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20191229210249]
摘 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创造价值的三个判断标准是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本资源。对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同对物质资源和资本资源的会计计量一样,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才作为强大的动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会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应用于实务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企业对人才越来越重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也越来越大。充分重视、认识、了解在人力资源会计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这些问题得到最终解决,最终将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人力资源会计会计计量会计应用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内容 3
2.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概况及应用 5
2.1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概念 5
2.2人力资源会计概念与界定 6
2.3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7
2.4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8
3.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10
3.1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 10
3.2人力资源成本计量的方法选择 10
3.3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运用 10
3.4人力资源招聘成本分析 11
3.5招聘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 12
3.6人力资源流动损失分析 13
4.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4
4.1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未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 14
4.2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 14
4.3人力资源的权益难以分派 15
4.4人力资产价值的确认与人力资产使用价值的问题没有解决 15
4.5人力资源在报表上列示还存在很多困难 15
5. 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思路与对策 17
5.1 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 17
5.2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17
5.3 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17
5.4 改进计量方法,完善人力资源核算体系 18
5.5 强化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意识 18
5.6 加强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合作 19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的管理由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企业不仅需要核算取得和使用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代替成本,还要核算为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所需要的投资;不仅要核算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和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配置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能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企业还必须制定恰当的标准来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价,确认人力资源的价值;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仅要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投资预测,并对投资效果进行评价,将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列入企业计划之内,在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劳动者应该拥有剩余索取权这一观点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的情况下,企业还必须考虑人力资源权益的确认和计量。
考虑如何在物质资本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投资者之间进行收益的分配。这一切都要求企业的管理部门必须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等方面详细的有关信息。正是适应这种形势,人力资源会计才会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一门前沿性、交叉性、边缘性、多科性的会计学科。
1.1.2研究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如今这一时代主题。在知识经济的到来下越发明显,人力资源的适用范围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价和披露,剖析其在企业运行中带来的经营收益。考虑如何在物质资本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投资者之间进行权衡。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积极探索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从理论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路与对策,给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与实施。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理论界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的研究已基本上达成一致并趋于成熟。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加大了对自身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开发,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其中西奥多·W .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发表了“人力资本:一位经济学家的看法”、“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和不断增长的人的经济价值”等多篇文章, [1] 他认为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时候,有必要把人力资本概念加入传统的资本概念,并重视和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奠定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一系列人力资源会计基本概念也随之在他的推动下产生。1964年,赫曼森(Roger H. Hermanson)发表《人力资产会计》,第一次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他认为“人力资源在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是最有效的一种资产。因此,要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完善,更好的满足有关各方的要求,就必须在报表中反映有关人力资源的情况”。 [2] 在R. Lee Brummet(1968)的文章《人力资源的计量:对会计工作者的挑战》中第一次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HRA) ”一词 [3] R. Lee Brummet 介绍了评估人力资源价值方法,建议应该在传统会计体系中加入人力资源会计;Rensis Likert(1967)在《人力组织——它的管理和价值》中,介绍了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人力资源不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那么会计信息将严重失真,会造成企业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Raruch Lev & Aba Schwarts(1971)发表的《论人力资本的经济概念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还解释了当时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误解[4] 1988 年,弗兰姆霍尔茨与盖罗(Eric G. Flamholtz & Searfoss D. Gerald)在美国的Touche Ross & Co.会计师事务所(全球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试行了一套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积极尝试着把人力资源会计实际应用到企业中去,为开发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奠定了基础,为企业决策提供了依据,对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有重大意义。随后,美国银行、美国海军研究署、美国航天公司、在欧洲的大型跨国企业以及在加拿大的大型跨国工业公司等也都纷纷开始应用人力资源会计 [5]在人力资源会计被企业不断尝试应用的同时,一些学者也发现了一些应用中的问题。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1986年,陈仁栋翻译了弗兰姆霍尔茨的《人力资源会计》一书,这是在国内第一次系统介绍人力资源会计内容。之后我国大量学者开始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徐国君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研究,建立劳动者权益会计这一个人力资源会计的新模式。该模式是在现有会计模式基础上,将人力资源要素作为一项正式的会计要素,系统纳入会计体系加以核算和管理的新会计模式。 [6]
张文贤在《人力资源会计的四大难题》一文中指出,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人力资源计量、 折旧、权益分配和财务报表披露等四大难题 [7] 。随后,他又在《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一书中探讨了人力资源会计在高校、宾馆、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中的应用,设计行业会计制度,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8] 。郑华锋(2007)指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是计量问题、人力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和人力资源会计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在会计信息中的反应程度,明确劳动权益、完善用人机制等方法来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9] 。孔祥毅等学者研究了核算明清时期晋商 “顶身股” 的行为,是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雏形。曹世文(1999)从员工流动、 工资福利以及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了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10] 。龚敏辉(2008)在《讨人力资源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中指出,新时代要求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于企业中,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能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