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菌协同发酵南极磷虾制备甲壳素的研究(附件)
南极磷虾是一类高营养、高药用价值的无脊椎动物。南极磷虾富含高甲壳质,是制备甲壳素的良好原料。但是目前的开发并没有使磷虾各部分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本文以脱除蛋白质和矿物质为目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WY-1和乳酸菌TQW-2协同发酵对整个南极磷虾的利用效果。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葡萄糖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这三个主要因素,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效果的最佳制取工艺。试验表明,葡萄糖添加量在10%,发酵时间为32小时,发酵温度在37℃时,此时取得的虾头、虾壳发酵液的pH值低至3.9,蛋白质水解度达到28.14%。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最优条件下协同发酵南极磷虾,并对离心后的甲壳素进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发酵后的甲壳素的结构较南极磷虾原材料具有更高度一致且呈现多孔层状组织和裂隙密集结构。关 键 词南极磷虾,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协同发酵,甲壳素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Title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chitin by the synergistic fermentation of the Antarctic krill AbstractAntarctic krill is a kind of invertebrate with high nutrition and high medicinal value. The Antarctic krill is rich in protein and is a good source of chitin. Howeve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does not make the krill parts fully integrated. This article aims to remove proteins and minerals,the effect of synergistic fermenta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and Lactobacillus on the whole Antarctic krill was studied. The three main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by sin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gle factor experiment,they were glucose addition,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fermentation time. Then the optimum process of fermentation was determined by orthogonal test. Tests showed that, glucose was added at 5%,the fermentation time was 36 hours,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was at 37℃,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pH value of the shrimp head and shrimp shell fermentation solution was low to 3.9,protein hydrolysis reached 28.14%. Additionally, chitin with the highest quality, when compared with Antarctic krill, was obtained by the optimal strategy with method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cofermentation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study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to preserve the exceptional qualities of chitin.Keywords Antarctic krill,Bacillus subtilis,Lactobacillus,Cooperate ferment,Chitin目 录1 引言 1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 11.2甲壳素的概述 31.3本文的研究内容 72.材料及方法 72.1实验材料 72.2分析方法 82.3实验方法 93.结果与分析 113.1南极磷虾的组成成分 113.2单因素实验结果 113.2正交试验 133.3方差分析 143.4验证试验 153.5甲壳素的制备及电镜表征 15结 论 17致 谢 18参 考 文 献 191 引言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1.1.1南极磷虾简述南极磷虾是一种甲壳类小型海洋浮游动物,属甲壳动物纲磷虾目,如图1。它也被称为南大磷虾或巨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这种虾类在大西洋地区最为广泛,是一种在高纬度的冷水虾,所以更习惯生活在低温条件下。南极磷虾是一种小型虾,一般体长约30-55毫米,重约1.5g,其中虾头占43%至45%,虾身占55%左右[1]。南极磷虾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喜爱群居,以群居生存,某些时候甚至区区一平方米的区域内有一万至两万左右的虾。它们是大自然生长繁殖最适宜的单一物种之一,也是构成南极稳定、和谐生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生物之一。