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我国金融的核心是商业银行。伴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高,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提出了考验。在传统存贷款利息差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发展中间业务,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中不再起到直接参与者的作用,而是起到中介和代理的作用,中间业务的收入和损失也不像资产负债业务一样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是由中间业务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等特点所决定的。本研究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描述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新时期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各大因素,一方面弥补现有文献仅从定性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因素的不足;另一方面,在综合西方国家中间业务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研究能够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3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分析 3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定义 3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4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征 4
1、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分散的特征 4
2、中间业务具有透明度差的特征 4
3、中间业务具有商业银行不承担经营风险特征 5
(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5
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因素分析 6
(一)央行货币政策 6
(二) 居民收入水平 6
(三) 不良贷款率 7
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
(一)变量设置 7
1、宏观影响因素 7
2、微观影响因素 7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7
(三) 变量定义 8
(四)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8
1、样本回归结果 8
2、回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8
(1)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9
(2)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9
(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 9
3、中间业务具有商业银行不承担经营风险特征 10
(五) )计量结果的经济分析 10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因素 10
2、不良贷款率对中间业务收入具有负面影响 10
3、资本充足率对中间业务收入具有负面影响 10
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11
(一) 描述性分析 11
(二)影响因素分析 12
1、提高银行创新力和产品创新是中间业务发展重要因素 12
3、改变银行经营理念是中间业务发展重要因素 12
七、政策建议 13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3
(二)加强中间业务监管法律法规建设 13
(三) 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 13
(四) 转变银行发展方式,加大对中间业务的投入 13
(五) 加强教育投入,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引发的危害,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减缓。解决经济困境刻不容缓,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金融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在我国这种直接融资规模不是很大,发展中国家中,银行业对一国经济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
自从1996年利率市场改革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利率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完全市场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金融业发展不断深化,银行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市场融资渠道,股票、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资本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开始进入人们的眼帘。这就意味着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仅仅依靠存贷款利差赚取收益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发展需要,已经不能维持,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中间业务,走出一味依赖的靠拼规模、维持高息差盈利的传统经营模式。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较少甚至不需要运用银行资金,这对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非常有效。许多来自中间业务的金融产品凭借其可转让性特征,在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为银行提供了可靠的非利息收入来源。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已经逐渐重视并发展中间业务,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较为落后,其品种单一,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因此,必须基于事实,承认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并综合借鉴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及描述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中间业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是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计量工具分析对中间业务产生影响的因素,相对应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西方国家对中间业务以及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开展地非常早。从非利息收入的构成和界定、影响因素、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以及监管,他们都有所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还是围绕金融创新方面。
西尔柏(1970)的“约束诱导”金融创新理论认为金融机构能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在于想实现利润最大化摆脱对金融机构发展造成束缚的各种因素。金融机构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要不断的创新管理的方法、交易的方式和业务的品种以及多样的金融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Smith和Wood(2003)认为一方面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会增强银行利润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发现非利息收入不是总比利息收入稳定。
Claudia(2005)根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五个欧洲国家 1994~2000 年的银行市场样本,研究对银行生产率变化会对中间业务活动造成什么影响。研究发现排除中间业务活动影响会造成银行产出的偏差,考虑中间业务活动则会导致估计的银行生产率水平的增加。
Behr等(2005)认为商业银行业务分散化,使得资金不能有效集中,得不到有效利用,最终会使得利润减少。
Stiroh和Rumble (2006)认为因为非利息收入的成本增加会抵消了业务分散带来的收益,导致更大的波动性,因此商业银行增加非利息收入对利润的变化情况没有影响。
Lepetit (2008)发现银行的规模大小和非利息收入的类型都对银行盈利能力与非利息收入具有重大影响。随后其利用欧洲商业银行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越高,所面临的交易风险和违约风险也越高。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我国国内关于中间业务研究开展地比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传统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业的发展需要,中间业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很多学者开始投入研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3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分析 3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定义 3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4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征 4
1、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分散的特征 4
2、中间业务具有透明度差的特征 4
3、中间业务具有商业银行不承担经营风险特征 5
(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5
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因素分析 6
(一)央行货币政策 6
(二) 居民收入水平 6
(三) 不良贷款率 7
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
(一)变量设置 7
1、宏观影响因素 7
2、微观影响因素 7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7
(三) 变量定义 8
(四)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8
1、样本回归结果 8
2、回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8
(1)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9
(2)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9
(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 9
3、中间业务具有商业银行不承担经营风险特征 10
(五) )计量结果的经济分析 10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因素 10
2、不良贷款率对中间业务收入具有负面影响 10
3、资本充足率对中间业务收入具有负面影响 10
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11
(一) 描述性分析 11
(二)影响因素分析 12
1、提高银行创新力和产品创新是中间业务发展重要因素 12
3、改变银行经营理念是中间业务发展重要因素 12
七、政策建议 13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3
(二)加强中间业务监管法律法规建设 13
(三) 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 13
(四) 转变银行发展方式,加大对中间业务的投入 13
(五) 加强教育投入,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引发的危害,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减缓。解决经济困境刻不容缓,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金融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在我国这种直接融资规模不是很大,发展中国家中,银行业对一国经济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
自从1996年利率市场改革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利率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完全市场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金融业发展不断深化,银行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市场融资渠道,股票、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资本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开始进入人们的眼帘。这就意味着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仅仅依靠存贷款利差赚取收益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发展需要,已经不能维持,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中间业务,走出一味依赖的靠拼规模、维持高息差盈利的传统经营模式。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较少甚至不需要运用银行资金,这对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非常有效。许多来自中间业务的金融产品凭借其可转让性特征,在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为银行提供了可靠的非利息收入来源。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已经逐渐重视并发展中间业务,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较为落后,其品种单一,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因此,必须基于事实,承认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并综合借鉴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及描述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中间业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是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计量工具分析对中间业务产生影响的因素,相对应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西方国家对中间业务以及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开展地非常早。从非利息收入的构成和界定、影响因素、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以及监管,他们都有所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还是围绕金融创新方面。
西尔柏(1970)的“约束诱导”金融创新理论认为金融机构能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在于想实现利润最大化摆脱对金融机构发展造成束缚的各种因素。金融机构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要不断的创新管理的方法、交易的方式和业务的品种以及多样的金融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Smith和Wood(2003)认为一方面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会增强银行利润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发现非利息收入不是总比利息收入稳定。
Claudia(2005)根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五个欧洲国家 1994~2000 年的银行市场样本,研究对银行生产率变化会对中间业务活动造成什么影响。研究发现排除中间业务活动影响会造成银行产出的偏差,考虑中间业务活动则会导致估计的银行生产率水平的增加。
Behr等(2005)认为商业银行业务分散化,使得资金不能有效集中,得不到有效利用,最终会使得利润减少。
Stiroh和Rumble (2006)认为因为非利息收入的成本增加会抵消了业务分散带来的收益,导致更大的波动性,因此商业银行增加非利息收入对利润的变化情况没有影响。
Lepetit (2008)发现银行的规模大小和非利息收入的类型都对银行盈利能力与非利息收入具有重大影响。随后其利用欧洲商业银行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越高,所面临的交易风险和违约风险也越高。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我国国内关于中间业务研究开展地比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传统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业的发展需要,中间业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很多学者开始投入研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