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附件)【字数:12727】
摘 要摘 要证券市场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进一步的发展却屡屡遭受多种因素制约,这些因素中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投资者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是证券市场的主体,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全面保护。为了有效地解决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的情况,文章立足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着眼于整个社会环境和政府职能,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依照国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状、受损原因和完善保护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力图做到系统综合,标本兼治。关键词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利益;利益保护
目 录
0 引言 1
1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1
1.1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概念 1
1.2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1
1.3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理论 2
2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状 4
2.1大股东夺取中小投资者的企业控制权,中小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 4
2.2股票发行目的的改变导致中小投资者被圈钱 5
2.3证券市场中机构运作大资金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5
2.4内幕交易频发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 6
3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6
3.1制度因素 6
3.2结构因素 7
3.3认识因素 8
4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对策 9
4.1制度方面:完善证券市场行为规范制度和监管制度 10
4.2结构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1
4.3认识方面:加强中小投资者的自我保护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0 引言
证券市场拥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吸收闲散资金,能够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能够为资金运转不畅的企业募得急需的资金等。可以说,证券市场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发展的程度能够比较明显的反映出这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繁荣程度。投资者利益保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程度往往可以体现证券市场发展成熟的程度,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仍然占主导地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晩,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中小投资者权益常常受到侵害,这大大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再蒙受不必要的风险,更为了让证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从而支持经济的转型和为百姓提供更加广阔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1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1.1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概念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对于中小投资者的概念作出了如下解释:“中小投资者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1]。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中,证券市场中的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往往是以其投入资金的多少来区分的。上市公司一般属于大规模公司,股份也较为分散,这意味着目前的中小投资者基数庞大,且持股比例微乎其微,自然难以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在我国,很多中小投资者都是个人投资者,他们往往没有条件去调查其所投资的上市公司,也没有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的能力。他们虽然表面上也是公司股份的持有人,但在实际上他们只是该上市公司大股东决策的承受者,如果公司做出了不利于中小投资者的决策,他们也只能承受。
1.2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投资者由于其投资活动给其带来的权利和行使该权利而带来的利益叫做投资者权益。具体来说,证券投资者权益包括财产权、知情权、交易权、分配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重要的权利。中小投资者权益,指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给其带来的权利和行使该权利而带来的利益。对于中小投资者权益而言,最核心的是财产权。我国的《公司法》对于投资者的权利也有着明确的规定:股东作为出资人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经营决策、确定公司管理层等权利[2]。
投资者投资的目标是股票分红和股票差价所带来的收益,但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不是保证投资者不再承受风险,而是让投资者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中获取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收益。如果证券市场足够完善,中小投资者自然可以由市场来保护,但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对市场和法律进行完善。
国外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概念早有一定的研究,La Porta, Lopezde silanes,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Vishny(LLSV)被公认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开路人。LLSV通过层层分析认为,立法者为大股东制订了一系列规则,大股东凭借表决权就能够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因此立法上应该更加侧重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要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来实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倾斜。
1.3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理论
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国家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投资者权益。换句话说,不完善市场的基础最能反映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市场机制中现存的一些缺陷,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全面、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不够合理、监管不力等等。其中信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是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的。而法律制度的不合理、监管不力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显著的问题。此外,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结构问题比较特殊,中小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的绝大比例。这常常会激发羊群效应,造成投资者踩踏,产生一系列投资损失。下面本文将简单阐述上述问题对应的相关理论。
1.3.1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是当代企业架构中关键的组织结构。自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公司治理观点以来,后继而来的学者从种种角度研究该理论,有以下几个理论最具代表性:第一,超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仅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利润激励、产权改革才可以起到激励经营者的作用。产权改革仅仅是变动结构的其中一种方式,若想使企业从自身治理的角度予以完善,最原有效的方式还是采用竞争的关系。第二,两权分离理论。两权分离阐述的是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股份制公司诞生后该理论才产生。两权分离理论认为,致使企业两权分离的主要原因是股权分散和专业化管理,这使得实际上控制企业的是善于管理和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经营者。两权分离产生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企业所有者来有效监督企业的经营者,有效监督企业经营者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经营者在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第三,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同点为:承担风险的大小不均等,经济利益不完全匹配,企业运营状况和资产使用信息不对称。为了规避这一潜在风险,同时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很有必要引入公司治理理论。最后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一切目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应当以使企业自身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最大化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公司的经济价值。
