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融资模式研究专业(附件)

摘 要摘 要 科技型企业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融资方面必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美、日两个发达国家的科技融资模式,为完善我国科技融资模式提供借鉴。本文也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甄选适合自身特点的融资模式。最后,本文以南京江宁开发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寻求使用度较好的融资模式,并对这类企业融资模式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科技融资;融资模式;生命周期理论
目 录
0 引言 1
1科技融资模式概述 1
1.1 科技融资模式的概念 1
1.2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1
1.3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方式 2
1.3.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2
1.3.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与政策性融资 3
2 科技融资模式的类别 3
2.1 两种融资模式类别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3
2.1.1 市场主导型的美国融资模式 3
2.1.2 政府主导型的日本融资模式 5
2.1.3 美日两国融资模式的比较 6
2.1.4 美日两国融资模式给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6
2.2 我国科技融资模式的类别 7
2.2.1 各阶段的企业融资结构特征 7
2.2.2 我国企业各阶段的融资渠道选择 8
3 科技融资模式的案例分析 12
3.1 南京江宁开发区政府主导的融资渠道 12
3.1.1政府主导的政策性融资 12
3.1.2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 12
3.1.3政府主导的直接融资 14
3.1.4民间风投机构的融资支持 15
3.2南京江宁开发区科技融资的特点与问题 16
3.2.1南京江宁开发区科技融资的特点 16
3.2.2南京江宁开发区科技融资的问题 16
3.3南京江宁开发区科技融资的建议 16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科技融资模式研究< < script async src = "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crossorigin = "anonymous" > < !--手机630 + 85-- >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0 引言
在科技型企业中,处于孵化期至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它们颇具潜力且融资困难更大。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主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且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1]。2016年3月,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此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是顺应发展方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角色。然而,融资问题普遍制约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对其科技融资模式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对科技融资模式的种类及选择动因等问题的分析,讨论科技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1科技融资模式概述
1.1 科技融资模式的概念
科技融资模式就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用的具体方式。
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由于其自身特点,在这类企业孵化期至成长期,即中小企业阶段的融资问题较其他企业特殊,这些阶段的融资模式研究也是重点所在。本部分接下来将概述这类企业的特点和融资方式。
1.2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科技型企业有几大特点,首先是企业规模小。科技型企业多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小企业。根据认定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职工不超过500人,许多初创不久的小企业职工人数甚至仅为个位数。
其次是科技含量高。根据认定办法,高学历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30%,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产值占比不低于50%。符合以上特征的企业,往往涉足科技含量高的领域,且无形资产较多,有形资产相对较少,而无形资产是难以作为银行的抵押品的,增加了此类企业的贷款难度。
再次是融资需求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相对于传统工业企业较低,而科技研发的高风险性和雇佣更多高素质研发人才带来的高人力成本,使得此类企业有较大的资金需求。
接着是信息不对称。大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一般比较充分,投资人交易获取所需信息。但中小企业信息公开度不佳,内部化较严重,投资人在获取所需信息时往往需要投入较多成本,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然后是融资风险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体现于几方面。一是科技研发本身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信贷风险,研发只有净投入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有所产出,即其产出难以保证且有滞后性;二是企业规模小带来的信贷风险,郭文伟的实证研究证明[2],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越小,其信贷风险越大;三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根据现代金融理论[3],由于资金使用者可能因自身对信息的掌握有优势,而做出利己而损害对方的决策,信息不对称易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对此,直接投资者普遍要求的风险补偿会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间接投资者,如银行等机构,则可能不愿提供融资。
最后是融资收益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早期盈利困难,产出相对投入存在滞后性,但其产品往往领先于行业,且一般具有高附加值。一旦被市场接受,可能会带来几十几百倍的收益,可见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1.3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方式
科技型企业自身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特点,注定其融资需求也十分独特。简而言之,其融资需求具有市场化,多元化和社会化等特点[4],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由于企业自身特点所致,外源融资是最重要的。
1.3.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按资金来源分类,企业融资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前者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主要方式有未分配利润、折旧、损失准备金、法定公积金和公益金等,其中未分配利润也是企业内源融资的重要形式[5]。外源融资根据融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债权融资与权益融资;外源融资根据是否存在金融中介又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大类[6]。
就企业发展过程而言,企业在孵化期,在资金回收周期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其难以获得外源融资,也难以负担外源融资成本,此时的内源融资则是融资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但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内源融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行外源融资就很必要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3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