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蔬菜全程冷链物流分析及优化以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
以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鲜蔬菜从田间至配送入户全过程的冷链运营实际,调查涉及冷链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按照全程冷链理念和要求,对照相关的冷链标准和规范,归纳公司蔬菜配送冷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已有预冷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蔬菜采收后商品化处理和临时存放以及运输期间温度偏高、冷藏车运输时未提前制冷、部分操作如装车等环节时间过长;据此提出了完善冷链体系的硬件要求、采用合理的预冷方式对采后蔬菜及时预冷、冷库和运输冷藏车设置适合各蔬菜的温度和湿度、适当的简化操作环节和优化运行流程、制定与企业运营要求相适应的针对性冷链运行技术规程与管理规范并在企业运用的改进建议,为公司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冷链体系,获得更优良的蔬菜配送效果提供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 公司简介2
1.2调查过程和方法 2
1.2.1调查问卷的设计2
1.2.2调查过程2
1.2.3调查使用的仪器2
1.3数据整理与汇总3
2结果与分析3
2.1调查情况概述3
2.1.1调查过程描述 3
2.1.2流程和环节3
2.1.3冷链硬件 3
2.1.4冷链参数 3
2.1.5操作运行 4
2.2存在主要问题和建议 4
3小结 6
参考文献6
生鲜蔬菜全程冷链物流分析及优化
——以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
引言
果蔬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是指使水果、蔬菜采摘后在流通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即果蔬从离开田间到消费者餐桌前都处于“冷链”中,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新鲜度、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和污染而采用各种人工制冷保鲜技术的特殊供应链体系[1]。在果蔬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中,每一个节点的作业都很重要,需要注重每个环节中的配合和衔接,以确保果蔬产品在加工配送过程中的保值。
我国物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服务业之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这短短的30年中我国的冷链物流经历了国外近200年的发展历程,这导致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地区严重的差异化[2]。我国每年在运输途中因为腐烂变质的蔬菜大约有1.3亿吨[3],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上的浪费,如果能在运输过程中引入全程冷链运输,则能大大减少生鲜产品的损耗,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增长空间巨大。
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农产品冷链也开始起步[4]。近30年来,我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2017年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与全国冷链运营联盟联合发布了团体标准《冷链运营管理规范》,并印发在《全国冷链运营标准化评价办法》,由五商会组织开发的“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也上线了。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当重视。
总体上看,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各种相关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层出不穷,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他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生鲜蔬菜物流链分段严重[5];协调难度高,系统复杂;生鲜蔬菜冷链物流链过长;生鲜蔬菜冷链运输流程存在缺陷,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生鲜蔬菜的全程冷链物流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每个冷链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不同,为了能更准确的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有针对性的调查冷链企业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调查根据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从田间至配送入户全过程的冷链运营实际,调查涉及冷链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按照全程冷链理念和要求,对照相关的冷链标准和规范,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公司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冷链体系和优化技术参数,获得更优良的蔬菜保鲜和配送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公司简介
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泰州高港胡庄镇建设了150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按照有机模式生产各类蔬菜产品,经采后、预处理、包装、冷藏处理后以冷链宅配进行直销,近几年蔬菜配送年销售额均≥1亿元。
1.2 调查过程和方法
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根据冷链环节设计调查问卷,随后至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泰州农场现场进行。
1.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已有的各类冷链标准,了解全程冷链物流的主要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点,找出所调查蔬菜的冷藏最适温度和湿度,然后建立表格。
本调查重点调查的环节为(问卷见附件):采后预处理、冷藏、运输
1.2.2 调查过程
本调查的时间为2017年10月份。
调查采取现场观察、温度测定、时间记录和访问直接负责的技术人员方式进行。
调查获得的数据按照每个蔬菜品种、每个环节以表格的形式分别记录。
调查的主要蔬菜包括杭白菜、菜心、芥兰和黄瓜。
1.2.3 调查使用的仪器
红外线手持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记录蔬菜采收过程中和包装时的温度以及冷藏间温度;
湿度计:记录蔬菜采收过程中的湿度和包装时的温度
秒表:记录蔬菜的采收所需时间
电子秤:记录采收时重量
调查冷链企业的蔬菜流通环节,对冷链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全程记录温度以及时间,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计划调查四种蔬菜,能够跟随企业日常工作的脚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这四种蔬菜冷链流通环节的调查。