目 录
0 引言 1
1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1
1.1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概念 1
1.2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1
1.3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理论 2
2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状 4
2.1大股东夺取中小投资者的企业控制权,中小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 4
2.2股票发行目的的改变导致中小投资者被圈钱 5
2.3证券市场中机构运作大资金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5
2.4内幕交易频发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 6
3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6
3.1制度因素 6
3.2结构因素 7
3.3认识因素 8
4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对策 9
4.1制度方面:完善证券市场行为规范制度和监管制度 10
4.2结构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1
4.3认识方面:加强中小投资者的自我保护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0 引言
证券市场拥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吸收闲散资金,能够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能够为资金运转不畅的企业募得急需的资金等。可以说,证券市场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发展的程度能够比较明显的反映出这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繁荣程度。投资者利益保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程度往往可以体现证券市场发展成熟的程度,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仍然占主导地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晩,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中小投资者权益常常受到侵害,这大大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再蒙受不必要的风险,更为了让证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从而支持经济的转型和为百姓提供更加广阔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1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1.1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概念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对于中小投资者的概念作出了如下解释:“中小投资者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1]。在当前的经济体系中,证券市场中的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往往是以其投入资金的多少来区分的。上市公司一般属于大规模公司,股份也较为分散,这意味着目前的中小投资者基数庞大,且持股比例微乎其微,自然难以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在我国,很多中小投资者都是个人投资者,他们往往没有条件去调查其所投资的上市公司,也没有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的能力。他们虽然表面上也是公司股份的持有人,但在实际上他们只是该上市公司大股东决策的承受者,如果公司做出了不利于中小投资者的决策,他们也只能承受。
1.2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投资者由于其投资活动给其带来的权利和行使该权利而带来的利益叫做投资者权益。具体来说,证券投资者权益包括财产权、知情权、交易权、分配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重要的权利。中小投资者权益,指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给其带来的权利和行使该权利而带来的利益。对于中小投资者权益而言,最核心的是财产权。我国的《公司法》对于投资者的权利也有着明确的规定:股东作为出资人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经营决策、确定公司管理层等权利[2]。
投资者投资的目标是股票分红和股票差价所带来的收益,但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不是保证投资者不再承受风险,而是让投资者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中获取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收益。如果证券市场足够完善,中小投资者自然可以由市场来保护,但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对市场和法律进行完善。
国外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概念早有一定的研究,La Porta, Lopezde silanes,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Vishny(LLSV)被公认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开路人。LLSV通过层层分析认为,立法者为大股东制订了一系列规则,大股东凭借表决权就能够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因此立法上应该更加侧重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要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来实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倾斜。
1.3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理论
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国家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投资者权益。换句话说,不完善市场的基础最能反映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市场机制中现存的一些缺陷,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全面、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不够合理、监管不力等等。其中信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是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的。而法律制度的不合理、监管不力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显著的问题。此外,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结构问题比较特殊,中小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的绝大比例。这常常会激发羊群效应,造成投资者踩踏,产生一系列投资损失。下面本文将简单阐述上述问题对应的相关理论。
1.3.1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是当代企业架构中关键的组织结构。自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公司治理观点以来,后继而来的学者从种种角度研究该理论,有以下几个理论最具代表性:第一,超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仅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利润激励、产权改革才可以起到激励经营者的作用。产权改革仅仅是变动结构的其中一种方式,若想使企业从自身治理的角度予以完善,最原有效的方式还是采用竞争的关系。第二,两权分离理论。两权分离阐述的是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股份制公司诞生后该理论才产生。两权分离理论认为,致使企业两权分离的主要原因是股权分散和专业化管理,这使得实际上控制企业的是善于管理和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经营者。两权分离产生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企业所有者来有效监督企业的经营者,有效监督企业经营者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经营者在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第三,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同点为:承担风险的大小不均等,经济利益不完全匹配,企业运营状况和资产使用信息不对称。为了规避这一潜在风险,同时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很有必要引入公司治理理论。最后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一切目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应当以使企业自身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最大化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公司的经济价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