测定鲜重(包括地下部分),植株烘干后测定生物量。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7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差异性显著检测(SSR法,P<0.0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6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