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创新研究(附件)【字数:9399】
摘 要我们所熟知的可持续性金融以及环境金融是绿色金融的别称,其在国外更普遍地被叫做绿色金融,意味着对环境的保护成为一项属于金融部门的基本原则,潜在的环境影响将在融资投资的决策中被更多地考虑在内,对经营理念和业务进程的重构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完善引导社会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绿色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都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创新相对滞后。因此,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绿色金融创新的现状及问题,发现了在绿色金融创新研究中CDM具有重大发展,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创新中存在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的战略储备缺乏、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稀缺还有对绿色金融缺乏认识的问题,并提成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最后以建设银行为案例进行分析,加强绿色金融的创新。 Ⅰ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 3
第二章 绿色金融创新概述 4
2.1绿色金融的含义及特点 4
2.2绿色金融创新现状分析 4
第三章 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7
3.1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储备缺乏 7
3.2发展绿色金融的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不足 7
3.3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人才稀缺 7
3.4对绿色金融缺乏认识 7
第四章 国外主要地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8
4.1 欧盟的绿色金融发展 8
4.2 美国的绿色金融发展 8
4.3 对国外经验的借鉴 8
第五章 我国绿色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10
5.1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的积极制定 10
5.2加强绿色金融业务模式创新 10
5.3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11
5.4加强低碳理念宣传推广,树立全民绿色金融意识 12
第六章 案例分析以建设银行为例 13
6.1为绿色金融发展打好基础 13
6.2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13
6.3构建绿色金融可持续企业文化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作为对生态环保和能源节约有着促进作用的绿色金融创新,在粗放型经济发展严重污染环境,环境治理越发重要的如今,更是把工作的发展方向放在了环境治理上。既要依托绿色金融为环境治理进行大量的资金供给,加强社会资金对环境治理企业的投入,强化其节约意识以及对对环保行为的规范,又要以绿色管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绿色金融的创新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良机,首先便是银行机构。环境投资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时今日已然成为了社会投资行业的热点,而将金融产品绿色概念融合,则在丰富了银行业务的同时,降低了银行的金融风险。作为经济结构进行转型速度加快的切人点,以及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新方向的绿色环保,十分有利于大大提高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其也符合国家的根本政策,对信贷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有着推动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成就
(1)研究绿色金融风险
作为起步较晚的新兴的金融产物,绿色金融的市场环境发展较为落后,且相关政策的缺失以及银行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不到位、相关人才的稀缺,都是令绿色金融风险难以测控的主要原因。我国学者就该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
对绿色金融交易市场的基本国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的曾刚、万志宏(2009),得出了有关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存在于碳交易国际市场中个层面和各体系的差异,其正是导致目前碳交易市场存在市场分割等巨大缺陷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周茂清(2010)提出了绿色金融活动后,走进了一个机遇与风险共存的新业务领域。绿色金融会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且与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相关,其风险构成也较为复杂,这些都是他的观点。
徐杨(2010)则对CDM项目进行了深刻研究,对项目过程中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会同时面对来自市场、信用以及操作的风险,甚至也要面临其所带来的政策与法律风险。
苗晓宇(2010)对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金融活动时所面临的六种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巨额机会成本风险和碳货币主导权丧失风险)进行了直接的分析。
(2)绿色金融的特点
由杨涛(2011)所指出的我国绿色信贷的规模占银行信贷总体比重小,以及外部政策的严重缺失的问题,和银行人才相关专业能力弱的问题,会造成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融资评估能力低下的现状。
吉丽星(2010)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的观点是其具有政策性风险、盈利性风险、产能过剩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价格风险。王留之、宋阳则(2009)则认为我国绿色金融活动的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操作风险等。
我国的方法学和新技术运用方面还有不足,且清洁发展机制有产出风险存在于市场供给中,政策应该更加主动,并增强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对CDM的可持续发展标准进行贯彻。
1.2.2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对于绿色金融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概括起来,目前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金融概念、绿色金融发展理论基础、碳信用交易发展、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以及碳市场风险管理和政策安排等方面。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合理、交易规则的多样性以及经济环境变换的不确定性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障碍和不确定性风险,使得相关学者更加重视制定市场政策、提高碳市场的效率和对绿色金融活动风险的有效规避等问题。《绿色金融:气候变化的金融对策》作为一本对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机构造成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的书,其所主要想表达的就是要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一切行为的影响。
