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高蛋白鲜食大豆选择方法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材料与方法 2
2.1 材料与试验地点 2
2.2 试验设计 3
2.3 气候状况 3
2.4 考种项目 4
2.5 测定内容与方法 4
3 结果与分析 4
3.1 品种效应显著性检验 4
3.2 完成试验程序品种评价 6
3.3 计算选择指数 7
4 讨论 10
4.1 粗蛋白和粗脂肪对菜用大豆的影响 11
4.2 主茎节数对产量的影响 11
4.3 株高对产量的影响 12
4.4 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 12
4.5 有效荚数对产量的影响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粮油栽培作物之一,这一点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1]。是我国人民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以及植物油脂的来源。蔡淑萍考证[2]菜用大豆毛豆的食用历史也较早。大豆籽粒中含有 38%~42%的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十分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人类蛋白质营养的推荐值,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3]。同时优质大豆正在以种形式渗透到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工业领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安全的、多用途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剂及谷物食品品质改良剂。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仅次于东北春大豆产区。针对目前存在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没有统一供种机制,品种退化现象严重,技术落实不到位,耕作管理粗放,单产相对低,比较效益低等问题,要求要充分发挥现有品种资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技术优势,加大科技开发推广力度,加速成果转化,建立优质大豆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和改善生产条件,处理好大豆数量与质量、增产与增收的关系,在稳步提高大豆产量的同时,增加高蛋白、无公害、特用大豆的比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优质专用大豆生产协调稳步发展。有关专家认为,黄淮海发展大豆具有区域优势,黄淮海地区重点是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从全国大豆发展形势看,重视和加强对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形成东北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共同发展的趋势,是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专家认为,黄淮海发展高蛋白大豆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市场空间广阔。目前我国大豆需求量逐年上升,而国内产量不足,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发展黄淮海大豆生产不仅可以逐渐减少进口,而且能够利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逐步扩大对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出口,增加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黄淮海地区种植大豆具备明显的区域优势。该地区地势平坦,污染少,环境好,具有生产无公害大豆、有机大豆的地理优势。同时,黄淮海地区处于我国中原腹地,交通方便,对于南方大豆消费市场而言,国产大豆比进口大豆运输成本低,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比较方便,并且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大豆富含营养物质,大约含有40%的蛋白质、20%的脂肪、10%的水分、5%的纤维和5%的灰分,而且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所需要的理想比例,尤其是赖氨酸含量特别高,因此大豆蛋白的质量优越[4]。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位居植物性食品原料之首,一般情况下,大豆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其中有80%~88%是可溶的,在豆制品的加工中主要利用的就是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多食大豆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5]。
菜用大豆的豆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纤维素,还含有较高的糖分、淀粉和少量的粗纤维,具有柔糯香甜的口感。菜用大豆是极好维生素B1的来源,同样也是很好的蛋白质、维生素B2及Fe来源[6]。菜用大豆还含有Ca、Fe、Mg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C(27mg 100g- 1)[7]。我国各地都有食用菜用大豆,人们俗称毛豆的习惯。而菜用大豆的种植效益是种植普通大豆效益的倍以上,作为创汇农业,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效果。菜用大豆正好满足都市农业高效益及市民食用的要求。中国农科院原品资所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大豆的核心种质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8-11]。本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泛引种,观察引进材料的表现,了解各性状的表现及遗传规律特点,研究菜用大豆资源的遗传基础广泛性,探索菜用大豆性状间的相互制约和协同关系,为开展菜用大豆育种和基础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本实验通过对多个黄淮高蛋白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各项分析,包括田间性状、产量及蛋白质含量诸多因素,在蛋白质含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根据人们选择鲜食大豆的习惯,考虑到了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以及大豆的农艺性状,以粗蛋白作为约束选择指数,分析如何通过某些农艺性状来选择出高产的鲜食大豆。对参试品种进行对比,选出田间性状、经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好的品种,并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数据分析。测定参试的鲜食大豆品系的蛋白质含量,结合田间考种数据,利用保证蛋白含量不下降前提下对主目标进行选择指数分析的办法,分析出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农艺性状来提高鲜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豆产量。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验地点
试验选自2014年黄淮地点参加区域试验的11个供试品种包括对照品种,即:HD21116、冀豆17、南圣003、 郑4068、周S21-32、驻豆02-19、淮10-15、蒙1333、濉科8号、赣豆B0605、中豆8号(CK),对照品种是中豆8号。
试验材料由以下单位供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和山东圣丰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江苏淮安农科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江西省吉安市农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承试单位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农科所、安徽省铜陵市农科所、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荆州市金穗种子有限公司大豆研究所、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作所、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
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做3次重复,小区种植面积17.5~17.6m2,行距0.5m,株距为0.1m,密度1.33万株/亩。收割时割去小区边行边株,每小区实际收获计产面积10.0m2。大田试验分别设在8个地点,统一实施方案,按国家区域试验标准进行,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生产。
所有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均应进行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的抗病性鉴定。由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对参试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经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鉴定参试品种抗性。2004年由安徽省黄山市农科所试点供样,这样试点在播种前将供试样品寄至鉴定单位,每个品种样品数量250g。所有参加区域试验的籽粒品种均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统一进行品质分析。2014年本试验组指定安徽省黄山市农科所、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三个试点供样,供样试点在试验结束后寄出标准样品,每个品种样品数量500g。
