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剂对杏鲍菇液体发酵菌丝球物理特性的影响

增稠剂对杏鲍菇液体发酵菌丝球物理特性的影响[20200408174406]
摘 要
本研究探讨了发酵培养液粘度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物态特性的影响。通过PDA平面培养观测,以菌丝生长速率为指标筛选得到“东张柱状杏鲍菇”为优势菌种。以“东张柱状杏鲍菇”作为实验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天然大分子增稠剂琼脂、明胶、淀粉和黄原胶,以及合成大分子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改善发酵培养液粘度,以未添加组为对照,观测杏鲍菇发酵菌丝球密度与直径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3%的琼脂,25℃,130r/m培养10d后,菌丝球直径为2.41mm,比对照组降低18.9%,对应的密度为3.14×104个/L,比对照组提高57.9%,菌丝球干重约为61.4g/L;添加浓度为0.2%的明胶,25℃,130r/m培养10d后,菌丝球直径为2.54mm,比对照组降低14.5%,对应的密度为3.03×104个/L,比对照组提高52.3%,菌丝球干重约为73.9g/L;且经上述处理获得的杏鲍菇菌丝(球)生长活力优于原菌种。添加海藻酸钠,菌丝球直径比对照组明显变大,不符合实验要求;添加淀粉和羟甲基纤维素,菌丝球物理特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杏鲍菇液体培养增稠剂菌丝球密度菌丝球直径生长活力
目 录
1、引 言 1
1.1 杏鲍菇的使用价值 1
1.2 杏鲍菇栽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
1.2.1 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运用 2
1.2.2 增稠剂对于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2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3
2、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1.1 实验菌种 3
2.1.2主要试剂(表1) 3
2.1.3主要实验仪器 4
2.1.4其他材料 4
2.2 实验方法 5
2.2.1 培养基 5
①PDA培养基 5
2.2.2 杏鲍菇斜面菌种活力测量 5
2.2.3杏鲍菇液体菌种的制备 6
2.3 菌丝球生物特性的检测方法 6
2.4 数据处理 6
3、结果与分析 7
3.1 杏鲍菇菌种活力测量结果 7
3.1.1 东张柱状杏鲍菇 7
3.1.2 东张保龄球状杏鲍菇 8
3.1.3 正兴柱状杏鲍菇 10
3.1.4 正兴保龄球状杏鲍菇 11
3.1.5 菌株的筛选 13
3.2 天然大分子增稠剂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13
3.2.1 琼脂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13
3.2.2 明胶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14
3.2.3 淀粉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15
3.24黄原胶与海藻酸钠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16
3.3 考察合成大分子增稠剂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16
3.4 不同种类浓、度增稠剂以及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对比 17
3.5 对0.3%琼脂组和0.2%明胶组杏鲍菇菌丝球进行活力测量 18
3.5.1 0.3%琼脂组 18
3.5.2 0.2%明胶组 19
4.结论与分析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5
1、引 言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真菌门(Eumycoat)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 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国内外的杏鲍菇菌株大致可以分为保龄球形、棍棒形、短柄形、鼓椎状形和菇盖灰黑色形以上五种类型。其中保龄球形和棍棒形在国内的栽培较为广泛。
1.1 杏鲍菇的使用价值
杏鲍菇别名雪茸,又有“平菇王”、“干贝菇”、“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茵”之美誉。杏鲍菇具有菌肉肥厚,特别是茵柄色泽雪白且粗长,组织极其致密、结实,质地脆嫩、口感极佳等特点。其口味兼具了杏仁香味和鲍鱼风味,故又被称杏仁鲍鱼菇,非常适合食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真菌门(Eumycoat)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国内外的杏鲍菇菌株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保龄球形、棍棒形、短柄形、鼓椎状形和菇盖灰黑色形。其中保龄球形和棍棒形在国内栽培较为广泛。
同时,其药用功效研究发现,杏鲍菇具有改善肠胃功能和美容的功效。此外,杏鲍菇还可以可显著地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而且有抗癌、抗氧化、降血脂等功能。因此,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皆宜的真菌,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杏鲍菇被列为21世纪最具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之一。
1.2 杏鲍菇栽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杏鲍菇栽培大多都使用固体菌种,然而,固体菌种的生产过程存在较为繁琐、杂菌污染率高、生长周期长、菌龄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的制约了杏鲍菇产业化发展网。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采用液态发酵培养杏鲍菇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菌丝体,发酵液特性稳定,而且发酵法生产周期短,生产能力大,便于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因此,在综合开发方面,特别是作为食品配料,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现阶段,液体菌种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大多是通过接种机喷头进行机械化接种,这就要求液体菌种的密度高、菌丝球直径小,因此,发酵菌丝球的大小、密度等物理特性是优质液体菌种的关键控制指标。
1.2.1 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运用
  冀宏、秦艳梅、王娟萍[1]对杏鲍菇液体发酵过程中pH值、还原糖和菌丝生物量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对液体菌种活力检测的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相对于传统的固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发酵所得的荫丝球菌龄一致,菌种质量稳定的优势。液体菌种的生产具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价值。通过实际应用,提出液体菌种应用于杏鲍菇栽培生产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连超、韩守玉[20]提出,用液体菌种生产杏鲍菇生物学效益可达到80-100%,头潮菇产量可以提高17%,总产量提高4.25%,产菇集中,利于市场销售。此外,液体菌种的应用,使栽培周期缩短,从而可以增加栽培的批次,提高菇房利用率,其效益大大超过原来使用固体菌种。
  马立芝[3]通过两年的栽培试验证明,以液体菌种为对象,采用菌袋立式出菇与覆土出端相结合的栽培模式进行杏鲍菇生产,生物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杏鲍菇高产栽培模式。
孟丽君、王芳、张玉萍[4]通过栽种试验得出,摇瓶发酵结合固体料制种技术是可行的,不仅可以缩短制种周期,也能缩短杏鲍菇栽培周期,并能提高杏鲍菇产量,同时还可以节省能耗,特别适合小型食用菌生产单位组织生产。
1.2.2 增稠剂对于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杏鲍菇属于丝状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主要是依靠菌丝片段断裂;在震荡培养过程中,液体的剪切力会将菌丝切断,形成无数的小的片段,并且以此为生长点形成菌丝球。通过在溶液中添加增稠剂可以改变溶液流变学性质,比如黏度、剪切力、溶质密度等,从而改变发酵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影响和控制菌丝球物理形态。常用的增稠剂主要是指一些高分子的聚合物,主要分成两大类,即天然大分子增稠剂和合成大分子增稠剂。
实验选取常见天然大分子增稠剂:琼脂、明胶、淀粉、海藻酸钠和黄原胶,考察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选择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试验合成大分子增稠剂对其影响。实验中,以不添加任何增稠剂的液体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对杏鲍菇菌丝球直径、菌丝球密度及菌丝干重的影响。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内有关杏鲍菇液体培养的研究报道并不少,但是基本集中在培养基组分与发酵工艺的优化方面,对改善发酵菌丝球物理特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天然及合成化学增稠剂,考察其对杏鲍菇液体菌丝球生长状态的影响,以此探索制备优质液体菌种的最适条件。这将开辟杏鲍菇液体菌种技术研发新的思路和创新方向。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种
  杏鲍菇菌种,由食用菌工程技术实验室提供:东张柱状、东张保龄球状、正兴柱状、正兴保龄球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zlyaq/5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