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基月桂酸酯抗菌活性及机理的初探研究

摘要:本文测定了半乳糖基月桂酸酯的抗菌活性,明确了温度、pH、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半乳糖基月桂酸酯抗菌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半乳糖基月桂酸酯的抗菌机理。结果显示:半乳糖基月桂酸酯对荧光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1-15mm,半乳糖基月桂酸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浓度为0.078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为0.156mg/mL。pH、温度、盐浓度对半乳糖基月桂酸酯的抑菌活性有影响,而紫外灯的影响不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半乳糖基月桂酸酯的抑菌机理可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使微生物固有形态和渗透平衡等打破,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实现的。本研究为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新型糖酯类食品防腐保鲜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丰富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品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 材料与仪器2
1.1 主要材料2
1.1.1 菌株及培养基2
1.1.2 材料与试剂2
1.2 仪器和设备2
2 实验方法2
2.1 菌悬液的制备2
2.1.1 细菌、酵母菌菌悬液的制备2
2.1.2 孢子菌悬液的制备3
2.2 抑菌活性的测定3
2.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3
2.4 抑菌时效的测定3
2.5 pH值对抑菌稳定性的影响3
2.6 温度对抑菌稳定性的影响3
2.7 紫外灯对抑菌稳定性的影响3
2.8 盐浓度对抑菌稳定性的影响4
2.9 抑菌机理的测定4
2.10 数据统计分析4
3 结果与讨论4
3.1 抑菌活性的测定4
3.2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4
3.3 抑菌时效的测定5
3.4 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5
3.5 温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 3.6 紫外灯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6
3.7 盐浓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6
3.8 抑菌机理的测定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半乳糖基月桂酸酯的抗菌活性及机理的初探研究
引言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食品工业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食品腐败变质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1]。每年都有一成到两成的食物因为各种腐败而被浪费。食品腐败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物理、化学、微生物和酶,其中微生物的危害是最严重的[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人们常常在其中添加防腐剂,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当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具有潜在毒性,同时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开发新型的高效、广谱、安全、稳定的防腐剂是非常重要的。
半乳糖基月桂酸酯是甘油糖酯的一种,其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且其抑菌活性与结构有关。通过测定半乳糖基月桂酸酯的抗菌活性,明确温度、pH、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半乳糖基月桂酸酯抗菌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半乳糖基月桂酸酯的抗菌机理,为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新型糖酯类食品防腐保鲜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丰富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1.1 菌株及培养基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uas fluorescens)ATCC 4964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TCC 6633;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ATCC 1457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S 3.350;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ICC 2062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2788,由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酶工程实验室保藏。营养琼脂培养基[3](NA)用于细菌的培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3](PDA)用于真菌的培养。
1.2.2 材料与试剂
半乳糖基甘油、C12单酯(纯度>97%)由本实验室自制[4]。
半乳糖基甘油的制备:以β半乳糖苷酶为催化剂,以半乳糖为糖基供体,甘油为糖基受体,选择性合成半乳糖基甘油。随后对半乳糖基甘油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纯品进行HPLC、MS、NMR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以作为后期合成半乳糖基甘油酯的中间物。
C12单酯的制备: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435为催化剂,以半乳糖基甘油为糖基供体,以月桂酸为酰基供体,合成C12单酯,通过TLC、硅胶柱层析、HPLCELSD、MS等方法对C12单酯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SX700高压蒸汽灭菌器 日本TOMY公司;
HYLA全温摇瓶柜 太仓市强乐实验设备厂;
Orion 3 STAR pH计 美国Thermo公司;
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迷你涡旋混匀器 美国精骐有限公司;
AY120电子精密天平 日本Shimadzu公司;
SWCJIBU超净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菌悬液的制备
2.1.1 细菌、酵母菌菌悬液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分光光度法结合的方法,使用前将初始菌液稀释成菌浓度为106~107 cfu/mL的菌悬液。
2.1.2 孢子菌悬液
用无菌生理盐水将霉菌产生的孢子从斜面洗下,转移至离心管中,涡旋振荡10min,用已灭菌的脱脂棉过滤,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使用前将初始菌液稀释成菌浓度为106~107 cfu/mL的菌悬液。
2.2 抑菌活性的测定
以荧光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黑曲霉和酿酒酵母为指示菌,采用打孔法测定半乳糖基甘油和C12单酯的抑菌情况。将配好的菌悬液加入融化的NA培养基(霉菌和酵母为PDA培养基)中混匀,使培养基中的菌浓度为106~107 cfu/mL,室温中冷却凝固后得到指示菌平板。用灭菌的5 mm打孔器打孔后用牙签将琼脂块挑出,向孔内加入50 μL制备好的样品溶液,以甲醇溶液为对照,细菌37℃培养24h,霉菌和酵母菌28℃培养48h后观察测量和记录抑菌圈的直径。每组进行3次平行实验,并取其平均值。
2.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zlyaq/29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