Casler和Adam Rose(1998)以投入产出结构分节分析法对影响美国二氧化碳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二氧化碳问题是如何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影响。
Moslener(2004)专门设计了一个交互模拟模型,以便对欧洲身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员国的排放额分配问题,并预测了其带来的经济收益。
Jotzo和Pezzey(2007)通过对碳市场相关风险问题的研究,评测了在不确定情况下温室气体的交易强度,从而指出了合理强度指标的确定对碳市场的有效跟踪和风险监督。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 3
第二章 绿色金融创新概述 4
2.1绿色金融的含义及特点 4
2.2绿色金融创新现状分析 4
第三章 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7
3.1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储备缺乏 7
3.2发展绿色金融的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不足 7
3.3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人才稀缺 7
3.4对绿色金融缺乏认识 7
第四章 国外主要地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8
4.1 欧盟的绿色金融发展 8
4.2 美国的绿色金融发展 8
4.3 对国外经验的借鉴 8
第五章 我国绿色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10
5.1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的积极制定 10
5.2加强绿色金融业务模式创新 10
5.3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11
5.4加强低碳理念宣传推广,树立全民绿色金融意识 12
第六章 案例分析以建设银行为例 13
6.1为绿色金融发展打好基础 13
6.2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13
6.3构建绿色金融可持续企业文化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作为对生态环保和能源节约有着促进作用的绿色金融创新,在粗放型经济发展严重污染环境,环境治理越发重要的如今,更是把工作的发展方向放在了环境治理上。既要依托绿色金融为环境治理进行大量的资金供给,加强社会资金对环境治理企业的投入,强化其节约意识以及对对环保行为的规范,又要以绿色管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绿色金融的创新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良机,首先便是银行机构。环境投资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时今日已然成为了社会投资行业的热点,而将金融产品绿色概念融合,则在丰富了银行业务的同时,降低了银行的金融风险。作为经济结构进行转型速度加快的切人点,以及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新方向的绿色环保,十分有利于大大提高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其也符合国家的根本政策,对信贷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有着推动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成就
(1)研究绿色金融风险
作为起步较晚的新兴的金融产物,绿色金融的市场环境发展较为落后,且相关政策的缺失以及银行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不到位、相关人才的稀缺,都是令绿色金融风险难以测控的主要原因。我国学者就该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
对绿色金融交易市场的基本国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的曾刚、万志宏(2009),得出了有关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存在于碳交易国际市场中个层面和各体系的差异,其正是导致目前碳交易市场存在市场分割等巨大缺陷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周茂清(2010)提出了绿色金融活动后,走进了一个机遇与风险共存的新业务领域。绿色金融会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且与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相关,其风险构成也较为复杂,这些都是他的观点。
徐杨(2010)则对CDM项目进行了深刻研究,对项目过程中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会同时面对来自市场、信用以及操作的风险,甚至也要面临其所带来的政策与法律风险。
苗晓宇(2010)对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金融活动时所面临的六种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巨额机会成本风险和碳货币主导权丧失风险)进行了直接的分析。
(2)绿色金融的特点
由杨涛(2011)所指出的我国绿色信贷的规模占银行信贷总体比重小,以及外部政策的严重缺失的问题,和银行人才相关专业能力弱的问题,会造成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融资评估能力低下的现状。
吉丽星(2010)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的观点是其具有政策性风险、盈利性风险、产能过剩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价格风险。王留之、宋阳则(2009)则认为我国绿色金融活动的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操作风险等。
我国的方法学和新技术运用方面还有不足,且清洁发展机制有产出风险存在于市场供给中,政策应该更加主动,并增强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对CDM的可持续发展标准进行贯彻。
1.2.2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对于绿色金融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概括起来,目前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金融概念、绿色金融发展理论基础、碳信用交易发展、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以及碳市场风险管理和政策安排等方面。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合理、交易规则的多样性以及经济环境变换的不确定性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障碍和不确定性风险,使得相关学者更加重视制定市场政策、提高碳市场的效率和对绿色金融活动风险的有效规避等问题。《绿色金融:气候变化的金融对策》作为一本对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机构造成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的书,其所主要想表达的就是要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一切行为的影响。
Casler和Adam Rose(1998)以投入产出结构分节分析法对影响美国二氧化碳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二氧化碳问题是如何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影响。
Moslener(2004)专门设计了一个交互模拟模型,以便对欧洲身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员国的排放额分配问题,并预测了其带来的经济收益。
Jotzo和Pezzey(2007)通过对碳市场相关风险问题的研究,评测了在不确定情况下温室气体的交易强度,从而指出了合理强度指标的确定对碳市场的有效跟踪和风险监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