1.3 数据整理与汇总
整理调查数据→根据文献已有结果与冷链标准分析数据→总结存在问题→提出优化建议,重点比较蔬菜实际温度、湿度和冷链过程最适温湿度要求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情况概述
2.1.1调查过程描述
调查中观察到蔬菜种类间存在的差别包括:
预处理环节:调查的四种蔬菜中,只有菜心有预处理环节其余蔬菜都没有这个环节。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 公司简介2
1.2调查过程和方法 2
1.2.1调查问卷的设计2
1.2.2调查过程2
1.2.3调查使用的仪器2
1.3数据整理与汇总3
2结果与分析3
2.1调查情况概述3
2.1.1调查过程描述 3
2.1.2流程和环节3
2.1.3冷链硬件 3
2.1.4冷链参数 3
2.1.5操作运行 4
2.2存在主要问题和建议 4
3小结 6
参考文献6
生鲜蔬菜全程冷链物流分析及优化
——以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
引言
果蔬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是指使水果、蔬菜采摘后在流通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即果蔬从离开田间到消费者餐桌前都处于“冷链”中,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新鲜度、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和污染而采用各种人工制冷保鲜技术的特殊供应链体系[1]。在果蔬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中,每一个节点的作业都很重要,需要注重每个环节中的配合和衔接,以确保果蔬产品在加工配送过程中的保值。
我国物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服务业之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这短短的30年中我国的冷链物流经历了国外近200年的发展历程,这导致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地区严重的差异化[2]。我国每年在运输途中因为腐烂变质的蔬菜大约有1.3亿吨[3],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上的浪费,如果能在运输过程中引入全程冷链运输,则能大大减少生鲜产品的损耗,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增长空间巨大。
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农产品冷链也开始起步[4]。近30年来,我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2017年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与全国冷链运营联盟联合发布了团体标准《冷链运营管理规范》,并印发在《全国冷链运营标准化评价办法》,由五商会组织开发的“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也上线了。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当重视。
总体上看,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各种相关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层出不穷,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他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生鲜蔬菜物流链分段严重[5];协调难度高,系统复杂;生鲜蔬菜冷链物流链过长;生鲜蔬菜冷链运输流程存在缺陷,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生鲜蔬菜的全程冷链物流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每个冷链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不同,为了能更准确的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有针对性的调查冷链企业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调查根据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从田间至配送入户全过程的冷链运营实际,调查涉及冷链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按照全程冷链理念和要求,对照相关的冷链标准和规范,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公司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冷链体系和优化技术参数,获得更优良的蔬菜保鲜和配送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公司简介
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泰州高港胡庄镇建设了150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按照有机模式生产各类蔬菜产品,经采后、预处理、包装、冷藏处理后以冷链宅配进行直销,近几年蔬菜配送年销售额均≥1亿元。
1.2 调查过程和方法
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根据冷链环节设计调查问卷,随后至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泰州农场现场进行。
1.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已有的各类冷链标准,了解全程冷链物流的主要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点,找出所调查蔬菜的冷藏最适温度和湿度,然后建立表格。
本调查重点调查的环节为(问卷见附件):采后预处理、冷藏、运输
1.2.2 调查过程
本调查的时间为2017年10月份。
调查采取现场观察、温度测定、时间记录和访问直接负责的技术人员方式进行。
调查获得的数据按照每个蔬菜品种、每个环节以表格的形式分别记录。
调查的主要蔬菜包括杭白菜、菜心、芥兰和黄瓜。
1.2.3 调查使用的仪器
红外线手持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记录蔬菜采收过程中和包装时的温度以及冷藏间温度;
湿度计:记录蔬菜采收过程中的湿度和包装时的温度
秒表:记录蔬菜的采收所需时间
电子秤:记录采收时重量
调查冷链企业的蔬菜流通环节,对冷链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全程记录温度以及时间,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计划调查四种蔬菜,能够跟随企业日常工作的脚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这四种蔬菜冷链流通环节的调查。
1.3 数据整理与汇总
整理调查数据→根据文献已有结果与冷链标准分析数据→总结存在问题→提出优化建议,重点比较蔬菜实际温度、湿度和冷链过程最适温湿度要求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情况概述
2.1.1调查过程描述
调查中观察到蔬菜种类间存在的差别包括:
预处理环节:调查的四种蔬菜中,只有菜心有预处理环节其余蔬菜都没有这个环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zlyaq/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