南极磷虾有着巨大的生物储备,其潜在的可利用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它有着一个有名的称谓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蛋白质库[2]。而且,仅靠南极磷虾就能够保证整个南极里鲸鱼,企鹅和海豹的生存和繁殖。 图1 南极磷虾磷虾的能量来源一般是浮游植物,并通过转换初级生产的能量来维持其在海洋的生命周期。南极磷虾产卵时间为南极夏季,因为这个时间的食物量最为丰富,0℃是磷虾幼体最适生长温度。雌性南极磷虾产卵量为6000至10000,生长两年后至成熟期,成年南极磷虾的长度最长能有7厘米。1.1.2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南极磷虾数量非常硕大,还有广泛作用,例如作鱼饵料、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等。南极磷虾富含蛋白质,甲壳素,脂肪含量适度,它的眼球中富含类胡萝卜素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 DHA、EPA等,并且是一种适口性很强的饲料组分。据报道,南极磷虾全虾水分77.9%-83.1%,粗蛋白为干基的76.50%,粗脂肪含量为12.10%,灰分为17.40%。肌肉部分占全虾总质量的30.4%-40.0%,是生产甲壳素的主要原料。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高于金枪鱼、虎纹虾及牛肉[3]。而且,南极海域离大陆较远,那么南极磷虾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成了人们青睐的难得可贵的天然食品。1.1.3南极磷虾的用途磷虾能够有效降解蛋白质,因为其体内富含蛋白酶降解系统,也能在许多种食物加工业和洗涤业发挥作用;磷虾蛋白酶在医用价值上,发挥很大作用,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另外,该虾的多糖降解活性,降解寡糖效果显著[4];虾中有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屏蔽紫外线,许多化妆品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活性物质,所以增强了化妆用品的防晒效果[5]。 1.1.4南极磷虾的利用现状及问题南极磷虾作为一个巨大蛋白质储库,其商业开发早己备受瞩目[6]。由于南极磷虾数目充沛,如今的捕捞量与资源量、捕捞限额数量差额很大,最主要的问题已不是捕捞资源,所以才能以资源充足为条件对南极磷虾进行打捞。可以说,南极磷虾巨大的资源量是南极磷虾产业生长的最大催化剂。在1960s初期,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试捕勘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类已经开始了踏出大规模商贸开发的脚步[7]。作为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南极磷虾每年都为鲸鱼、海豹、企鹅等南极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数据统计可知,南极磷虾的资源量约为6.1亿吨[8]。由于南极磷虾资源量巨大,蛋白质和磷脂omega-3脂肪酸等丰富成分,磷虾粉和磷虾油是水产养殖业和食品保健品行业的重要原料。 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率先启动了对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和试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进行了勘探和试验性生产。1980s年代的高峰期每年达到近50万吨磷虾。随后,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捕捞南极磷虾,捕捞量逐年增加。苏联后、德国、波兰、新西兰、挪威和英国也陆续进行了资源调查和捕捞南极磷虾,试图发展南极磷虾资源[9]。在挪威,2016年南极磷虾年捕获量已达16亿吨。虽然中国较晚开发了南极磷虾,但2016年的捕捞量为3.8亿吨,已成为第二批南极磷虾渔业国家。但现在技术问题相较于日本、挪威等国家来说,它仍是制约我国磷虾发展的主要原因。南极磷虾从资源到产品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逐步加工:首先使虾壳分离、其次产品经过冷藏和终产品的精加工等。磷虾死后,它的身体组织会被自动分化,因为体内极强活性的消化酶引导的作用。与此同时,虾壳对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最高有海水中氟含量的3000倍[10]。没有死亡的南极磷虾和死亡的南极磷虾,体内的氟含量是大不相同的,新鲜的南极磷虾肉大可供人类放心使用,因为活虾体内氟含量极低。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南极磷虾死后,虾壳中的氟便渗到虾肉中,这时虾肉中的氟含量就会很高,从而使其失去价值。所以南极磷虾捕捉后需要趁早进行脱壳处理。
目 录
1 引言 1
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 1
1.2甲壳素的概述 3
1.3本文的研究内容 7
2.材料及方法 7
2.1实验材料 7
2.2分析方法 8
2.3实验方法 9
3.结果与分析 11
3.1南极磷虾的组成成分 11
3.2单因素实验结果 11
3.2正交试验 13
3.3方差分析 14
3.4验证试验 15
3.5甲壳素的制备及电镜表征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
1.1.1南极磷虾简述
南极磷虾是一种甲壳类小型海洋浮游动物,属甲壳动物纲磷虾目,如图1。它也被称为南大磷虾或巨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这种虾类在大西洋地区最为广泛,是一种在高纬度的冷水虾,所以更习惯生活在低温条件下。南极磷虾是一种小型虾,一般体长约3055毫米,重约1.5g,其中虾头占43%至45%,虾身占55%左右[1]。
南极磷虾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喜爱群居,以群居生存,某些时候甚至区区一平方米的区域内有一万至两万左右的虾。它们是大自然生长繁殖最适宜的单一物种之一,也是构成南极稳定、和谐生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生物之一。南极磷虾有着巨大的生物储备,其潜在的可利用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它有着一个有名的称谓: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蛋白质库[2]。而且,仅靠南极磷虾就能够保证整个南极里鲸鱼,企鹅和海豹的生存和繁殖。