1 引言 1
2 材料与方法 2
2.1 材料与试验地点 2
2.2 试验设计 3
2.3 气候状况 3
2.4 考种项目 4
2.5 测定内容与方法 4
3 结果与分析 4
3.1 品种效应显著性检验 4
3.2 完成试验程序品种评价 6
3.3 计算选择指数 7
4 讨论 10
4.1 粗蛋白和粗脂肪对菜用大豆的影响 11
4.2 主茎节数对产量的影响 11
4.3 株高对产量的影响 12
4.4 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 12
4.5 有效荚数对产量的影响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粮油栽培作物之一,这一点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1]。是我国人民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以及植物油脂的来源。蔡淑萍考证[2]菜用大豆毛豆的食用历史也较早。大豆籽粒中含有 38%~42%的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十分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人类蛋白质营养的推荐值,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3]。同时优质大豆正在以种形式渗透到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工业领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安全的、多用途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剂及谷物食品品质改良剂。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仅次于东北春大豆产区。针对目前存在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没有统一供种机制,品种退化现象严重,技术落实不到位,耕作管理粗放,单产相对低,比较效益低等问题,要求要充分发挥现有品种资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技术优势,加大科技开发推广力度,加速成果转化,建立优质大豆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和改善生产条件,处理好大豆数量与质量、增产与增收的关系,在稳步提高大豆产量的同时,增加高蛋白、无公害、特用大豆的比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优质专用大豆生产协调稳步发展。有关专家认为,黄淮海发展大豆具有区域优势,黄淮海地区重点是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从全国大豆发展形势看,重视和加强对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形成东北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共同发展的趋势,是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专家认为,黄淮海发展高蛋白大豆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市场空间广阔。目前我国大豆需求量逐年上升,而国内产量不足,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发展黄淮海大豆生产不仅可以逐渐减少进口,而且能够利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逐步扩大对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出口,增加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黄淮海地区种植大豆具备明显的区域优势。该地区地势平坦,污染少,环境好,具有生产无公害大豆、有机大豆的地理优势。同时,黄淮海地区处于我国中原腹地,交通方便,对于南方大豆消费市场而言,国产大豆比进口大豆运输成本低,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比较方便,并且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大豆富含营养物质,大约含有40%的蛋白质、20%的脂肪、10%的水分、5%的纤维和5%的灰分,而且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所需要的理想比例,尤其是赖氨酸含量特别高,因此大豆蛋白的质量优越[4]。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位居植物性食品原料之首,一般情况下,大豆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其中有80%~88%是可溶的,在豆制品的加工中主要利用的就是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多食大豆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5]。
菜用大豆的豆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纤维素,还含有较高的糖分、淀粉和少量的粗纤维,具有柔糯香甜的口感。菜用大豆是极好维生素B1的来源,同样也是很好的蛋白质、维生素B2及Fe来源[6]。菜用大豆还含有Ca、Fe、Mg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C(27mg 100g- 1)[7]。我国各地都有食用菜用大豆,人们俗称毛豆的习惯。而菜用大豆的种植效益是种植普通大豆效益的倍以上,作为创汇农业,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效果。菜用大豆正好满足都市农业高效益及市民食用的要求。中国农科院原品资所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大豆的核心种质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8-11]。本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泛引种,观察引进材料的表现,了解各性状的表现及遗传规律特点,研究菜用大豆资源的遗传基础广泛性,探索菜用大豆性状间的相互制约和协同关系,为开展菜用大豆育种和基础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本实验通过对多个黄淮高蛋白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各项分析,包括田间性状、产量及蛋白质含量诸多因素,在蛋白质含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根据人们选择鲜食大豆的习惯,考虑到了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以及大豆的农艺性状,以粗蛋白作为约束选择指数,分析如何通过某些农艺性状来选择出高产的鲜食大豆。对参试品种进行对比,选出田间性状、经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好的品种,并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数据分析。测定参试的鲜食大豆品系的蛋白质含量,结合田间考种数据,利用保证蛋白含量不下降前提下对主目标进行选择指数分析的办法,分析出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农艺性状来提高鲜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豆产量。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验地点
试验选自2014年黄淮地点参加区域试验的11个供试品种包括对照品种,即:HD21116、冀豆17、南圣003、 郑4068、周S21-32、驻豆02-19、淮10-15、蒙1333、濉科8号、赣豆B0605、中豆8号(CK),对照品种是中豆8号。
试验材料由以下单位供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和山东圣丰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江苏淮安农科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江西省吉安市农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承试单位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农科所、安徽省铜陵市农科所、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荆州市金穗种子有限公司大豆研究所、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作所、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
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做3次重复,小区种植面积17.5~17.6m2,行距0.5m,株距为0.1m,密度1.33万株/亩。收割时割去小区边行边株,每小区实际收获计产面积10.0m2。大田试验分别设在8个地点,统一实施方案,按国家区域试验标准进行,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生产。
所有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均应进行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的抗病性鉴定。由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对参试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经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鉴定参试品种抗性。2004年由安徽省黄山市农科所试点供样,这样试点在播种前将供试样品寄至鉴定单位,每个品种样品数量250g。所有参加区域试验的籽粒品种均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统一进行品质分析。2014年本试验组指定安徽省黄山市农科所、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三个试点供样,供样试点在试验结束后寄出标准样品,每个品种样品数量500g。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414.html