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豆奶的研制(附件)

本课题以东北大豆为主要原材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比例混合发酵研究酸豆奶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豆水比、乳酸菌接种量、牛乳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豆乳发酵的酸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稳定剂的添加量对离心沉淀率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豆水比、乳酸菌接种量、牛乳添加量和蔗糖添加量做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比为豆水比19,乳酸菌接种量3%,牛乳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8%,发酵时间8h,发酵温度43°C,卡拉胶添加0.3%。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酸豆奶组织细腻、香味浓郁、酸甜可口,感官评分最高为84。关键词大豆,发酵,工艺,单因素,正交
目 录
1 绪论 1
1.1 背景研究 1
1.2 酸豆奶的营养价值 1
1.3 酸豆奶的保健功能 2
1.4 酸豆奶研究现状 2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原料 3
2.2 实验主要药品 4
2.3 实验主要器材 4
2.4 实验方法 5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0
3.1 酸豆奶发酵单因素实验结果 10
3.2 正交实验结果 15
3.3 酸豆奶稳定性分析结果 16
4 酸豆奶的质量指标 17
4.1 感官指标 17
4.2 理化指标 18
4.3 微生物指标 18
结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在饮食上不单单注重口味,还考虑到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乱砍滥伐、退田造楼、生态恶化等原因[1],牛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牛奶资源较缺乏,现在国内正积极开发植物蛋白。
我国是大豆之乡,大豆产量世界第三,相比我国的牛奶资源丰富得多[2]。大豆中含有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般为35%40%的优质蛋白,15%20%的脂肪,20%30%的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在众多乳制品中,益生菌发酵的酸奶是我国乳制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市场需求远远高于其他乳制品。大豆经过乳酸菌发酵后不仅能改善营养物质,减少豆奶中抗营养因子,使人体易于吸收,而且能除去豆腥味,产生酸豆奶特有的清香、酯香和醇香,另外还能将大豆蛋白水解成小分子肽、氨基酸等,乳糖转化为各种有机酸,促进人体的消化和吸收[3]。因此,酸豆奶的研制和批量生产愈来愈引人注目。
1.2 酸豆奶的营养价值
1.2.1 抗营养因子的降解
豆乳中含有的α-低聚半乳糖类是非消化性低聚糖,由于人体消化道中没有对应的酶,所以不能被吸收,且肠道中有微生物能与其作用产生气体,导致食用后有胀气感[4]。乳酸菌发酵后能使其降解,产生人体能够吸收的葡萄糖、半乳糖。豆奶的豆腥味对其品质的影响很大,其主要来源于己醛和戊醛,醛类物质不但会影响豆乳的风味,而且有害于人体健康,乳酸菌能降解醛类产生有机酸,所以经乳酸菌发酵过后的豆奶的豆腥味明显减少。
1.2.2 糖类的降解
大豆中含有约25%的碳水化合物,乳酸菌发酵能使其中的蔗糖、乳糖、水苏糖等降解产生有机酸。有机酸可以促进豆乳的凝结,有效的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肠胃蠕动和机体对钙、磷、铁的吸收。乳糖不耐症患者也可放心食用。
1.2.3 蛋白质的降解
大豆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如大豆球蛋白,经乳酸菌发酵后转化为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相比于普通酸奶多增加了6倍,形成的肽类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显著提高。
1.2.4 脂肪酸的转化
研究发现,豆奶经过乳杆菌发酵12 h后,脂肪球变小,脂肪含量降低8.15% [5],仅含0.6%~1%[6]。发酵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从而己醛含量降低,豆腥味减轻;油酸、硬脂酸含量升高,必需脂肪酸含量增加,酸值降低。有助于改善贮藏过程中产品的风味,促进消化吸收。
1.3 酸豆奶的保健功能
1.3.1 降血脂
研究表明,饮用酸豆奶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乳酸菌干扰小肠壁对胆固醇的吸附,大豆异黄酮也能改善血清TG水平,从而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1.3.2 改善肠道菌群、抗肿瘤
乳酸菌能够抑制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提高肠道生物屏障功能,改善肠道健康。有害微生物抑制后,肠道中有害菌不再产生亚硝酸、亚硝胺、吲哚等强致癌物[7],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同时,大豆异黄酮有一定的抗炎、抗乳腺癌的作用。
1.3.3 免疫调节
乳酸菌有激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的功能,作用原理是乳酸菌细
胞壁中含有肽聚糖、多糖、磷酸质能够刺激免疫反应。酸豆奶中的大豆异黄酮等活性物质也有免疫调节作用。
1.4 酸豆奶研究现状
早在1934年就有关于大豆酸奶的报道,但在国内大豆一般作为豆乳饮料,大豆发酵制品多作为调味品,起步较晚。1970年,YamaMkaa等人应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豆乳,开启了酸豆奶饮料的制作技术[8]。近期,崔蕊静等研究两步发酵法制备酸豆奶[9],添加少量的少孢根霉菌先后接种发酵对发酵工艺的影响较大,得到的产品风味更好。陈涛等[10]利用干酪乳杆菌L44和发酵乳杆菌L62进行试验,发现其比例为1:1时,发酵的乳酸菌组织形态优良,营养价值丰富。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业化生产,现在的发酵剂研究也十分火热。现已经研究出多种菌种发酵,如两歧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等多种乳酸菌按一定比例混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zlyaq/1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