图1 南极磷虾
磷虾的能量来源一般是浮游植物,并通过转换初级生产的能量来维持其在海洋的生命周期。南极磷虾产卵时间为南极夏季,因为这个时间的食物量最为丰富,0℃是磷虾幼体最适生长温度。雌性南极磷虾产卵量为6000至10000,生长两年后至成熟期,成年南极磷虾的长度最长能有7厘米。
1.1.2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
南极磷虾数量非常硕大,还有广泛作用,例如:作鱼饵料、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等。南极磷虾富含蛋白质,甲壳素,脂肪含量适度,它的眼球中富含类胡萝卜素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 DHA、EPA等,并且是一种适口性很强的饲料组分。据报道,南极磷虾全虾水分77.9%83.1%,粗蛋白为干基的76.50%,粗脂肪含量为12.10%,灰分为17.40%。肌肉部分占全虾总质量的30.4%40.0%,是生产甲壳素的主要原料。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高于金枪鱼、虎纹虾及牛肉[3]。而且,南极海域离大陆较远,那么南极磷虾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成了人们青睐的难得可贵的天然食品。
1.1.3南极磷虾的用途
磷虾能够有效降解蛋白质,因为其体内富含蛋白酶降解系统,也能在许多种食物加工业和洗涤业发挥作用;磷虾蛋白酶在医用价值上,发挥很大作用,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另外,该虾的多糖降解活性,降解寡糖效果显著[4];虾中有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屏蔽紫外线,许多化妆品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活性物质,所以增强了化妆用品的防晒效果[5]。
1.1.4南极磷虾的利用现状及问题
南极磷虾作为一个巨大蛋白质储库,其商业开发早己备受瞩目[6]。由于南极磷虾数目充沛,如今的捕捞量与资源量、捕捞限额数量差额很大,最主要的问题已不是捕捞资源,所以才能以资源充足为条件对南极磷虾进行打捞。可以说,南极磷虾巨大的资源量是南极磷虾产业生长的最大催化剂。在1960s初期,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试捕勘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类已经开始了踏出大规模商贸开发的脚步[7]。
作为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南极磷虾每年都为鲸鱼、海豹、企鹅等南极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数据统计可知,南极磷虾的资源量约为6.1亿吨[8]。由于南极磷虾资源量巨大,蛋白质和磷脂omega3脂肪酸等丰富成分,磷虾粉和磷虾油是水产养殖业和食品保健品行业的重要原料。 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率先启动了对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和试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进行了勘探和试验性生产。1980s年代的高峰期每年达到近50万吨磷虾。随后,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捕捞南极磷虾,捕捞量逐年增加。苏联后、德国、波兰、新西兰、挪威和英国也陆续进行了资源调查和捕捞南极磷虾,试图发展南极磷虾资源[9]。在挪威,2016年南极磷虾年捕获量已达16亿吨。虽然中国较晚开发了南极磷虾,但2016年的捕捞量为3.8亿吨,已成为第二批南极磷虾渔业国家。但现在技术问题相较于日本、挪威等国家来说,它仍是制约我国磷虾发展的主要原因。
南极磷虾从资源到产品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逐步加工:首先使虾壳分离、其次产品经过冷藏和终产品的精加工等。磷虾死后,它的身体组织会被自动分化,因为体内极强活性的消化酶引导的作用。与此同时,虾壳对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最高有海水中氟含量的3000倍[10]。没有死亡的南极磷虾和死亡的南极磷虾,体内的氟含量是大不相同的,新鲜的南极磷虾肉大可供人类放心使用,因为活虾体内氟含量极低。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南极磷虾死后,虾壳中的氟便渗到虾肉中,这时虾肉中的氟含量就会很高,从而使其失去价值。所以南极磷虾捕捉后需要趁早进行脱壳处理。
gle factor experiment,they were glucose addition,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fermentation time. Then the optimum process of fermentation was determined by orthogonal test. Tests showed that, glucose was added at 5%,the fermentation time was 36 hours,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was at 37℃,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pH value of the shrimp head and shrimp shell fermentation solution was low to 3.9,protein hydrolysis reached 28.14%. Additionally, chitin with the highest quality, when compared with Antarctic krill, was obtained by the optimal strategy with method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cofermentation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study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to preserve the exceptional qualities of chitin.Keywords Antarctic krill,Bacillus subtilis,Lactobacillus,Cooperate ferment,Chitin目 录1 引言 1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 11.2甲壳素的概述 31.3本文的研究内容 72.