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树种棕榈天然种群常绿树种棕榈天然种群的分布式样研究【字数:9872】
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市内的大学校园、紫金山琵琶湖、梅园新村、雨花台烈士陵园、玄武湖公园五地分别用10个1 m * 1 m样方调查棕榈实生苗的分布情况:棕榈总数为231株,各样方个体数目范围在1 ~ 17株;城区比城郊的棕榈个体容易被人工清除,留下的多是被其他灌木掩盖的幼苗和小树,城郊的天然棕榈更加密集,高度范围更加广泛。样方中的棕榈高度范围在4 ~ 367 cm,个体高度与样方中棕榈个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在下马坊遗址公园和中山陵的10 m * 10 m样方中,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样方中棕榈个体数量分别为130株和84株,阔叶林的1.5米以下幼苗数更多,而针阔混交林中1.5米以上小树个数更多。总体上,棕榈天然种群在南京市内围绕母树周围呈集群分布,并且种子被鸟传到更远的地方。本文探究了南京市内天然棕榈种群的生长规律,促使人们利用野生棕榈的生态价值,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研究地点与方法2
1.1 研究地点 2
1.2研究对象 2
1.3研究方法 2
1.3.1棕榈天然种群特征和生境类型调查2
1.3.2不同生境对棕榈天然种群生长的影响调查 3
1.3.3棕榈种子的初始传播方式观察 3
1.3.4 棕榈种子萌发实验 3
1.4数据分析 4
2结果与分析4
2.1南京市所调查的棕榈天然种群的地理分布4
2.2棕榈天然种群特征4
2.2.1棕榈天然种群的数量、高度及伴生植物4
2.2.2 棕榈实生苗的高度和密度相关性5
2.3棕榈天然种群的生境多样性6
2.3.1棕榈天然种群分布格局6
2.3.2棕榈的生境类型及特点6
2.3.3不同生境下棕榈种群生长的状况7
2.4鸟与棕榈果实的传播8
3讨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A 不同生境中物种名称、数量、相对密度和生活型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录 B 不同林地的物种名称、数量、相对密度和生活型12
附图C 样地的大致位置13
南京市常绿树种棕榈天然种群的分布式样研究
引言
天然种群指的是生存于自然状态下,同时同地在一起生活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1]。种群分布式样的定义是种群内个体在一定范围内水平空间的分布状况, 它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相互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2]。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是南京早期引进的棕榈科植物,已有二十多年的园林应用历史。可达到自播繁殖 [3]。在近几年中,已经可以在南京的近郊、小区、公园、校园等观察到很多自然繁殖的棕榈实生苗和小树,形成了以围绕人工栽培母树分布的天然种群。
棕榈是棕榈科的常绿乔木,又被称为棕树、铁扇棕、唐棕[4]、中国扇棕。树高为3~10 m,树干呈圆柱状,被棕叶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网状棕色纤维包片包裹,不易脱落,整棵树只有一个生长点[5]。叶片总体是近圆形,其中有深裂皱折,叶柄细长,叶柄两侧有细齿[6]。花雌雄异株,肉质圆锥花序,新生花苞的花穗小多数密集如鱼子,古称“棕笋”(又名木鱼)[7]。花瓣黄绿色,卵球状。果实类型是核果,呈阔肾状,宽11 ~ 12 mm,高7 ~ 9 mm,成熟时由黄色变为蓝黑色,果实上有白粉包被。花期4月,果实成熟在12月[6]。
棕榈具有广泛的用途、 较高的应用价值及开发潜力,近年来受到很多国内专家学者青睐。棕榈可以被加工成结构材料、止血药、工艺品、淀粉、油料[8]、高级蜡等[910]。棕苞没有成熟前可以食用,营养丰富,兼有消炎清火、降血压的药用功效[11]。棕榈是城市常见绿化树种,因其具有观赏特性、生态特性和人文特性[12],在国内外多个城市的道路、公园、庭院具有广泛的绿化景观应用[13]。
目前,对于天然种群的研究集中在珍稀保护物种或者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如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14]、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 Oliv.)[15]、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16]、棕榈藤类植物[17]等,没有对常见绿化树进行种群分布式样的研究,南京市也没有对棕榈树种做过调查。本课题通过研究南京一些区域的天然棕榈种群的生境类型、分布特点、伴生植物、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种子萌发率、种间关系等生态学特征,不仅可对棕榈种群的自然更新机制、生境多样性、种群特征给以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以此探究天然棕榈种群的生长规律,还对改善林分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18]、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发展,预测气候变化[19]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摸清棕榈天然种群分布状况和适宜生长的条件,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棕榈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点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南京市( 31°14 N~32°36 N,118°22 E~119°14E) 地处我国华东地区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6. 2 ℃,年平均降水量1298. 4 mm[20]。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内棕榈母树聚集的学校、小区、公园、风景区等地,探究常绿树种棕榈天然种群的分布式样。最终选取大学校园( 32°2 N,118°50 E)、紫金山琵琶湖( 32°3 N,118°48 E~118°49 E)、梅园新村( 32°2 N,118°47 E)、雨花台烈士陵园( 31°59 N~32°0 N,118°46 E)、玄武湖公园( 32°3 N~32°4 N,118°46 E~118°47 E)等五个地点,进行棕榈天然种群的生境多样性和种群特征调查。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天然棕榈种群,定义如下:1)棕榈分布的地点在无人工干扰或少干扰的自然环境。2)棕榈分布不是规则有序的。3)棕榈的高度是不均一的,没有明显人工栽培的痕迹。4)棕榈多为幼苗或者小树,无人工移栽的大树。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研究地点与方法2