材料及方法 72.1实验材料 72.2分析方法 82.3实验方法 93.结果与分析 113.1南极磷虾的组成成分 113.2单因素实验结果 113.2正交试验 133.3方差分析 143.4验证试验 153.5甲壳素的制备及电镜表征 15结 论 17致 谢 18参 考 文 献 191 引言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1.1.1南极磷虾简述南极磷虾是一种甲壳类小型海洋浮游动物,属甲壳动物纲磷虾目,如图1。它也被称为南大磷虾或巨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这种虾类在大西洋地区最为广泛,是一种在高纬度的冷水虾,所以更习惯生活在低温条件下。南极磷虾是一种小型虾,一般体长约30-55毫米,重约1.5g,其中虾头占43%至45%,虾身占55%左右[1]。南极磷虾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喜爱群居,以群居生存,某些时候甚至区区一平方米的区域内有一万至两万左右的虾。它们是大自然生长繁殖最适宜的单一物种之一,也是构成南极稳定、和谐生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生物之一。南极磷虾有着巨大的生物储备,其潜在的可利用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它有着一个有名的称谓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蛋白质库[2]。而且,仅靠南极磷虾就能够保证整个南极里鲸鱼,企鹅和海豹的生存和繁殖。 图1 南极磷虾磷虾的能量来源一般是浮游植物,并通过转换初级生产的能量来维持其在海洋的生命周期。南极磷虾产卵时间为南极夏季,因为这个时间的食物量最为丰富,0℃是磷虾幼体最适生长温度。雌性南极磷虾产卵量为6000至10000,生长两年后至成熟期,成年南极磷虾的长度最长能有7厘米。1.1.2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南极磷虾数量非常硕大,还有广泛作用,例如作鱼饵料、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等。南极磷虾富含蛋白质,甲壳素,脂肪含量适度,它的眼球中富含类胡萝卜素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 DHA、EPA等,并且是一种适口性很强的饲料组分。据报道,南极磷虾全虾水分77.9%-83.1%,粗蛋白为干基的76.50%,粗脂肪含量为12.10%,灰分为17.40%。肌肉部分占全虾总质量的30.4%-40.0%,是生产甲壳素的主要原料。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高于金枪鱼、虎纹虾及牛肉[3]。而且,南极海域离大陆较远,那么南极磷虾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成了人们青睐的难得可贵的天然食品。1.1.3南极磷虾的用途磷虾能够有效降解蛋白质,因为其体内富含蛋白酶降解系统,也能在许多种食物加工业和洗涤业发挥作用;磷虾蛋白酶在医用价值上,发挥很大作用,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另外,该虾的多糖降解活性,降解寡糖效果显著[4];虾中有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屏蔽紫外线,许多化妆品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活性物质,所以增强了化妆用品的防晒效果[5]。 1.1.4南极磷虾的利用现状及问题南极磷虾作为一个巨大蛋白质储库,其商业开发早己备受瞩目[6]。由于南极磷虾数目充沛,如今的捕捞量与资源量、捕捞限额数量差额很大,最主要的问题已不是捕捞资源,所以才能以资源充足为条件对南极磷虾进行打捞。可以说,南极磷虾巨大的资源量是南极磷虾产业生长的最大催化剂。在1960s初期,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试捕勘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类已经开始了踏出大规模商贸开发的脚步[7]。作为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南极磷虾每年都为鲸鱼、海豹、企鹅等南极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数据统计可知,南极磷虾的资源量约为6.1亿吨[8]。由于南极磷虾资源量巨大,蛋白质和磷脂omega-3脂肪酸等丰富成分,磷虾粉和磷虾油是水产养殖业和食品保健品行业的重要原料。 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率先启动了对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和试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进行了勘探和试验性生产。1980s年代的高峰期每年达到近50万吨磷虾。随后,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捕捞南极磷虾,捕捞量逐年增加。苏联后、德国、波兰、新西兰、挪威和英国也陆续进行了资源调查和捕捞南极磷虾,试图发展南极磷虾资源[9]。在挪威,2016年南极磷虾年捕获量已达16亿吨。虽然中国较晚开发了南极磷虾,但2016年的捕捞量为3.8亿吨,已成为第二批南极磷虾渔业国家。但现在技术问题相较于日本、挪威等国家来说,它仍是制约我国磷虾发展的主要原因。南极磷虾从资源到产品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逐步加工:首先使虾壳分离、其次产品经过冷藏和终产品的精加工等。磷虾死后,它的身体组织会被自动分化,因为体内极强活性的消化酶引导的作用。与此同时,虾壳对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最高有海水中氟含量的3000倍[10]。没有死亡的南极磷虾和死亡的南极磷虾,体内的氟含量是大不相同的,新鲜的南极磷虾肉大可供人类放心使用,因为活虾体内氟含量极低。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南极磷虾死后,虾壳中的氟便渗到虾肉中,这时虾肉中的氟含量就会很高,从而使其失去价值。所以南极磷虾捕捉后需要趁早进行脱壳处理。
目 录
1 引言 1
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 1
1.2甲壳素的概述 3
1.3本文的研究内容 7
2.材料及方法 7
2.1实验材料 7
2.2分析方法 8
2.3实验方法 9
3.结果与分析 11
3.1南极磷虾的组成成分 11
3.2单因素实验结果 11
3.2正交试验 13
3.3方差分析 14
3.4验证试验 15
3.5甲壳素的制备及电镜表征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1.1南极磷虾概况及利用状况
1.1.1南极磷虾简述
南极磷虾是一种甲壳类小型海洋浮游动物,属甲壳动物纲磷虾目,如图1。它也被称为南大磷虾或巨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这种虾类在大西洋地区最为广泛,是一种在高纬度的冷水虾,所以更习惯生活在低温条件下。南极磷虾是一种小型虾,一般体长约3055毫米,重约1.5g,其中虾头占43%至45%,虾身占55%左右[1]。
南极磷虾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喜爱群居,以群居生存,某些时候甚至区区一平方米的区域内有一万至两万左右的虾。它们是大自然生长繁殖最适宜的单一物种之一,也是构成南极稳定、和谐生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生物之一。南极磷虾有着巨大的生物储备,其潜在的可利用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它有着一个有名的称谓: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蛋白质库[2]。而且,仅靠南极磷虾就能够保证整个南极里鲸鱼,企鹅和海豹的生存和繁殖。
图1 南极磷虾
磷虾的能量来源一般是浮游植物,并通过转换初级生产的能量来维持其在海洋的生命周期。南极磷虾产卵时间为南极夏季,因为这个时间的食物量最为丰富,0℃是磷虾幼体最适生长温度。雌性南极磷虾产卵量为6000至10000,生长两年后至成熟期,成年南极磷虾的长度最长能有7厘米。
1.1.2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
南极磷虾数量非常硕大,还有广泛作用,例如:作鱼饵料、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等。南极磷虾富含蛋白质,甲壳素,脂肪含量适度,它的眼球中富含类胡萝卜素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 DHA、EPA等,并且是一种适口性很强的饲料组分。据报道,南极磷虾全虾水分77.9%83.1%,粗蛋白为干基的76.50%,粗脂肪含量为12.10%,灰分为17.40%。肌肉部分占全虾总质量的30.4%40.0%,是生产甲壳素的主要原料。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高于金枪鱼、虎纹虾及牛肉[3]。而且,南极海域离大陆较远,那么南极磷虾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成了人们青睐的难得可贵的天然食品。
1.1.3南极磷虾的用途
磷虾能够有效降解蛋白质,因为其体内富含蛋白酶降解系统,也能在许多种食物加工业和洗涤业发挥作用;磷虾蛋白酶在医用价值上,发挥很大作用,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另外,该虾的多糖降解活性,降解寡糖效果显著[4];虾中有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屏蔽紫外线,许多化妆品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活性物质,所以增强了化妆用品的防晒效果[5]。
1.1.4南极磷虾的利用现状及问题
南极磷虾作为一个巨大蛋白质储库,其商业开发早己备受瞩目[6]。由于南极磷虾数目充沛,如今的捕捞量与资源量、捕捞限额数量差额很大,最主要的问题已不是捕捞资源,所以才能以资源充足为条件对南极磷虾进行打捞。可以说,南极磷虾巨大的资源量是南极磷虾产业生长的最大催化剂。在1960s初期,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试捕勘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类已经开始了踏出大规模商贸开发的脚步[7]。
作为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南极磷虾每年都为鲸鱼、海豹、企鹅等南极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数据统计可知,南极磷虾的资源量约为6.1亿吨[8]。由于南极磷虾资源量巨大,蛋白质和磷脂omega3脂肪酸等丰富成分,磷虾粉和磷虾油是水产养殖业和食品保健品行业的重要原料。 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率先启动了对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和试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进行了勘探和试验性生产。1980s年代的高峰期每年达到近50万吨磷虾。随后,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捕捞南极磷虾,捕捞量逐年增加。苏联后、德国、波兰、新西兰、挪威和英国也陆续进行了资源调查和捕捞南极磷虾,试图发展南极磷虾资源[9]。在挪威,2016年南极磷虾年捕获量已达16亿吨。虽然中国较晚开发了南极磷虾,但2016年的捕捞量为3.8亿吨,已成为第二批南极磷虾渔业国家。但现在技术问题相较于日本、挪威等国家来说,它仍是制约我国磷虾发展的主要原因。
南极磷虾从资源到产品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逐步加工:首先使虾壳分离、其次产品经过冷藏和终产品的精加工等。磷虾死后,它的身体组织会被自动分化,因为体内极强活性的消化酶引导的作用。与此同时,虾壳对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它的含量可谓是惊人,最高有海水中氟含量的3000倍[10]。没有死亡的南极磷虾和死亡的南极磷虾,体内的氟含量是大不相同的,新鲜的南极磷虾肉大可供人类放心使用,因为活虾体内氟含量极低。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南极磷虾死后,虾壳中的氟便渗到虾肉中,这时虾肉中的氟含量就会很高,从而使其失去价值。所以南极磷虾捕捉后需要趁早进行脱壳处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zlyaq/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