1.1 研究地点 2
1.2研究对象 2
1.3研究方法 2
1.3.1棕榈天然种群特征和生境类型调查2
1.3.2不同生境对棕榈天然种群生长的影响调查 3
1.3.3棕榈种子的初始传播方式观察 3
1.3.4 棕榈种子萌发实验 3
1.4数据分析 4
2结果与分析4
2.1南京市所调查的棕榈天然种群的地理分布4
2.2棕榈天然种群特征4
2.2.1棕榈天然种群的数量、高度及伴生植物4
2.2.2 棕榈实生苗的高度和密度相关性5
2.3棕榈天然种群的生境多样性6
2.3.1棕榈天然种群分布格局6
2.3.2棕榈的生境类型及特点6
2.3.3不同生境下棕榈种群生长的状况7
2.4鸟与棕榈果实的传播8
3讨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A 不同生境中物种名称、数量、相对密度和生活型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录 B 不同林地的物种名称、数量、相对密度和生活型12
附图C 样地的大致位置13
南京市常绿树种棕榈天然种群的分布式样研究
引言
天然种群指的是生存于自然状态下,同时同地在一起生活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1]。种群分布式样的定义是种群内个体在一定范围内水平空间的分布状况, 它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相互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2]。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是南京早期引进的棕榈科植物,已有二十多年的园林应用历史。可达到自播繁殖 [3]。在近几年中,已经可以在南京的近郊、小区、公园、校园等观察到很多自然繁殖的棕榈实生苗和小树,形成了以围绕人工栽培母树分布的天然种群。
棕榈是棕榈科的常绿乔木,又被称为棕树、铁扇棕、唐棕[4]、中国扇棕。树高为3~10 m,树干呈圆柱状,被棕叶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网状棕色纤维包片包裹,不易脱落,整棵树只有一个生长点[5]。叶片总体是近圆形,其中有深裂皱折,叶柄细长,叶柄两侧有细齿[6]。花雌雄异株,肉质圆锥花序,新生花苞的花穗小多数密集如鱼子,古称“棕笋”(又名木鱼)[7]。花瓣黄绿色,卵球状。果实类型是核果,呈阔肾状,宽11 ~ 12 mm,高7 ~ 9 mm,成熟时由黄色变为蓝黑色,果实上有白粉包被。花期4月,果实成熟在12月[6]。
棕榈具有广泛的用途、 较高的应用价值及开发潜力,近年来受到很多国内专家学者青睐。棕榈可以被加工成结构材料、止血药、工艺品、淀粉、油料[8]、高级蜡等[910]。棕苞没有成熟前可以食用,营养丰富,兼有消炎清火、降血压的药用功效[11]。棕榈是城市常见绿化树种,因其具有观赏特性、生态特性和人文特性[12],在国内外多个城市的道路、公园、庭院具有广泛的绿化景观应用[13]。
目前,对于天然种群的研究集中在珍稀保护物种或者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如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14]、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 Oliv.)[15]、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16]、棕榈藤类植物[17]等,没有对常见绿化树进行种群分布式样的研究,南京市也没有对棕榈树种做过调查。本课题通过研究南京一些区域的天然棕榈种群的生境类型、分布特点、伴生植物、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种子萌发率、种间关系等生态学特征,不仅可对棕榈种群的自然更新机制、生境多样性、种群特征给以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以此探究天然棕榈种群的生长规律,还对改善林分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18]、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发展,预测气候变化[19]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摸清棕榈天然种群分布状况和适宜生长的条件,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棕榈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点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南京市( 31°14 N~32°36 N,118°22 E~119°14E) 地处我国华东地区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6. 2 ℃,年平均降水量1298. 4 mm[20]。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内棕榈母树聚集的学校、小区、公园、风景区等地,探究常绿树种棕榈天然种群的分布式样。最终选取大学校园( 32°2 N,118°50 E)、紫金山琵琶湖( 32°3 N,118°48 E~118°49 E)、梅园新村( 32°2 N,118°47 E)、雨花台烈士陵园( 31°59 N~32°0 N,118°46 E)、玄武湖公园( 32°3 N~32°4 N,118°46 E~118°47 E)等五个地点,进行棕榈天然种群的生境多样性和种群特征调查。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天然棕榈种群,定义如下:1)棕榈分布的地点在无人工干扰或少干扰的自然环境。2)棕榈分布不是规则有序的。3)棕榈的高度是不均一的,没有明显人工栽培的痕迹。4)棕榈多为幼苗或者小树,无人工移栽的大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